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我生長在一個好時代丨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村民劉...

2020-12-10 天眼新聞

我叫劉土明,今年25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報友組。全家共4口人,除了本人以外,還有父親、母親和一個自己小9歲的弟弟。  2016年以前,我家的生活狀況十分困難,父母屬於「三無人員」,即無職無業無文化,一年四季只能在家務農,就靠耕種一畝三分地來維持基本生活。

劉土明家房屋危改前

我於2016年6月參加高考並於7月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對於出生在深度貧困村的一名孩子來說是最幸福的,但當我將該喜訊告知父母時,他們的反應是不激動、不興奮,更多的是煩惱和憂愁。因為我明白在大學讀書需要昂貴的學費,加上生活費一年至少需要10000元左右,這對於一個經濟較為困難的家庭是承受不起的!  當認識到這些現實困難自後,我內心雖有不甘,但想到年紀尚小還需上學的弟弟和家裡修建房屋也需要資金的問題,我感到十分無奈和無助,產生了放棄上大學的念頭,認為自己當前最為緊要的事情就是外出務工掙錢養家。  當我下定決心放棄上大學時,2016年8月初的一天,報京鄉政府的扶貧幫扶幹部姚登國同志來到了我家。他詢問了我今年是否考上了大學,我點了點頭。他又問我何時開學,我回答是9月中旬,同時將家庭的困難和自己放棄上大學並準備外出廣東務工的想法告訴幫扶幹部。

幫扶幹部在劉土明家做政策宣傳

「你忘了你家於2014年開始就是貧困戶了嗎?你是否已忘了我曾給你宣傳過的教育扶貧政策?你忘了我多次向上級請示給你家申報的危房改造政策?這一切的一切你都忘記了嗎?」幫扶幹部幾句話瞬間點醒了我。  回想我讀高中這兩年來,每年都得到過教育扶貧資金,幫扶幹部給我宣傳過貧困學生在省內或省外都可以申請教育扶貧資助。與此同時,幫扶幹部還領著我向父母作解釋作溝通,最終他們讓我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  經過不懈努力,我於2019年7月大學畢業,靠著學校的推薦和自己三年學到的知識,我已在江蘇省常州市常寶普萊森鋼管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主要負責PQF連軋機的管理與技術操作,每個月的工資達到5000元以上。

大學畢業後劉土明在工作單位操作PQF連軋機

更讓我高興的是,在讀大學的這三年裡,我家通過脫貧政策的支持,已經蓋好了一座新房並裝了相對獨立的現代廚房和衛生廁所;父親參加了鄉裡組織的扶貧技能培訓班,後來到廣東省汕頭市務工;母親在村裡擔任了公益性崗位的管水員;讀初中的弟弟在九年義務教育範圍的學費也全部免費。

劉土明家房屋危改後

這幾年在國家脫貧攻堅的大力支持下,我家的變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真的很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我家的扶貧幹部,慶幸自己生長在這麼好的一個時代。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見習編輯李貝多編輯肖慧編審田旻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我叫何洪道,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   報京鄉地處鎮遠縣最南端,少數民族佔比為99.7%,是全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群眾的好支書丨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黨支部書記邰金培
    我叫邰金培,是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黨支部書記。  自2019年12月擔任報友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我兢兢業業,努力進取,在上級黨和政府以及幫扶單位的關心支持下,報友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基礎設施和寨容寨貌得到巨大改變,並於2018年實現脫貧出列。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創造幸福生活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潘明興
    我叫潘明興,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今年46歲。  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但隨著年齡增大,我覺得長期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回家後,我發現村裡修建起了產業道,可以直接開車到達,非常方便。也正因此,我看到了創業機會。
  • ...脫貧故事」家鄉日日新 日子越過越好丨鎮遠縣報京鄉屯上村村民...
    我叫周天福,來自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屯上村金龍組,現在就讀於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廣電專業。然而過去我的家庭狀況真是不堪回首,年邁多病的父親經常入院,每月單單是醫藥費就需要好幾百,我和姐姐常常因為交不上學費發愁,生活重擔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2014年,我家因病和因學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開始,我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
  • 「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幫扶圓了脫貧夢丨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村民...
    我叫唐有梅,今年48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高坡組。早些年,雖然家庭不富裕,但我跟丈夫外出務工也可以存一筆小錢,慢慢地腰包鼓了起來。但好景不長,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丈夫和兒子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重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丈夫與兒子基本喪失勞動力,家裡變得十分困難,我成為家中唯一的頂梁柱。2015年,經過鎮村摸底核對於同年確定為精準扶貧對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下,我成為了扶貧政策的受益者。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衝鋒隊長」丨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駐...
    我叫唐劍平,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信訪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5月,我選派到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   到任後,我立即著手了解村情民情,經過一個多月的下隊走訪,走完了全村22個村民組,初步熟悉了全村各組地理、環境、物產、人口以及村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看著挑梁上的紅燈籠,我的心中滿是暖意,紅紅的光恰是火紅的日子,充滿希望。我已經在準備買第三對燈籠了,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對紅燈籠是鎮遠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吳文鋒送給我的,他希望我的日子能過得紅紅火火。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王文杰與村幹在雨中討論綿綿細雨卷著刺骨的寒風滴在我的臉頰,吹打著我單薄的身軀,讓我頓感一陣涼意。初來乍到,這樣一份「見面禮」著實讓我肅然起敬,脫貧攻堅一刻等不起、一天耗不起,我與村兩委寒暄後,就和村幹走訪串寨、入戶了解當地村情民情。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2016年下半年,根據工作安排,我結對幫扶都坪村5戶貧困戶。村民洪加德就是其中的一戶。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中時,我想當然地以為憑藉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工作起來應該順風順水,哪知道第一次吃了閉門羹。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眼裡的「德哥」丨鎮遠縣尚寨土家族鄉尚寨村...
    我叫李永德,是鎮遠縣尚寨土家族鄉尚寨村黨支部書記。 李永德到辣椒示範基地查看辣椒長勢  我加入中國共產黨,沒有想過要幹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想力所能及的為鄉親父老辦實事。因為我辦事靠得住,全村老少都叫我「德哥」。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銘記在心。因為尚寨村前幾年有幾個村民小組交通落後,群眾辦事極不方便,我就當起了村裡老百姓的業務代辦員,無償為老百姓代辦老齡補貼、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繳納電費等業務,騎著一輛破舊的摩託車,一天要在鄉村之間往返好幾回。
  • 「我的扶貧故事」我慶幸見證和參與了這場「戰役」丨鎮遠縣都坪鎮...
    我叫洪靜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也是土生土長的都坪人。2017年大學剛畢業,我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按黨委政府要求,我被安排在扶貧開發工作站,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各種貧困家庭的場景,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工作便是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打交道」。我剛開始接觸的是辦公室工作,系統錄入、收發村裡報表等等。因為熟悉電腦,所以很快上手,但是對扶貧工作一點也不了解,於是我就邊學邊做,在領導及同事的幫助下漸漸熟悉和掌握了扶貧知識和相關政策。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堅不言棄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板寨村村民...
    我叫姚加碧,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板寨村下寨組村民,今年46歲,我家有4人,但是全家勞動力只有我一人,我老婆屬於精神智障二級屬於無勞力,家裡還有一個年邁的母親和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  這時村裡面了解到我家情況後,村裡面正缺一個民生監督員,對村裡面的每一項工作進行監督,平時到村委開會,每個月工資是500元,一年有6000元左右收入,這個崗位不需要做重活路,非常適合現在的我,所以我毫不疑問的接下了,也因此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事情很多,不能因為僅僅肢體殘疾了,就等著國家給和向國家索要,我在心裡想著,我一定要在國家好政策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致富
  • ...脫貧故事」幸福生活是靠雙手換來的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村民向...
    看著一顆顆金黃飽滿的稻穀滿滿堆放在自家的穀倉中,滿頭大汗的我終於滿意地舒了一口氣。  我叫向章珍,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榨房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7年前,我丈夫不幸去世,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勞動力,所有事情都壓在我的身上。看著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庭,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當不幸降臨到我的身上時,我除了自怨自艾之外,更多地是等著別人的救濟來過活。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農村工作要「四心」丨鎮遠縣青溪鎮坪陽村駐...
    我叫羅園,是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招商投資促進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於2018年5月11日被派駐到鎮遠縣青溪鎮坪陽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駐村後,我長期深入村寨,深入群眾,了解社情民意,積極熟悉村裡的日常工作內容和程序,詳細掌握村裡的發展規劃和村民在生產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經常向村兩委成員及駐村領導等請教開展農村工作的方法,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認真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村發展實際的工作計劃和措施。
  • 「我的脫貧故事」新時代新生活丨黎平縣地坪鎮岑申村村民國白貴
    我叫國白貴,今年44歲,家住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鎮岑申村五組,是岑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一個普通村民,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6年取消了農業稅,現在不但不用繳費,而且黨和政府還給我們農民免費提供種植技術,糧食值補、農機補貼、養殖補貼、產業發展補貼,這些惠民政策的出臺讓我們農民打心眼裡感謝黨,感謝政府。
  • 「我的扶貧故事」分步施策 授人以漁丨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幫扶...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縣農發行的同志們!」在收到農發行鎮遠縣支行送去的解困物資後,鎮遠大地鄉嶺崗屯村貧困戶蘭萬國忙不迭感謝道。   我叫黃應國,是農發行鎮遠支行的一名幹部。2018年,被派駐到嶺崗屯村開展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戰「疫」鬥貧 無問西東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
    我叫張秀剛,2018年5月至今,我先後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累計下戶640餘次,與村民交流2000餘次,行程22000公裡,步行2200公裡,帶領全部駐村幹部及時和群眾溝通交流,了解群眾的想法並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按時完成上級要求的各項扶貧材料保質保量收集、整理、更新等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移動在村頭的「活字典」丨鎮遠縣羊場鎮巖腳村駐...
    我叫王坤華,現任鎮遠縣羊場鎮安監站站長,於2014年10月被派駐到巖腳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幫扶的巖腳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398戶164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26戶486人。走在那一條條坑坑窪窪泥濘的山路,看著那一棟棟破舊的木房,我他感覺到心裡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要改變這樣一個貧窮落後貧困村的面貌,要讓全村1600名多父老鄉親過上富裕的生活,我深感肩上的擔子是那麼的沉重。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叫我「陳大錘」|長順縣鼓揚鎮交麻村脫貧攻堅...
    初到組我便立即入戶走訪,反覆摸排村民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確保「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數據的精準。  經過十來天的走訪排摸得知:白巖組共有45戶,其中貧困戶21戶,非貧困戶24戶,低保戶3戶5人,重殘戶3戶3人等。雖然該組所有建檔立卡戶都已脫貧,但仍存在個別的邊緣戶和監測戶,我第一時間把摸排數據帶回村裡,與攻堅隊領導及同事進行分析,研究鞏固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