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呂文文,是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旅遊服務中心工作員,2019年7月來到南哨鎮九當村開展扶貧工作,擔任九朗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
九朗村是九當村和朗晃村合併的行政村,但是兩個村離得很遠,為了方便開展工作,楊江勇隊長與我一人負責一個小村,我具體負責九當村脫貧攻堅工作。
我是河南人,來到劍河工作了6年多了,但是到村裡駐村是第一次,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剛到村裡的時候特別擔心,生怕語言不通或者自己做不好。
走訪貧困戶
慶幸的是,九當村村民大都聽得懂普通話,思想比較開放,也很容易溝通。第一個問題沒有了,接下來如何帶著攻堅隊隊員,帶著村民脫貧致富才是關鍵。
那麼問題又來了,我一個外地來的年輕姑娘,既不是領導,沒有權利資金支持村裡搞發展,又沒有經驗技術,帶不動隊員、帶不動群眾怎麼辦呢?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
但是既然組織安排我來了,趕鴨子上架也要把這個擔子擔起來。思索良久,我對自己說,我是個普通人,老百姓也是普通人,普通人與普通人的交往就是真心的交換,我相信自己只要用真心對待他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家人,時間久了,攻堅隊員會接納我,老百姓也會認可我。
呂文文(左)下田幫農戶收割水稻
剛到村裡的第一個月,因為不熟悉村情,我就不斷地入戶走訪群眾,了解情況,經過深入仔細地摸排掌握了村情、貧困戶情況之後開始組織攻堅隊幹部按照戰區指揮部指令開始抓落實。
駐村期間,我每周都會入戶與群眾溝通交流,摸清群眾情況,把全村貧困戶、邊緣戶情況爛熟於心。同時,積極與外出務工群眾跟蹤聯繫,建立了微信群及時傳遞扶貧政策信息,讓外出的年輕人也隨時掌握家鄉的發展動態。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9年12月的一天,我陪同施工隊正在入戶驗收透風漏雨項目,突然發現附近的一家農戶房子失火了,我立馬帶領村民開始滅火,慶幸的是當日正好中午,許多農戶都到家休息,很快撲滅了大火,將損失降到了最少。
救火結束後,村民看到我滿身泥巴,臉蛋也被火燻的紅彤彤,許多村民主動來噓寒問暖,甚至從家裡帶了藥膏給我塗抹。
呂文文下田幫農戶收割水稻
那一刻,我覺得心裡特別欣慰。說明老百姓把我的付出看在了眼裡,對我的工作給予了認可。
現在,一到村裡,老百姓遠遠地就會打招呼,「隊長,你們回來了」「呂妹,有空來家裡坐哈」「我家妹崽回來了,來家裡吃飯呀」……回到村裡就像回到了家,感覺特別的溫馨。
【人物小傳】
呂文文,女,中共黨員,漢族,1990年9月出生,本科學歷,一級科員。2014年7月畢業於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旅遊管理專業,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劍河縣旅遊產業發展辦公室工作,2014年12月至今在劍河縣旅遊服務中心工作(2014年12月劍河縣旅遊產業發展辦公室更名為劍河縣旅遊服務中心),2015年12月任旅遊服務中心綜合部部長,2019年7月任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脫貧攻堅隊任副隊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