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在異鄉戰貧困丨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脫貧攻堅隊...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呂文文,是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旅遊服務中心工作員,2019年7月來到南哨鎮九當村開展扶貧工作,擔任九朗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

九朗村是九當村和朗晃村合併的行政村,但是兩個村離得很遠,為了方便開展工作,楊江勇隊長與我一人負責一個小村,我具體負責九當村脫貧攻堅工作。

我是河南人,來到劍河工作了6年多了,但是到村裡駐村是第一次,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剛到村裡的時候特別擔心,生怕語言不通或者自己做不好。

走訪貧困戶

慶幸的是,九當村村民大都聽得懂普通話,思想比較開放,也很容易溝通。第一個問題沒有了,接下來如何帶著攻堅隊隊員,帶著村民脫貧致富才是關鍵。

那麼問題又來了,我一個外地來的年輕姑娘,既不是領導,沒有權利資金支持村裡搞發展,又沒有經驗技術,帶不動隊員、帶不動群眾怎麼辦呢?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

但是既然組織安排我來了,趕鴨子上架也要把這個擔子擔起來。思索良久,我對自己說,我是個普通人,老百姓也是普通人,普通人與普通人的交往就是真心的交換,我相信自己只要用真心對待他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家人,時間久了,攻堅隊員會接納我,老百姓也會認可我。

呂文文(左)下田幫農戶收割水稻

剛到村裡的第一個月,因為不熟悉村情,我就不斷地入戶走訪群眾,了解情況,經過深入仔細地摸排掌握了村情、貧困戶情況之後開始組織攻堅隊幹部按照戰區指揮部指令開始抓落實。

駐村期間,我每周都會入戶與群眾溝通交流,摸清群眾情況,把全村貧困戶、邊緣戶情況爛熟於心。同時,積極與外出務工群眾跟蹤聯繫,建立了微信群及時傳遞扶貧政策信息,讓外出的年輕人也隨時掌握家鄉的發展動態。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9年12月的一天,我陪同施工隊正在入戶驗收透風漏雨項目,突然發現附近的一家農戶房子失火了,我立馬帶領村民開始滅火,慶幸的是當日正好中午,許多農戶都到家休息,很快撲滅了大火,將損失降到了最少。

救火結束後,村民看到我滿身泥巴,臉蛋也被火燻的紅彤彤,許多村民主動來噓寒問暖,甚至從家裡帶了藥膏給我塗抹。

呂文文下田幫農戶收割水稻

那一刻,我覺得心裡特別欣慰。說明老百姓把我的付出看在了眼裡,對我的工作給予了認可。

現在,一到村裡,老百姓遠遠地就會打招呼,「隊長,你們回來了」「呂妹,有空來家裡坐哈」「我家妹崽回來了,來家裡吃飯呀」……回到村裡就像回到了家,感覺特別的溫馨。

【人物小傳】

呂文文,女,中共黨員,漢族,1990年9月出生,本科學歷,一級科員。2014年7月畢業於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旅遊管理專業,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劍河縣旅遊產業發展辦公室工作,2014年12月至今在劍河縣旅遊服務中心工作(2014年12月劍河縣旅遊產業發展辦公室更名為劍河縣旅遊服務中心),2015年12月任旅遊服務中心綜合部部長,2019年7月任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脫貧攻堅隊任副隊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你的笑容就是我的勳章|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網格員...
    我叫許蘭,今年49歲,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網格員,同時也是劍河縣林業局公益林管理中心任副主任。2019年3月,我服從組織安排,收拾行裝毅然奔赴南哨鎮九當村脫貧攻堅戰鬥一線擔任網格員,我負責九郎村二三組的網格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村裡的變化 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丨劍河縣...
    我叫張書發,是劍河縣自然資源局的一名職工,2019年7月,我來到久仰鎮巫溜村七組擔任脫貧攻堅工作的網格員。巫溜村是久仰鎮貧困面較大的一個貧困村,由巫溜村、光紀村兩個小村組成。我入村開展扶貧工作後,主動與脫貧攻堅隊一起參加協調工作,終於做通部分群眾思想工作,使通組公路得以順利實施硬化。同時,我還發動群眾實施入戶路硬化,開展人畜混居整治,安裝路燈,極大地改變了巫溜村七組自然寨的村容寨貌。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肯定就是我脫貧攻堅的勳章丨劍河縣革東鎮...
    我叫劉躍忠,是劍河縣革東鎮南沃村八郎小村網格員兼資料員。南沃村由八郎村、屯州村組成,其中我所負責的八郎村有193戶,813人,其中貧困戶57戶213人,是一個非貧困村。雖然是非貧困村,但是脫貧任務依然艱巨,在入村的第一天,我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況,看到他們的居住環境和貧困情況,我深感肩上擔子沉重。劉躍忠(左)入戶了解村民家庭情況我的幫扶戶共8戶,其中劉全勝是我幫扶對象之一,是個單親家庭。
  • ...扶貧結束我就回來看你丨劍河縣磻溪鎮洞庭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潘陽
    「爸爸,您安安心心治病,我會努力做好扶貧工作,待扶貧勝利,您也要健康歸來。」我在與父親的通話中說。  我叫潘陽,是劍河縣磻溪鎮人民政府安監站工作員,同時擔任劍河縣磻溪鎮洞庭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主要負責圭仁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圭仁村共163戶645人,其中貧困戶47戶193人。
  • ...能安居是對我最大的褒獎丨劍河縣南明鎮平珍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
    「我的胃痛得不得了,歐大榮要照顧我,他無法外出務工,家裡困難好多年了......」在歐大榮家,他妻子萬老政聲音低沉地向我介紹著,看到這樣的家庭狀況,我憂心忡忡。我叫徐文美,是劍河縣南明鎮平珍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
  • ...群眾喜愛的扶貧隊長|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寨章村脫貧攻堅隊隊長...
    我叫張俊傑,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寨章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撤併村後,寨章村是合併村川洞大村中的1個自然寨,共有119戶45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2戶173人,貧困發生率37.9%,是街道3個貧困村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一家八口搬家記丨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脫貧攻堅隊...
    2019年我剛被選派到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就碰到這麼一件棘手事。交東村五組網格員劉海生告訴我,石春輝戶一家8口人擠居在一個20平米的爛木房裡,吃飯、睡覺地方都不夠,房子安全保障也過不了關,他家是貧困戶,但又不願意易地扶貧搬遷,這讓他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我買了肉、油等生活物資,來到石春輝家入戶調查。看到全家8口人住在一個岌岌可危的木樓中,樓下煮飯,樓上吃住。
  • 「我的扶貧故事」濃濃魚水情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丨劍河縣岑松鎮稿旁...
    扶貧路上,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叫王志波,是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稿旁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上面的這段話,是我包保的一位貧困大學生發信息給我這樣說的。當收到這段話時,我被深深的感動,感覺一瞬間,扶貧路上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扶貧路上,我們不但戰勝了貧困,還收穫了濃濃的魚水般的親情。由於工作調動,2017年9月,我從六府小學調到現在的稿旁小學。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幹部都是來幹好事、辦實事的」丨劍河縣...
    我叫郭三風,是劍河縣南明鎮凱寨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在將近兩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組織全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召開院壩會聽取鄉親們最真實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把握好扶貧政策落實好的契合點,確保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落地落實。期間,我們全面收集整理農戶「一戶一檔」資料,完善檔案材料的收集,逐戶建立「戶檔」並整理歸檔保存。
  • 「我的脫貧故事」我們家當上了「股東」丨劍河縣太擁鎮陽白村村民...
    我叫裴木恩,是劍河縣太擁鎮陽白村村民,目前就讀於貴州理工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今年是我讀大學的第一年。政府與教育部門的支持,對於貧困家庭出生的我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幫助。在這期間,我感受到了國家對我們的關懷,享受到了國家的許多扶貧政策。在這之前,我想都不敢想,我們家可以當「股東」。這幾年,國家扶貧政策「光臨」我家,通過扶貧資金入股,父親成為了合作社的一名「股東」,每年參與合作社利益分紅,坐著也能賺錢,家人別提多開心了。
  • 「我的扶貧故事」人心是靠實幹攏起來的丨劍河縣柳川鎮加禾村脫貧...
    我叫張美銘,是劍河縣扶貧辦派駐柳川鎮加禾(萬安)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原來我們村是只要一聲招呼,村民就會主動集中起來,及時完成村裡安排的工作任務,現在人心渙散,都喊不動了。」首先,我針對脫貧攻堅任務組織籤訂工作「七承諾」,要求網格員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責任網格工作中、地毯式地入戶宣傳扶貧政策、精準統計農戶基礎信息、按時完成網格工作任務、不優親厚友、不與他人爭利、辦文明事。
  • 「我的扶貧故事」「你是這樣的好幹部」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我叫廖朝元,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每一次同村民們在一起時,老百姓們總是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不僅是個好隊長,更是我們的好兄弟,我們就是一家人。」   川洞村共289戶120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31戶565人,貧困發生率佔識別當年人口總數的46.8%,屬仰阿莎街道唯一的貧困村。
  • ...用心用情真扶貧」丨劍河縣岑松鎮屯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龍安江
    「龍隊長,你是我見到的工作最負責最認真的駐村幹部。」這是我所在村的幾位老黨員和老百姓見到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叫龍安江,是劍河縣岑松鎮屯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  剛到屯州村,從上一任隊長手中接過屯州村脫貧攻堅隊的戰旗時,心中感覺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 ...見證鄉村蝶變丨劍河縣久仰鎮黨義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劉涵
    我叫劉涵,2015年10月考入劍河縣久仰鎮人民政府工作並擔任黨敢村駐村幹部,2017年6月調至黨義村任駐村幹部,2019年3月15日參加縣脫貧攻堅工作誓師大會後,有幸成為黨義脫貧攻堅隊第一組網格員兼副隊長職務,並於2020年4月任黨義脫貧攻堅隊隊長職務。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養豬致富戶丨劍河縣柳川...
    我叫楊昌文,是劍河縣柳川鎮白沙村村民。記得2014年以前,家中父親殘疾、患有大病,經常住院治療,同時,家裡還有弟弟在上學,我又走出校門不久,家庭生活一度陷入貧困。為了改變貧困的局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懷揣著致富夢到外地打工,在外面奔波幾年,但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又沒有技術,心中懷有一腔致富熱情,卻始終找不到出路,只能幹一些簡單的體力活。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政策改變人生|劍河縣磻溪鎮小廣村村民楊曉昌
    曾經一度頹廢直至禿頂的生活讓我活在了人生最低谷期,也名副其實的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然而,也正在我貧困戶的身份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叫楊曉昌,家庭人口7人,我今年39歲,是劍河縣磻溪鎮小廣村(前鋒小村)村民。
  • 「我的脫貧故事」奮發圖強只為美好生活丨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
    我叫陳金紅,是劍河縣磻溪鎮平岑村村民,我家境貧寒,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為了維持生計外出務工,把我和我弟寄養在外公家。我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我步入了大學生涯,在此期間,享受了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讀書不花一分錢,減輕了家裡很大的經濟支出。  後來還享受了5萬塊錢的小額貼息貸款,一年可以得到4000元錢,這對於一個貧困家庭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及時緩解了家庭經濟。
  • 「我的扶貧故事」忠誠履職奔小康丨劍河縣南明鎮楊柳村駐村幹部彭...
    我叫彭仁傑,是劍河縣南明鎮楊柳村駐村幹部。2017年元月,我接到組織的安排入駐楊柳村。初到村時,村寨垃圾到處亂扔,汙水亂排現象不容樂觀,儼然是一派貧困落後的景象。為此,我虛心請教村裡的老幹部,深入田間地頭、走家串戶摸清村裡基本情況,為以後的工作開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