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希望貧困戶脫貧又「脫單」丨劍河縣磻溪鎮黨委副...

2020-12-05 天眼新聞

「田書記,我的好兄弟,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家的幫助,沒有你的話,我還住破棚棚,一天飯都吃不飽……」磻溪鎮高下柳村楊天成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說道。

我叫田錦良,是劍河縣磻溪鎮黨委副書記,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共走訪貧困戶1200餘次,幫助協調扶貧項目20餘個。

疫情期間田錦良(左一)和村民一起在卡點執勤

2014年來,我結對幫扶的13戶貧困戶,現已全部脫貧,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下柳村楊天成戶。

母親早逝,楊天成一直和老父親楊勝輝住在一起,因家境貧窮,雖然已40歲,但至今未娶。

初到楊天成家,只見房屋破爛不堪,一樓養殖家畜,二樓住人,進入房間,家具破舊,衣服亂擺亂放……我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徹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幫助他脫貧致富。

隨後,我仔細研究、綜合研判楊天成個人和家庭的致貧原因——缺資金和技術。於是,我積極協調鎮級相關部門,幫忙爭取特惠貸、透風漏雨、人居環境整治等扶貧項目。

田錦良(中)夜間巡邏保平安

2017年以來,楊天成戶實施了二級危房改造、農村「三改」、人畜混居整治、雜交豬養殖等項目。我還主動請人來幫助他將一樓圈舍撤除、硬化,維修灶臺,改建廁所,新修馬圈……整改後,楊天成家煥然一新。

期間,楊天成的父親在自家的責任田邊搭建了生產用房和圈舍,方便種田、做養殖。一年下來,僅靠出售稻田魚和本地雞,收入能近萬元。而楊天成則靠特惠貸資金購買了一匹馬,拉馬賺錢,日均收入300餘元,有時「活路」好,一天可以收入500至600餘元。

如今,楊天成家庭收入增加,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已於2018年實現了脫貧。

脫貧後,我依然會不時購買食用油和營養品看望他們,實時了解楊天成家的近況,幫助他解決困難。

田錦良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

今年9月初以來,持續降雨和低溫天氣極大影響了水稻收割。為此,我積極組織幹部幫助楊天成戶搶收稻穀,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幾年來的相處,楊天成把我當成了親人,諮詢我各類政策,我都耐心細緻地為他講解,力所能及幫他解決日常問題。現在,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幫楊天成介紹一個賢妻,讓他早日「脫單」。

如今,楊天成是高下柳村的護林員,每月有固定收入,加上拉馬賺來的錢和父親種養殖的收入,楊天成家的年收入高達3萬餘元,人均收入1.5萬餘元。

人物小傳

田錦良,1981年3月出生,今年39歲。2007年7月畢業於貴州財經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大學本科,管理學士,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鄉鎮工作、鍛鍊,先後在岑松鎮政府、太擁鎮黨政辦和磻溪鎮工作,2014年4月當選為磻溪鎮人民政府副鎮長,2015年5月崗位調整為磻溪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扶貧結束我就回來看你丨劍河縣磻溪鎮洞庭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潘陽
    「爸爸,您安安心心治病,我會努力做好扶貧工作,待扶貧勝利,您也要健康歸來。」我在與父親的通話中說。  我叫潘陽,是劍河縣磻溪鎮人民政府安監站工作員,同時擔任劍河縣磻溪鎮洞庭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主要負責圭仁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圭仁村共163戶645人,其中貧困戶47戶193人。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政策改變人生|劍河縣磻溪鎮小廣村村民楊曉昌
    曾經一度頹廢直至禿頂的生活讓我活在了人生最低谷期,也名副其實的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然而,也正在我貧困戶的身份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叫楊曉昌,家庭人口7人,我今年39歲,是劍河縣磻溪鎮小廣村(前鋒小村)村民。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村裡的變化 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丨劍河縣...
    我叫張書發,是劍河縣自然資源局的一名職工,2019年7月,我來到久仰鎮巫溜村七組擔任脫貧攻堅工作的網格員。巫溜村是久仰鎮貧困面較大的一個貧困村,由巫溜村、光紀村兩個小村組成。我入村開展扶貧工作後,主動與脫貧攻堅隊一起參加協調工作,終於做通部分群眾思想工作,使通組公路得以順利實施硬化。同時,我還發動群眾實施入戶路硬化,開展人畜混居整治,安裝路燈,極大地改變了巫溜村七組自然寨的村容寨貌。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養豬致富戶丨劍河縣柳川...
    2016年,我們村整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我搬到了劍河縣馨怡社區。房子有了,但家庭的生活如何繼續?我陷入了沉思,覺得外出務工不是長久之計,自己必須要做點「名堂」來,有穩定的事業才能改善生活狀況,早日擺脫貧困。
  • 「我的脫貧故事」奮發圖強只為美好生活丨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
    我叫陳金紅,是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我家境貧寒,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為了維持生計外出務工,把我和我弟寄養在外公家。我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我步入了大學生涯,在此期間,享受了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讀書不花一分錢,減輕了家裡很大的經濟支出。  後來還享受了5萬塊錢的小額貼息貸款,一年可以得到4000元錢,這對於一個貧困家庭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及時緩解了家庭經濟。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一個靠譜的扶貧幹部丨劍河縣觀麼鎮三合村...
    2019年3月被選派到劍河縣觀麼鎮三合村擔任網格員,從事脫貧攻堅工作。 我所負責的網格有農戶32戶106人,其中貧困戶12戶38人,非貧困戶20戶68人。另外,我還承擔8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工作,他們的脫貧致富成為了我工作最大的追求。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異鄉戰貧困丨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呂文文,是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旅遊服務中心工作員,2019年7月來到南哨鎮九當村開展扶貧工作,擔任九朗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九朗村是九當村和朗晃村合併的行政村,但是兩個村離得很遠,為了方便開展工作,楊江勇隊長與我一人負責一個小村,我具體負責九當村脫貧攻堅工作。我是河南人,來到劍河工作了6年多了,但是到村裡駐村是第一次,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剛到村裡的時候特別擔心,生怕語言不通或者自己做不好。
  • 「我的扶貧故事」一家八口搬家記丨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脫貧攻堅隊...
    2019年我剛被選派到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就碰到這麼一件棘手事。交東村五組網格員劉海生告訴我,石春輝戶一家8口人擠居在一個20平米的爛木房裡,吃飯、睡覺地方都不夠,房子安全保障也過不了關,他家是貧困戶,但又不願意易地扶貧搬遷,這讓他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我買了肉、油等生活物資,來到石春輝家入戶調查。看到全家8口人住在一個岌岌可危的木樓中,樓下煮飯,樓上吃住。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為人民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打老村隸屬仰阿莎街道最邊遠的一個村,也是貧困難度最深的苗族村寨之一,全村160戶,637人,其中貧困戶62戶273人。入村後我負責第二網格27戶,其中貧困戶11戶56人。2019年3月21日這天是我入村的第二天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傍晚,我在村副主任邰貴林的陪同下來到小寨邰昌武家(未脫貧戶),家裡的狀況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用六個字來形容不為過,極窮、極髒、極差。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幹部都是來幹好事、辦實事的」丨劍河縣...
    我叫郭三風,是劍河縣南明鎮凱寨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在將近兩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組織全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召開院壩會聽取鄉親們最真實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把握好扶貧政策落實好的契合點,確保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落地落實。期間,我們全面收集整理農戶「一戶一檔」資料,完善檔案材料的收集,逐戶建立「戶檔」並整理歸檔保存。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付出真心就有收穫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小稿午...
    我叫吳月綠,是小稿午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2019年3月,我在革東戰區接手了小稿午村脫貧攻堅隊的戰旗,同時也肩負起了讓群眾脫貧的重任。吳月綠入戶了解情況吳忠華戶是我幫扶的5個貧困戶之一,在第一次入戶走訪時,吳忠華家的情況讓我感觸深刻。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肯定就是我脫貧攻堅的勳章丨劍河縣革東鎮...
    我叫劉躍忠,是劍河縣革東鎮南沃村八郎小村網格員兼資料員。南沃村由八郎村、屯州村組成,其中我所負責的八郎村有193戶,813人,其中貧困戶57戶213人,是一個非貧困村。雖然是非貧困村,但是脫貧任務依然艱巨,在入村的第一天,我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況,看到他們的居住環境和貧困情況,我深感肩上擔子沉重。劉躍忠(左)入戶了解村民家庭情況我的幫扶戶共8戶,其中劉全勝是我幫扶對象之一,是個單親家庭。
  • 「我的脫貧故事」我有信心活出精彩人生丨劍河縣柳川鎮南腳村村民...
    我叫張昌明,是劍河縣柳川鎮南腳村村民。2014年,由於經濟情況不穩定,三個小孩年齡尚小且在讀書,生活十分艱難,村裡便把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關心下,2015年初他們組織我和妻子到廣東省東莞市製衣廠務工,當時每人每月2600元左右的收入。隨後我家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有了穩定收入,就學、就醫也都得到了保障,那一年,我便主動向村「兩委」申請退出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寶刀未老的老王同志丨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網格員...
    我叫王森,是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網格員。我在擔任網格員期間,負責五河村12戶貧困戶、2戶低保戶的幫扶工作。在五河村工作這近兩年的日子裡,我工作認真負責,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展現出了較強的基層矛盾處理和應急能力。
  • 「我的脫貧故事」收穫屬於自己的晴空丨劍河縣柳川鎮小寨村村民...
    我叫劉秀飛,是劍河縣柳川鎮小寨村的村民,現就讀於劍河縣職業中學三年級。上初中時,老師提醒我,像我這樣的情況,可以向村裡提交申請,申請納入貧困戶。  2016年5月,我向村委會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年底我被評為貧困戶。成為貧困戶後,我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給我溫暖和愛的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你是這樣的好幹部」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我叫廖朝元,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每一次同村民們在一起時,老百姓們總是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不僅是個好隊長,更是我們的好兄弟,我們就是一家人。」廖朝元組織召開攻堅戰隊會議自劍河縣城搬遷到革東以來,能有點能力的都搬遷到清江湖畔的兩岸居住,老寨上面被遺棄的四、五十棟老木房已破爛不堪,村內環境髒、亂、差十分嚴重,居住在裡面至今尚未脫貧的30多戶貧困戶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思想觀念也非常落後,扶貧工作有些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