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吳老久,是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翁座村村民,家裡面有7口人,其中,2個學生,1個多重殘疾兒童,生活極其困難。
2016年,村兩委要我申請為貧困戶時我十分的不情願,一個五尺高的漢子,年輕力壯,要我帶上貧困戶這頂帽子我心理著實不痛快,後來想了想,為幾個孩子,我還是按程序向村兩委遞交了申請。
吳老久
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那一年的一場水災把我的房子衝垮了,宛如晴天霹靂,讓原本就困難的我們家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政府沒有丟下我和我的家人,不僅為我家安排了臨時居住所、發放生活用品,還發放1.5萬的房子維修加固資金,1萬的房屋保險。
幫扶幹部與安裝師傅們幫助吳老九修繕房屋
因那年一直在家修建新房屋,沒有出去務工,政府為了幫我解決就業,發放4頭扶貧黃牛給我養殖,同時給我申請農村低保,後面黃牛出欄收入共計2.5萬餘元。 2019年3月份攻堅隊入村後,我的幫扶幹部毛志平書記來到我家中,詳細了解情況後,為我家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並為我爭取各項政策。 在那之後,他每來一次除了鼓勵我的孩子要努力讀書外還買新衣服給我的幾個孩子。後來還為我妻子申請了公益性崗位,讓她在守孩子讀書的同時還可以有一份收入來補貼家用。 到了2019年9月毛書記被安排回去了,來接替他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我們都叫他小楊。
透風漏雨改造後的吳老久家
他來到之後幫我申請了透風漏雨項目和爭取了深度貧困村專項補助資金2萬元。透風漏雨項目整治那段時間,他幾乎天天上來督促施工師傅加快進度和保障施工質量,幾乎晚上10點才回去。就這樣,施工方在一個星期內加班加點的把玻璃和門板安裝好了。 2019年11月我的孩子吳興木半夜發病,小楊收到我妻子的消息後與村裡的,及時匯報攻堅隊,後來由第一書記羅國志和另一名幹部他兩連夜頂著大霧把我的孩子送往劍河縣人民醫院就醫,這才讓我的孩子轉危為安。 如今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有盼頭,感謝這個偉大的新時代,我的住房有保障,孩子上學有資助,去醫院有報銷,我妻子還是繼續擔任村保潔員,我則外出山西太原務工,每月5000元。 今年我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以後我要繼續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不給黨和政府添加麻煩。 至今我仍懷念我的幫扶幹部和那一群年輕的小夥子,他們為了我們儘早撕掉貧困戶的標籤,把激情灑在了這個偏遠的村莊,彎彎十八拐的北迪坡留下了他們矯健的身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