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書記,我的好兄弟,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家的幫助,沒有你的話,我還住破棚棚,一天飯都吃不飽……」磻溪鎮高下柳村楊天成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說道。
我叫田錦良,是劍河縣磻溪鎮黨委副書記,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共走訪貧困戶1200餘次,幫助協調扶貧項目20餘個。
疫情期間田錦良(左一)和村民一起在卡點執勤
2014年來,我結對幫扶的13戶貧困戶,現已全部脫貧,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下柳村楊天成戶。
母親早逝,楊天成一直和老父親楊勝輝住在一起,因家境貧窮,雖然已40歲,但至今未娶。
初到楊天成家,只見房屋破爛不堪,一樓養殖家畜,二樓住人,進入房間,家具破舊,衣服亂擺亂放……我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徹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幫助他脫貧致富。
隨後,我仔細研究、綜合研判楊天成個人和家庭的致貧原因——缺資金和技術。於是,我積極協調鎮級相關部門,幫忙爭取特惠貸、透風漏雨、人居環境整治等扶貧項目。
田錦良(中)夜間巡邏保平安
2017年以來,楊天成戶實施了二級危房改造、農村「三改」、人畜混居整治、雜交豬養殖等項目。我還主動請人來幫助他將一樓圈舍撤除、硬化,維修灶臺,改建廁所,新修馬圈……整改後,楊天成家煥然一新。
期間,楊天成的父親在自家的責任田邊搭建了生產用房和圈舍,方便種田、做養殖。一年下來,僅靠出售稻田魚和本地雞,收入能近萬元。而楊天成則靠特惠貸資金購買了一匹馬,拉馬賺錢,日均收入300餘元,有時「活路」好,一天可以收入500至600餘元。
如今,楊天成家庭收入增加,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已於2018年實現了脫貧。
脫貧後,我依然會不時購買食用油和營養品看望他們,實時了解楊天成家的近況,幫助他解決困難。
田錦良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
今年9月初以來,持續降雨和低溫天氣極大影響了水稻收割。為此,我積極組織幹部幫助楊天成戶搶收稻穀,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幾年來的相處,楊天成把我當成了親人,諮詢我各類政策,我都耐心細緻地為他講解,力所能及幫他解決日常問題。現在,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幫楊天成介紹一個賢妻,讓他早日「脫單」。
如今,楊天成是高下柳村的護林員,每月有固定收入,加上拉馬賺來的錢和父親種養殖的收入,楊天成家的年收入高達3萬餘元,人均收入1.5萬餘元。
【人物小傳】
田錦良,1981年3月出生,今年39歲。2007年7月畢業於貴州財經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大學本科,管理學士,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鄉鎮工作、鍛鍊,先後在岑松鎮政府、太擁鎮黨政辦和磻溪鎮工作,2014年4月當選為磻溪鎮人民政府副鎮長,2015年5月崗位調整為磻溪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