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土明,今年25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報友組。全家共4口人,除了本人以外,還有父親、母親和一個自己小9歲的弟弟。 2016年以前,我家的生活狀況十分困難,父母屬於「三無人員」,即無職無業無文化,一年四季只能在家務農,就靠耕種一畝三分地來維持基本生活。
劉土明家房屋危改前
我於2016年6月參加高考並於7月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對於出生在深度貧困村的一名孩子來說是最幸福的,但當我將該喜訊告知父母時,他們的反應是不激動、不興奮,更多的是煩惱和憂愁。因為我明白在大學讀書需要昂貴的學費,加上生活費一年至少需要10000元左右,這對於一個經濟較為困難的家庭是承受不起的! 當認識到這些現實困難自後,我內心雖有不甘,但想到年紀尚小還需上學的弟弟和家裡修建房屋也需要資金的問題,我感到十分無奈和無助,產生了放棄上大學的念頭,認為自己當前最為緊要的事情就是外出務工掙錢養家。 當我下定決心放棄上大學時,2016年8月初的一天,報京鄉政府的扶貧幫扶幹部姚登國同志來到了我家。他詢問了我今年是否考上了大學,我點了點頭。他又問我何時開學,我回答是9月中旬,同時將家庭的困難和自己放棄上大學並準備外出廣東務工的想法告訴幫扶幹部。
幫扶幹部在劉土明家做政策宣傳
「你忘了你家於2014年開始就是貧困戶了嗎?你是否已忘了我曾給你宣傳過的教育扶貧政策?你忘了我多次向上級請示給你家申報的危房改造政策?這一切的一切你都忘記了嗎?」幫扶幹部幾句話瞬間點醒了我。 回想我讀高中這兩年來,每年都得到過教育扶貧資金,幫扶幹部給我宣傳過貧困學生在省內或省外都可以申請教育扶貧資助。與此同時,幫扶幹部還領著我向父母作解釋作溝通,最終他們讓我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 經過不懈努力,我於2019年7月大學畢業,靠著學校的推薦和自己三年學到的知識,我已在江蘇省常州市常寶普萊森鋼管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主要負責PQF連軋機的管理與技術操作,每個月的工資達到5000元以上。
大學畢業後劉土明在工作單位操作PQF連軋機
更讓我高興的是,在讀大學的這三年裡,我家通過脫貧政策的支持,已經蓋好了一座新房並裝了相對獨立的現代廚房和衛生廁所;父親參加了鄉裡組織的扶貧技能培訓班,後來到廣東省汕頭市務工;母親在村裡擔任了公益性崗位的管水員;讀初中的弟弟在九年義務教育範圍的學費也全部免費。
劉土明家房屋危改後
這幾年在國家脫貧攻堅的大力支持下,我家的變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真的很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我家的扶貧幹部,慶幸自己生長在這麼好的一個時代。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見習編輯李貝多編輯肖慧編審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