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濃濃魚水情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丨劍河縣岑松鎮稿旁...

2021-01-20 天眼新聞

「王老師,謝謝您用真情和汗水,給我們帶來了生活和學習的希望,您辛苦啦!扶貧路上,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我叫王志波,是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稿旁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上面的這段話,是我包保的一位貧困大學生發信息給我這樣說的。

當收到這段話時,我被深深的感動,感覺一瞬間,扶貧路上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扶貧路上,我們不但戰勝了貧困,還收穫了濃濃的魚水般的親情。

由於工作調動,2017年9月,我從六府小學調到現在的稿旁小學。2017年底,因為他們考慮到我不會開車,為了我工作上的方便,隊長向上級申請,把我調到柳旁攻堅隊。

王志波到幫扶對象家了解情況

按照上級統一安排,我和辦公室幾位同事一起到岑松鎮柳旁村幫扶,我們每個人有三個幫扶對象。從那以後近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和多名鎮幹部、同事和所有村幹部組成一個攻堅小隊,具體負責聯合柳旁村組的脫貧攻堅工作,我們吃住在村組裡,和當地群眾一起發展生產、改造人居環境、落實國家各項扶貧政策,向貧困發起最後的總攻。

後來又由於柳旁村與展亮村合併,隊長又把我安排到展亮村當教育明白人。剛到展亮村時,為了儘快熟悉村組情便於開展工作,我開始要村幹帶路,挨家挨戶去看。

王志波和同事一起入戶宣傳國家教育扶貧政策

特別是建檔立卡戶,看看每一家有哪些小孩在讀書,是否享受國家扶貧資金等,這一系列問題我都詳細做好了筆記。

為了和家長們了解更多更廣的信息,我們平時上課,節假日和周末都不休息,就是充分利用這些時間下村深入到群眾家去了解。

有一件事我記憶猶新。記得在2019年8月18日下午15時許,當時我們攻堅隊的隊員正在展亮村活動室做材料,有個年近80歲的老奶奶拄著拐杖,一瘸一拐還哭喪著臉來到活動室找駐村幹部。

問她來因,她說上山時不小心摔傷膝蓋已得好幾天了,因孩子們都在外打工很少聯繫,雖摔傷幾天,但都沒得錢去醫院上藥,因為身上確實一分錢都沒有,連展亮到劍河只要10 元的車費都出不起。

王志波為受傷的貧困老奶奶慷慨解囊

聽老人家這樣哭訴,我心裡如萬根鋼針在扎著,很不是滋味,我平時就工作在外,想到自己的老媽媽已80多歲了也是這樣孤苦伶仃的,病痛沒得哪個尋醫問藥和照顧料理,再看看眼前這個老奶奶特像自己的老媽媽,當時我的淚水已忍不住滑落。

當時自己雖然背在身上的錢不多,只是帶了兩百塊錢在路上買等瓶水喝的,那時已毫不猶豫拿出來塞在老奶奶的手心裡。老奶奶不住地點頭,緊緊地握著我的手久久捨不得放下。

「明天無論如何一定要去醫院看看」,我再三囑咐老奶奶。老奶奶還是不住地點頭,感激之情難於言表。

現在,每次到展亮村走訪,鄉親們總會熱情地叫我到他們家裡坐坐,我們就像久違的親人,聊聊家常,聊聊工作,聊聊心裡話。

我們一起感黨恩,一起回顧脫貧攻堅的戰鬥歷程,一起細數黨的扶貧政策,一起對比精神和物質上的巨大變化,一起規劃更加美好的未來。

不知有多少次,在分別的時候,我們總會手牽著手拍一張照片,大家的心中都不捨得分開。

我想,一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和鄉親們一年多的相識相知相處,一年多的同舟共濟患難與共,我們之間已經多了對彼此的牽掛,扶貧路上,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人物小傳】

王志波,是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稿旁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比不上群眾的口碑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
    雷劍平激動地拉著我的手說道。我叫龍運榜。2020年2月11日,我受組織安排到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任職,擔任脫貧攻堅隊隊長。入村後,我便開始了遍訪貧困戶和全村摸底工作。今年4月初,全面復工復產後,為了減少三類戶收入受疫情影響,我們一一動員其外出務工。
  • 「我的扶貧故事」希望貧困戶脫貧又「脫單」丨劍河縣磻溪鎮黨委副...
    「田書記,我的好兄弟,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家的幫助,沒有你的話,我還住破棚棚,一天飯都吃不飽……」磻溪鎮高下柳村楊天成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說道。我叫田錦良,是劍河縣磻溪鎮黨委副書記,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共走訪貧困戶1200餘次,幫助協調扶貧項目20餘個。疫情期間田錦良(左一)和村民一起在卡點執勤2014年來,我結對幫扶的13戶貧困戶,現已全部脫貧,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下柳村楊天成戶。
  • 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2020-12-23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立志當好村民的「管家」丨劍河縣岑松鎮報谷村...
    我叫周章炎,是貴州黔東南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派駐岑松鎮報谷(馬山)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剛到馬山報谷村,我就立志要當好村民的「管家」,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報谷村總人口229戶98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戶463人。
  • ...用心用情真扶貧」丨劍河縣岑松鎮屯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龍安江
    「龍隊長,你是我見到的工作最負責最認真的駐村幹部。」這是我所在村的幾位老黨員和老百姓見到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叫龍安江,是劍河縣岑松鎮屯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龍安江給村裡老人蓋好被子考慮明遠坤老人一個人在家怕他晚上被凍著,於是我趕回村委會叫上村裡的周支書和網格員楊通才同志拿上兩床被子一起給明遠坤老人送去,我親自給他鋪好床並給他蓋好被子,他說很暖和不冷了,我才從他家帶上門離去。
  • ...有效的矛盾化解方式丨劍河縣岑松鎮報谷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蒲祖鋒
    我叫蒲祖鋒,是劍河縣岑松鎮報谷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記得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會報導的第一天,看到一張張陌生的村幹部和群眾臉龐時,內心十分忐忑不安。我被安排在報谷大村馬山小村擔任工作隊副隊長負責馬山小村的脫貧攻堅全面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寶刀未老的老王同志丨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網格員...
    我叫王森,是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網格員。我在擔任網格員期間,負責五河村12戶貧困戶、2戶低保戶的幫扶工作。在五河村工作這近兩年的日子裡,我工作認真負責,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展現出了較強的基層矛盾處理和應急能力。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異鄉戰貧困丨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呂文文,是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旅遊服務中心工作員,2019年7月來到南哨鎮九當村開展扶貧工作,擔任九朗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那麼問題又來了,我一個外地來的年輕姑娘,既不是領導,沒有權利資金支持村裡搞發展,又沒有經驗技術,帶不動隊員、帶不動群眾怎麼辦呢?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但是既然組織安排我來了,趕鴨子上架也要把這個擔子擔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那跨向幸福橋梁上的一顆螺絲釘丨劍河縣革東...
    我叫儲吉梧,是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脫貧攻堅隊長,2019年3月,奉命帶隊赴五河村參加脫貧攻堅至今。開頭5個月,沒人熟悉電腦,我便一肩挑下。一個50多歲的人,眼慢手慢,熟悉電腦的人幾分鐘能處理的東西,我有時錄入材料就得花半天時間。  初入村,許多工作都是空白,根本沒有休息日,長時間住在村裡,因此經常聽到家人埋怨:「到縣城不就幾公裡,非要在村裡過夜不可嗎?」
  • 高以翔好友毛加恩今日大婚,凌晨發文直戳淚點,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高以翔好友毛加恩今日大婚,凌晨發文直戳淚點,不是親人勝似親人11月27日高以翔突然離世的消息至今讓很多人都難以釋懷,好端端的一條生命說沒就沒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村裡的變化 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丨劍河縣...
    我叫張書發,是劍河縣自然資源局的一名職工,2019年7月,我來到久仰鎮巫溜村七組擔任脫貧攻堅工作的網格員。巫溜村是久仰鎮貧困面較大的一個貧困村,由巫溜村、光紀村兩個小村組成。我到村開展工作後,正好政府實施衛生廁所改造工程扶貧項目,但因是由村民先建好後政府再進行補助,群眾顧慮很大,工作剛開始推進很不順利。「這會不會是騙我們的哦?」「萬一我們花錢建了沒得錢怎麼辦?」「你把我們舊廁所拆了我們去哪裡上廁所嘛?」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臨沂監獄|高牆之內又促團圓 幹警關愛勝似親人
    臨沂監獄|高牆之內又促團圓 幹警關愛勝似親人 2020-01-15 2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叫我「王妹」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街上村網格...
    這是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信的道理。我叫王大麗,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2019年8月,我來到了仰阿莎街道街上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幫扶幹部。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困難群眾有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對幫扶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
  • 「我的扶貧故事」一家八口搬家記丨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脫貧攻堅隊...
    2019年我剛被選派到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就碰到這麼一件棘手事。交東村五組網格員劉海生告訴我,石春輝戶一家8口人擠居在一個20平米的爛木房裡,吃飯、睡覺地方都不夠,房子安全保障也過不了關,他家是貧困戶,但又不願意易地扶貧搬遷,這讓他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我買了肉、油等生活物資,來到石春輝家入戶調查。看到全家8口人住在一個岌岌可危的木樓中,樓下煮飯,樓上吃住。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為人民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入村後我負責第二網格27戶,其中貧困戶11戶56人。2019年3月21日這天是我入村的第二天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傍晚,我在村副主任邰貴林的陪同下來到小寨邰昌武家(未脫貧戶),家裡的狀況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用六個字來形容不為過,極窮、極髒、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