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2020-12-27 天眼新聞

 

我叫何洪道,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   報京鄉地處鎮遠縣最南端,少數民族佔比為99.7%,是全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

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我在任職後一個月,我就實地深入走訪了全鄉6個村53個村民小組以及未脫貧的178戶貧困戶,每到一戶都詳細了解該戶的實際情況,落實研究「一戶一策」,團結帶領全鄉黨員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圍繞核心指標狠抓「三個落實」,做到「四個不摘」,全力以赴持續鞏固脫貧成效,路、水、房、電、訊、寨、業等進一步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認可度不斷增強。  「何書記,感謝你經常來看我,現在國家政策好得很,我們吃穿、住房,生病住院都有保障了,感謝你們。」在兜底保障戶潘永蓮家裡,她拉著我的手滿是激動,我也很欣慰。   「脫貧攻堅,就是要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新的挑戰,我帶領全鄉幹部群眾勠力同心、眾志成城,築起了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銅牆鐵壁,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打下堅實基礎。

帶隊到松柏村查看花椒基地選址

當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要實現脫貧穩得住,群眾要致富,關鍵還得靠產業發展。在深入調研後,我帶頭堅持以「黨支部+N」的模式,推動報京鄉產業發展,並以報京蛋雞養殖場為龍頭帶動,大力發展花椒,小米,林下養雞等產業。  2020年,報京鄉實施了花椒種植面積1000餘畝,小米種植1000餘畝,林下食用菌達2萬棒,林下養蜂100餘箱,林下養雞達1.5萬羽,實現村級有集體經濟積累、戶戶有穩定增收項目。   「今年我家小米賣了2000多塊錢,明年我們還要多種點。」

在報友村入戶宣傳疫情防控

「何書記,我們寨子4G信號通了,剛剛跟我爸爸接視頻一點都不卡,太開心了,非常感謝你們。」   ……

帶頭到報京村火焰山種植花椒

每當與群眾談論起家鄉的變化,說到自家的日子越過越好時,看著那些淳樸的笑容,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帶領群眾奔小康永遠在路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生長在一個好時代丨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村民劉...
    我叫劉土明,今年25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報友組。全家共4口人,除了本人以外,還有父親、母親和一個自己小9歲的弟弟。  當我下定決心放棄上大學時,2016年8月初的一天,報京鄉政府的扶貧幫扶幹部姚登國同志來到了我家。他詢問了我今年是否考上了大學,我點了點頭。他又問我何時開學,我回答是9月中旬,同時將家庭的困難和自己放棄上大學並準備外出廣東務工的想法告訴幫扶幹部。
  • ...群眾的好支書丨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黨支部書記邰金培
    我叫邰金培,是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黨支部書記。  自2019年12月擔任報友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我兢兢業業,努力進取,在上級黨和政府以及幫扶單位的關心支持下,報友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基礎設施和寨容寨貌得到巨大改變,並於2018年實現脫貧出列。
  • 金羊網評:脫貧攻堅只有「小節線」沒有「休止符」
    經過8年持續奮鬥,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減貧領域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 「我的扶貧故事」我慶幸見證和參與了這場「戰役」丨鎮遠縣都坪鎮...
    我叫洪靜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也是土生土長的都坪人。2017年大學剛畢業,我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按黨委政府要求,我被安排在扶貧開發工作站,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各種貧困家庭的場景,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工作便是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打交道」。我剛開始接觸的是辦公室工作,系統錄入、收發村裡報表等等。因為熟悉電腦,所以很快上手,但是對扶貧工作一點也不了解,於是我就邊學邊做,在領導及同事的幫助下漸漸熟悉和掌握了扶貧知識和相關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只為群眾幹實事丨鎮遠縣金堡鎮黨委書記駱紹勇
    在苗鄉侗寨的深山中,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在農戶紅通通的爐火旁,群眾總能看見我忙碌的身影。  我叫駱紹勇,從2016年8月任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黨委書記至今。  自任金堡鎮黨委書記以來,我認真履行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健全各項工作制度是我鎮黨建創優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保證,落實責任是搞好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將基層黨建作為工作重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黨建目標進一步明確,任務進一步細化、量化,並就黨建工作履行情況做出承諾,廣泛接受監督。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衝鋒隊長」丨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駐...
    我叫唐劍平,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信訪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5月,我選派到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在安排和落實幫扶責任幹部時,鄉裡的駐村領導徵求我的意見,有一戶情況特殊,我一直記在心裡,戶主潘某某,患有空洞型肺結核,經常咯血,病情較重。村寨裡鄰居、親朋們都知道他患有肺結核,都對他「敬而遠之」,一些幹部入戶走訪他時,也是心存顧忌的。  這樣一個特殊貧困戶,我提出自己去幫扶這一戶,將其他無傳染病的分配給其他幹部。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創造幸福生活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潘明興
    我叫潘明興,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今年46歲。  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但隨著年齡增大,我覺得長期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回家後,我發現村裡修建起了產業道,可以直接開車到達,非常方便。也正因此,我看到了創業機會。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
    我是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書記李林,2017年1月,組織安排我到花山苗族鄉任黨委書記。花山苗族鄉是餘慶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地處餘慶縣西南角,與遵義市湄潭縣石蓮鄉、黔南州甕安縣天文鎮接壤,素有「雞鳴三縣」之稱。
  • 「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幫扶圓了脫貧夢丨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村民...
    我叫唐有梅,今年48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高坡組。早些年,雖然家庭不富裕,但我跟丈夫外出務工也可以存一筆小錢,慢慢地腰包鼓了起來。但好景不長,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丈夫和兒子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重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丈夫與兒子基本喪失勞動力,家裡變得十分困難,我成為家中唯一的頂梁柱。2015年,經過鎮村摸底核對於同年確定為精準扶貧對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下,我成為了扶貧政策的受益者。
  • 「我的扶貧故事」咬定青山不放鬆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安順市平壩區...
    我叫龍海斌,2015年9月,我來到天龍鎮工作,現任天龍鎮黨委書記。初到天龍鎮,為了儘快熟悉工作,我逐一走訪了全鎮的每一個行政村,與各個村的支書主任深入交流,初步摸清了全鎮的基本情況。如何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振興鄉村經濟,成為了擺在我面前的一道難題。國慶節龍海斌帶領黨員幹部重溫入黨誓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壓實脫貧攻堅責任,我們精心設計脫貧方案,實行「軍事化」管理,將全鎮劃分為兩大戰區、六個攻堅陣地,由鎮領導班子分任各陣地指揮長。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從熟悉的城市來到陌生的地域,心中沒有泛起一絲波瀾,我知道這裡需要我,我知道我的初心就是想為老百姓做實事。
  • ...脫貧故事」家鄉日日新 日子越過越好丨鎮遠縣報京鄉屯上村村民...
    我叫周天福,來自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屯上村金龍組,現在就讀於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廣電專業。如今,我母親常年在廣東務工,收入較穩定,年邁多病的爸爸也不再為看病而發愁,家裡的奶奶還在政府的幫助下養上了肥豬,我家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安穩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
  • 「我的扶貧故事」希望貧困戶脫貧又「脫單」丨劍河縣磻溪鎮黨委副...
    「田書記,我的好兄弟,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家的幫助,沒有你的話,我還住破棚棚,一天飯都吃不飽……」磻溪鎮高下柳村楊天成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說道。我叫田錦良,是劍河縣磻溪鎮黨委副書記,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共走訪貧困戶1200餘次,幫助協調扶貧項目20餘個。疫情期間田錦良(左一)和村民一起在卡點執勤2014年來,我結對幫扶的13戶貧困戶,現已全部脫貧,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下柳村楊天成戶。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因為不了解他家情況,入戶時只是簡單宣傳扶貧政策,填寫入戶走訪記錄,最後要求他籤字,他卻躺在沙發上不肯起來,很不耐煩地嚷道:「我沒空,我要睡午覺。」我瞬間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重要的是走近他們、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黨的好政策下早日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換個戰場再攻堅 脫貧前線展風採丨黔西縣錦星鎮...
    2013年至2016年3年間先後鎮派駐錦星鎮青溝村、紅旗村、洪湖村一類貧困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擔任慶民村一類貧困村脫貧攻堅大隊副隊長。錦星鎮慶民村扶貧車間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榨油作業這些年,我一直戰鬥在脫貧攻堅最基層一線陣地上,深入到4個村495戶貧困戶家中走訪,實實在在為貧困戶解決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帶領群眾搞好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把行動寫進脫貧時光裡|遵義綏陽縣太白鎮黨委書記...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太白鎮審時度勢,謀定而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乘著國家大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風,破除貧困的浪,太白鎮奏響了一首群眾脫貧致富曲。我叫李小浪,任太白鎮黨委書記,也是一名基層幹部。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