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慶幸見證和參與了這場「戰役」丨鎮遠縣都坪鎮...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洪靜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也是土生土長的都坪人。

2017年大學剛畢業,我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按黨委政府要求,我被安排在扶貧開發工作站,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各種貧困家庭的場景,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工作便是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打交道」。

我剛開始接觸的是辦公室工作,系統錄入、收發村裡報表等等。因為熟悉電腦,所以很快上手,但是對扶貧工作一點也不了解,於是我就邊學邊做,在領導及同事的幫助下漸漸熟悉和掌握了扶貧知識和相關政策。

恰逢減貧摘帽之年,扶貧工作十分繁雜,「5+2」、「白+黑」模式更是家常便飯,即使如此,在工作中我仍恪盡職守,始終將脫貧攻堅放在首位。

「小洪,快進來坐,外面冷很。」這是我在2017年11月走訪袁其順戶時,老人對我說的話。袁其順是我的結對幫扶戶,家中只有兩位老人,而且兩位老人體弱多病,常年住院,加之地處偏僻,十分不便。經過多次入戶走訪,我發現他家的經濟來源基本全靠政府救助,於是我就多方聯繫,積極給他爭取項目,先後有低保、雞、羊、油菜等項目,還積極動員他主動參加村級合作社。

2017年,我告知他有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問他是否有意願搬遷。他剛開始猶豫不決,經過我一番詢問,原來他是擔心家裡面的田土、山林等問題,於是我就悉心給他解釋,從而打消了他的顧慮。從協議籤訂、自籌資金繳納、舊房拆除、復墾復綠到搬遷入住,這一切仿佛水到渠成般。很快他就搬了鎮遠縣兩路口安置點,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老人還在搬遷點找到了一塊攤地,通過出售蔬菜,每月有兩千多元的收入。

從2017年到2020年,在結對幫扶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貧困戶的生活變化到心理變化,從脫貧到致富,從扶貧政策的制定到落地,我慶幸我見證,我慶幸我參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田旻佳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戰「疫」鬥貧 無問西東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
    我叫張秀剛,2018年5月至今,我先後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累計下戶640餘次,與村民交流2000餘次,行程22000公裡,步行2200公裡,帶領全部駐村幹部及時和群眾溝通交流,了解群眾的想法並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按時完成上級要求的各項扶貧材料保質保量收集、整理、更新等工作。
  • ...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建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因為不了解他家情況,入戶時只是簡單宣傳扶貧政策,填寫入戶走訪記錄,最後要求他籤字,他卻躺在沙發上不肯起來,很不耐煩地嚷道:「我沒空,我要睡午覺。」我瞬間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重要的是走近他們、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黨的好政策下早日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衝鋒隊長」丨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駐...
    我叫唐劍平,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信訪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5月,我選派到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湧溪村有22個村民組,916戶312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4戶390人,全村產業少,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較多,致貧原因主要是因病、因殘和缺勞力。
  • ...脫貧故事」幸福生活是靠雙手換來的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村民向...
    看著一顆顆金黃飽滿的稻穀滿滿堆放在自家的穀倉中,滿頭大汗的我終於滿意地舒了一口氣。  我叫向章珍,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榨房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2015年,都坪鎮和村支兩委成立扶貧領導小組,通過村幹和幹部的走訪,了解到我的家庭情況。當幫扶幹部第一次走進我陰暗、破敗、雜亂的家時,我一臉侷促地站在兩個孩子面前,感到不知所措。  為了讓這個家重燃生活的火焰,村支兩委通過評議會將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並鼓勵我樹立脫貧的信心和決心。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生長在一個好時代丨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村民劉...
    我叫劉土明,今年25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報友組。全家共4口人,除了本人以外,還有父親、母親和一個自己小9歲的弟弟。因為我明白在大學讀書需要昂貴的學費,加上生活費一年至少需要10000元左右,這對於一個經濟較為困難的家庭是承受不起的!  當認識到這些現實困難自後,我內心雖有不甘,但想到年紀尚小還需上學的弟弟和家裡修建房屋也需要資金的問題,我感到十分無奈和無助,產生了放棄上大學的念頭,認為自己當前最為緊要的事情就是外出務工掙錢養家。
  • 「我的扶貧故事」點燃鄉親們希望,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丨鎮遠縣陽鎮...
    我叫何梅,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熱土的眷戀,2017年11月我研究生畢業後,成為了貴州黔東南鎮遠縣陽鎮的一名結對幫扶幹部、同步小康駐村隊員、扶貧專幹。在任務繁重但意義重大的扶貧領域,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一段平凡不尋常的歲月。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王文杰與村幹在雨中討論綿綿細雨卷著刺骨的寒風滴在我的臉頰,吹打著我單薄的身軀,讓我頓感一陣涼意。初來乍到,這樣一份「見面禮」著實讓我肅然起敬,脫貧攻堅一刻等不起、一天耗不起,我與村兩委寒暄後,就和村幹走訪串寨、入戶了解當地村情民情。
  • 「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幫扶圓了脫貧夢丨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村民...
    我叫唐有梅,今年48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高坡組。早些年,雖然家庭不富裕,但我跟丈夫外出務工也可以存一筆小錢,慢慢地腰包鼓了起來。但好景不長,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丈夫和兒子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重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丈夫與兒子基本喪失勞動力,家裡變得十分困難,我成為家中唯一的頂梁柱。2015年,經過鎮村摸底核對於同年確定為精準扶貧對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下,我成為了扶貧政策的受益者。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我叫何洪道,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   報京鄉地處鎮遠縣最南端,少數民族佔比為99.7%,是全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丨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駐...
    我叫何國龍,現任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委派到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不知不覺我已經駐一碗水村三個多年頭了,回想起這段駐村歲月,我心中總是充滿了苦與甜。
  • 「我的扶貧故事」分步施策 授人以漁丨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幫扶...
    在收到農發行鎮遠縣支行送去的解困物資後,鎮遠大地鄉嶺崗屯村貧困戶蘭萬國忙不迭感謝道。   我叫黃應國,是農發行鎮遠支行的一名幹部。2018年,被派駐到嶺崗屯村開展幫扶工作。嶺崗屯村距鄉政府8.5公裡,全村共21個組,20個自然寨,2245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5戶,1057人。
  • 「我的扶貧故事」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灑在故土|惠水縣好花紅鎮崇學村...
    我叫張躍,是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好花紅鎮崇學村駐村幹部。2015年我參加事業單位招考進入了鄉鎮扶貧站,有幸參與了脫貧攻堅戰這一場輸不起的戰役,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灑在貧瘠的故土。  自2015年年底,進入鄉鎮扶貧站參與脫貧攻堅這一歷史偉大戰役中,我經歷了太多。從精準識別到精準施策,從精準脫貧到成效鞏固,雖僅寥寥數字,但卻蘊含了多少扶貧人的心酸和付出。開展脫貧攻堅戰的這幾年,我一點一點的見證和有幸參與了故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扶貧人夜以繼日的攻克重點難點,步步推進、層層突擊、積小成大、積少成多,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移動在村頭的「活字典」丨鎮遠縣羊場鎮巖腳村駐...
    我叫王坤華,現任鎮遠縣羊場鎮安監站站長,於2014年10月被派駐到巖腳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幫扶的巖腳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398戶164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26戶486人。不知不覺,我駐村已有6年。6年時間裡,不知道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心裡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這條通向12個組的山路走了多少遍連我自己也記不清楚了。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見證了這塊土地從貧窮走向富裕丨長順縣熱水村...
    我叫侯博文,是長順縣融媒體中心一名記者。從事新聞宣傳的我,駐村這3年來,用記者的眼睛,見證了這一塊土地從貧窮走向富裕的精彩「鏡頭」。2018年3月,我有幸成為擺所鎮熱水村的一名駐村工作人員。雖然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農村工作,但在接到駐村幫扶任務後,我毅然積極報到,會同其他脫貧攻堅隊員轉變工作角色投入到工作中來,挨家挨戶走進群眾家中開展調查摸底工作,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報導3天內均一一走訪到位,摸清貧困戶家庭情況,找準致貧原因,迅速掌握熱水村基本情況。通過3年努力,久而久之,我和群眾打成了一片,大家都親切的叫我「小侯同志」。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我叫熊朝輝,今年49歲,是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曹家老組人。沒文化,無技術,家裡幾乎沒有經濟來源,生計特別艱難,2014年,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我犯錯坐了牢,年邁重病的老母親只能由遠嫁外縣的大姐偶爾回來照顧。  2018年2月,我刑滿回家,迫不及待地見到了母親。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眼裡的「德哥」丨鎮遠縣尚寨土家族鄉尚寨村...
    我叫李永德,是鎮遠縣尚寨土家族鄉尚寨村黨支部書記。 李永德到辣椒示範基地查看辣椒長勢  我加入中國共產黨,沒有想過要幹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想力所能及的為鄉親父老辦實事。  開關問題解決了,還得增強視野,烤菸種植需要勞動力,當前,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較多,留在家的很多是勞動力不強的老人和婦女,為了把這一類群體勞動積極性合理的調動起來,必須要開闢產業發展新路。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王書記我家糧食直補存摺還沒補回來,我知道你調走了,我又不認識鎮裡面的人,還是請你幫忙問一下?」「好的,我問鎮農業服務中心辦理情況後給你回話。」   「王書記,我在鎮上開了個裝飾裝潢店,是三級殘疾,縣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請你幫忙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