我叫任柏風,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曉景完小的教師。2020年2月,我被選派到曉景鄉高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
記得還是在讀高中的時候,因我黑而瘦的緣故,同學們給我起了「黑牛」這個外號,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凡認識我的人都叫我「黑牛」。
作為土生土長的本村人,進村入戶中,「黑牛公」「黑牛叔」這樣的稱呼不絕於耳。就是這熟悉而親切的稱呼,讓我更堅定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駐村後,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為了摸清村情,我用了兩周的時間入戶走訪,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和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庭信息。走訪中,我與農戶交心談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和脫貧攻堅相關知識、打開群眾思想禁錮,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入戶摸排,相關資料得以全面完善。
駐村工作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在脫貧攻堅「大提升大成效」階段,我與其他攻堅隊員一起,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硬化入戶路、幫農戶打掃衛生、拆除破舊房、復墾復綠、編竹籬笆、舊房刷漆等,我們用汗水畫出了一幅幅「幹群連心」圖。
中寨組黃文娥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兒媳常年在外打工,加之她年老多病,身體欠佳,導致無勞動力拆除舊房。得知情況後,我立即向攻堅隊領導匯報,最終在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我和其他攻堅隊員為其拆除了舊房。
巷子組任達學戶已搬遷到銅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雖然舊房已拆除,但根據工作要求,必須復綠復墾。為了讓他家節省往返車費,在爭取他們同意後,我和攻堅隊員們又頂著烈日,幫其進行了復綠復墾。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就這樣,我白天進村開展幫扶工作,晚上參加研判會,日復一日。白天的勞累,加之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嚴重睡眠不足,使得原本就黑的我更黑了。每次進村入戶,弟兄叔子們都用我的「黑」來取樂。但我深知,這玩笑中其實更多的是對我工作的認可。
同時,半年多的駐村工作也讓我體會到:群眾工作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任光付是廟坪組村民,現已搬遷到三合安置點。因他本人一直有些心結未被打開,雖然舊房子已經拆除,但廚房仍然未同意拆除,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攻堅隊多次派人前往做工作、協調處理,可他就是不願拆除。
得知此事後,我主動請纓,登門去做思想工作。來到他家後,我詳細了解他的心結,仔細傾聽他的想法。隨後,我從脫貧攻堅政策到相關法律法規,從工作角度到弟兄叔子感情對其進行了認真分析,並承諾回去後向領導報告,幫助其解決相關困難。幾次三番入戶講解,特別是幫助他解決了實際困難,終於打開了他的心結,同意拆除了廚房。
中寨組村民任明生是個能說會道的人,但對脫貧攻堅政策方面不是很熟悉,因此對我們的工作存在一定的誤解。在一次人居環境美化工作中,攻堅隊員們被他拒之門外,不讓他們為其木房刷漆刷新。
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我決定發揮「熟人」的優勢,幫助他分析問題,打開心結,也讓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得以穩步實施。
第二天,我來到他家裡,詳細了解了他不同意刷漆的原因,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也知道了他家的具體困難。隨後,我來到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報告他家的情況,並積極為其爭取了相關惠民政策,解除了他心中的結。自然,他也同意把他的房子美化。
這兩件事情,我都發揮了「熟人」作用,也站在群眾的立場思考問題,幫助他們辦理實事好事,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也得到了攻堅隊員的點讚。攻堅隊員們經常開玩笑說:「『黑牛』的確『牛』!」
脫貧攻堅,永遠在路上。駐村幫扶工作,仍在繼續!我將一如既往徵戰在脫貧攻堅最前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任廷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萬芬 整理
見習編輯李貝多
編輯肖慧
編審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