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幫扶圓了脫貧夢丨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村民...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唐有梅,今年48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高坡組。

早些年,雖然家庭不富裕,但我跟丈夫外出務工也可以存一筆小錢,慢慢地腰包鼓了起來。但好景不長,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丈夫和兒子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重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丈夫與兒子基本喪失勞動力,家裡變得十分困難,我成為家中唯一的頂梁柱。2015年,經過鎮村摸底核對於同年確定為精準扶貧對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下,我成為了扶貧政策的受益者。通過入股鎮遠縣石寶塘富民生態養牛合作社,獲得產業分紅,每年都能得到800元的分紅收入,之後加入羊坪鎮貸款貼息扶貧項目、羊坪鎮先建後補項目、羊坪鎮「兩保一孤」特困人群保險補貼扶貧項目等項目實實在在讓我的生活發生巨大的改變,給我和我的家庭帶來了曙光。我家從前總是擔心颳風、下雨、下雪、下冰雹,現在通過危房改造以及透風漏雨政策的落實,再加上社會人士熱心相助,我家從以前破破爛爛的樣子到現在煥然一新,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以前因病致貧,總是害怕上醫院、看病買藥。現在有了醫保,看病不用交押金,先治病後報銷付錢,看病基本花不了多少錢,現在交醫保,政府還會補貼一部分。脫貧不脫政策,在當地政府和黨委的關心幫助下,政府給我提供了勞動協管員公益性崗位,縣裡面有相關的技術培訓都會通知我去參加,學會種養殖技能,自己也養了幾頭豬同時也得到了相應的補貼,不用外出務工也能夠補貼家用。

這一切的改變得益於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家的困難得到改善,於2019年脫貧了,生活總算越過越好。非常感謝黨和國家,感謝當地黨委政府,感謝社會人士,他們在脫貧路上絕不落下一個人。作為其中的受益者,今後我會更加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王運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田旻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王文杰與村幹在雨中討論綿綿細雨卷著刺骨的寒風滴在我的臉頰,吹打著我單薄的身軀,讓我頓感一陣涼意。初來乍到,這樣一份「見面禮」著實讓我肅然起敬,脫貧攻堅一刻等不起、一天耗不起,我與村兩委寒暄後,就和村幹走訪串寨、入戶了解當地村情民情。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丨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駐...
    我叫何國龍,現任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委派到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不知不覺我已經駐一碗水村三個多年頭了,回想起這段駐村歲月,我心中總是充滿了苦與甜。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生長在一個好時代丨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村民劉...
    我叫劉土明,今年25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報友組。全家共4口人,除了本人以外,還有父親、母親和一個自己小9歲的弟弟。幫扶幹部在劉土明家做政策宣傳「你忘了你家於2014年開始就是貧困戶了嗎?你是否已忘了我曾給你宣傳過的教育扶貧政策?你忘了我多次向上級請示給你家申報的危房改造政策?這一切的一切你都忘記了嗎?」
  • 「我的扶貧故事」分步施策 授人以漁丨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幫扶...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縣農發行的同志們!」在收到農發行鎮遠縣支行送去的解困物資後,鎮遠大地鄉嶺崗屯村貧困戶蘭萬國忙不迭感謝道。   我叫黃應國,是農發行鎮遠支行的一名幹部。2018年,被派駐到嶺崗屯村開展幫扶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圓了大學夢,我從貧困戶變成扶貧幹部丨獨山...
    我叫吳澤爽,是獨山縣基長鎮水巖村村民,我曾是貧困戶子女,現在是一名扶貧幹部。  因家中上學的孩子多,2015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我們一家先後享受了教育資助、產業分紅等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我叫何洪道,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   報京鄉地處鎮遠縣最南端,少數民族佔比為99.7%,是全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衝鋒隊長」丨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駐...
    我叫唐劍平,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信訪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5月,我選派到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在安排和落實幫扶責任幹部時,鄉裡的駐村領導徵求我的意見,有一戶情況特殊,我一直記在心裡,戶主潘某某,患有空洞型肺結核,經常咯血,病情較重。村寨裡鄰居、親朋們都知道他患有肺結核,都對他「敬而遠之」,一些幹部入戶走訪他時,也是心存顧忌的。  這樣一個特殊貧困戶,我提出自己去幫扶這一戶,將其他無傳染病的分配給其他幹部。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 兢兢業業辦扶貧,真心實意暖人心——縣農業農村局駐衛莊鎮任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回望脫貧攻堅歷程,道路曲折而艱辛,足跡深刻而雋永。在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為充分展示駐村幫扶工作一線的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集中展現駐村幫扶取得的成效,講好絳縣扶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營造濃厚氛圍、凝聚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在全縣開展了「我的駐村幫扶故事」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駐村幫扶幹部的積極響應。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2016年下半年,根據工作安排,我結對幫扶都坪村5戶貧困戶。村民洪加德就是其中的一戶。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中時,我想當然地以為憑藉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工作起來應該順風順水,哪知道第一次吃了閉門羹。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堅不言棄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板寨村村民...
    我叫姚加碧,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板寨村下寨組村民,今年46歲,我家有4人,但是全家勞動力只有我一人,我老婆屬於精神智障二級屬於無勞力,家裡還有一個年邁的母親和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  我的家鄉在國家級茂蘭保護區內,山多田少,村民們都過著靠山吃山的日子。但由於我肢體殘疾,很多的重活、累活我幹不了,我尋思著我還能做什麼?  這一家子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  我苦惱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讓我圓了上學夢丨劍河縣柳川鎮柳落村村民...
    2019年初,我接到村裡第一書記曾叔叔的電話,他反覆勸我回家繼續讀書。掛斷電話後,我打電話給父母才知道,原來曾叔叔他們來我家走訪時得知我已經外出打工,所以馬上打我電話勸我回家。駐村工作隊在訪雷光蘭家走訪經歷了打工的艱辛,我很想回到學校,可我一想到家裡的生活這麼困難,便斷了讀書的念頭。後來曾叔叔反覆給我打電話向我宣傳現在的教育政策和其他扶貧政策,告訴我現在的政策很好,讓我從長遠考慮,不要有後顧之憂。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幹 就能脫貧丨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
    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
  • ...脫貧故事」幸福生活是靠雙手換來的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村民向...
    看著一顆顆金黃飽滿的稻穀滿滿堆放在自家的穀倉中,滿頭大汗的我終於滿意地舒了一口氣。  我叫向章珍,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榨房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7年前,我丈夫不幸去世,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勞動力,所有事情都壓在我的身上。看著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庭,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當不幸降臨到我的身上時,我除了自怨自艾之外,更多地是等著別人的救濟來過活。
  • 「我的脫貧故事」生而不幸,但生而逢時丨望謨縣樂旺鎮團結村村民羅...
    我叫羅小有,是望謨縣樂旺鎮團結村安卡組村民。用一句話形容我的這一生——生而不幸,但生而逢時。2013年12月,國家脫貧攻堅乘著春風開始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我家也在此時經村組評議納入貧困戶。那時我回到家,想創業,政府貼息貸款給我創業;沒技術,政府就給我們貧困戶培訓技術。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我叫熊朝輝,今年49歲,是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曹家老組人。沒文化,無技術,家裡幾乎沒有經濟來源,生計特別艱難,2014年,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我犯錯坐了牢,年邁重病的老母親只能由遠嫁外縣的大姐偶爾回來照顧。  2018年2月,我刑滿回家,迫不及待地見到了母親。
  • 「我的扶貧故事」凝聚各方力量助力脫貧丨興義市烏沙鎮納姑村脫貧...
    我叫肖本龍,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以駐村工作副隊長的身份被選派到興義市烏沙鎮納姑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作為駐村副隊長,不僅要統籌全村工作,我還有自己的網格和結對幫扶戶,既要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又要結合村情實際,制定發展計劃,還要針對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措施,才能實現真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光榮脫貧了!」丨普安縣青山鎮硐口村村民熊...
    2014年,脫貧攻堅的春風吹到了這裡,村裡的幹部來到了我家,了解我家的生產生活狀況後,他們召開小組群眾會張榜公示讓我家成了建檔立卡戶。  當時,我家裡只有破敗的三間瓦房,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住在裡面,我每天都擔驚受怕。  被評為貧困戶後,家裡總有幹部跑來噓寒問暖了解我們的生活狀況和日常需求,並給我家制定了詳細的扶持計劃。
  • 「我的脫貧故事」跟著黨走,生活甜如蜜丨荔波縣拉片村英盤組村民謝...
    我叫謝家友,現年55歲,老家住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英盤組。如果沒有黨,沒有脫貧攻堅政策,我想這輩子我可能跟我的祖祖輩輩一樣挨困受窮。我幹了28年的組長,如今已步花甲之年,可以說沒有人比我更深有體會家鄉的發展和變化了。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清水:駐村幫扶顯成效 脫貧一線踐初心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清水縣堅持「脫貧不脫鉤、幫扶不鬆勁」的決戰目標,明確「強化掛牌作戰促脫貧、狠抓政策落實防返貧、加大幫扶力度阻致貧」的決勝思路,大力實施「緊盯三個目標、用好四支力量、狠抓五個重點」的「345幫扶工程」,經過廣大基層幹部的不懈努力,清水縣於2019年實現整縣摘帽退出,貧困人口漏評率、錯評率和脫貧人口錯退率均為0,群眾認可度達100%。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我是從江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政委鄧立峰,作為人民警察,人民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2019年8月26日,我接任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併兼任一網格區網格員。從與違法犯罪分子博弈,到為群眾共商發展致富,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面對脫貧攻堅戰只能贏不能輸,我立志「學」,帶領幫大村指揮所全體幹部,認真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其他優秀村指揮所請教,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打開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