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邰勝學,是劍河縣南加鎮聯心村網格員。
聯心村是由聯明村和合心村合併而成。2019年3月以來,我深入農戶了解情況,與貧困戶座談,根據每戶情況制定脫貧路徑,讓每戶貧困戶早點摘掉這頂貧困帽子。
記得我剛剛到合心村任駐村幹部兼二組網格員時,幫扶5戶貧困戶,其中一戶楊光甜戶,家有4口人,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於2019年脫貧。
邰勝學(右)到楊培芝家走訪
楊光甜是退伍軍人,也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妻子肢體三級殘疾,女兒2018年出嫁,兒子剛剛上高中。
2014年,楊光甜妻子身患殘疾,一家子的重擔全壓在了楊光甜身上。那時女兒正上大學開銷大,兒子還在讀小學,生活十分拮据。
當村裡把他家納入貧困戶的時候,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的楊光甜很是慚愧、害羞,但礙於生活艱苦,不得不背貧困戶這頂「帽子」。
但他始終有一股退伍不褪色的軍人本色,血性的氣質。暗暗咬牙說,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脫貧致富。
邰勝學為楊通宇砌堡坎
記得第一次到他家入戶走訪時,楊光甜嚴肅地說道:「你們幹部也有困難,也要照顧自己的家庭,我從來不想等靠要,還是得自己努力致富。」
脫貧攻堅這些年來,楊光甜家已經在2019年實現高質量脫貧,女兒2016年大學畢業,也有了穩定工作;兒子正在上高中,楊光甜在合心附近村承包一些扶貧項目,現正奔小康生活前進。
現在走在村裡,群眾都說我幹事靠譜,他們把我這個外來人當成了自家人,這是我參與扶貧工作最大的收穫。以後的日子我將繼續奮戰在這片土地,繼續當好靠譜的扶貧工作隊員。
每次聽到群眾滿意的心聲,心裡總是無比的激動,因為我曾經是人民子弟兵,現在是人民群眾的幹部,所以,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邰勝學為群眾拆廢舊豬牛圈
儘管工作上獲得了很多讚揚,但我知道,這只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小小縮影,還有很多優秀的楷模值得我去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以優秀楷模為標杆,時刻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時刻用嚴謹的工作作風,時刻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堅持學思踐悟、知行合一、盡職盡責,為脫貧攻堅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人物小傳】
邰勝學,1987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2005年響應祖國號召光榮入伍,先後擔任戰士、班長、保密員等職務,服役期間榮獲嘉獎1次、「優秀士兵」3次、「優秀士官」4次、「個人三等功」1次。2017年服從中央軍委精減精神退伍返鄉;2018年8月到南加鎮人民政府工作。2019年3月,派駐合心村任駐村幹部兼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