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許蘭,今年49歲,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網格員,同時也是劍河縣林業局公益林管理中心任副主任。
2019年3月,我服從組織安排,收拾行裝毅然奔赴南哨鎮九當村脫貧攻堅戰鬥一線擔任網格員,我負責九郎村二三組的網格工作。
許蘭(中)幫助農戶拆除爛棚爛圈
在收集村情民意走訪過程得知,二組村民梁利橋戶,梁利橋在家務農,其妻李秀芝患有慢性病不能幹重活,家裡兩個小孩,小兒子梁臧延在12歲時患有強直性脊柱炎。 為了給小兒子治療,一家人曾到凱裡州醫院治療無果轉到四一八附屬醫院治療無望,這幾年經多方打聽到四川成都能治療此病,後他們一家人為了兒子能有個好身體,抱著希望趕去成都配合醫生治療。
幫助農戶收割水稻
好在經過治療,其兒子病情稍有好轉,但高昂的費用卻讓一家人一籌莫展。第一年費用高達近7萬元,第二年費用近3萬元,這是所有農村家庭無法承擔的。 加上由於梁臧延的住院醫藥費治療費是跨省開支,醫保不能報銷,家裡的重擔全落在梁利橋身上。 了解到梁利橋家的情況後,我及時向戰隊匯報,我們上門動員他大兒子外出務工,現他大兒子在凱裡保險公司工作,每月3000元左右,梁利橋加入了村裡合作社,在村幹部的帶領下,種植了黑木耳、辣椒,黑木耳收益19563元,合作社分紅1000元,辣椒收益500元,纈草種植4800元。
而後,還安排了梁利橋公益性崗位護林員每年10000元,粱臧延低保金814元,已實現了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兒子每個月的治療費用也陸續補上,一家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不再像以前一樣愁眉不已。 如今再入戶拜訪他,見到他滿臉笑容迎我們進家坐,嘴上說著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幹部,望著他我們也舒心的笑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