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林海,是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網格員,我來自貴州印江,我來到劍河已有六年多的時間,2019年受到上級派遣,來到南北通社區北魯村負責網格工作。
張林海(左一)走訪村民
一年多的駐村工作裡,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件事,是2019年3月,我第一次來到村活動室時,眼前的一幕讓我吃驚,多年前,北魯村獲捐一批圖書和書架等物資,但一直堆放在村活動室的角落裡,已變成了老鼠的窩。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村活動室是我們辦公場地,要安頓下來必須先從活動室下手了,說幹就幹,通過隊員們的齊心協力,一個贊新的農村書屋已然呈現在眼前,村內的孩子也常來借閱! 村民講到「小張,如果你們沒來,這就是一堆廢物,你們一整理,讓村民和孩子了享受到了這麼好的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
整理材料中的張林海
還記得,第一次來到幫扶戶吳昌金戶,發現其夫妻兩人均已62歲,但因兒子兒媳都常年外出務工了,兩老人又不識字,一直未辦理養老金領取手續。 當知道這一情況後,我第一時間聯繫鎮民政辦,諮詢養老金領取辦理程序,然後帶著他夫妻二人到照相館照相、派出所辦理身份證、信用社辦理存摺……過了一段時間,兩位老人總算領到了每月的養老金。
張林海入戶向村民採集家庭信息
來到71歲的黃老闆家中,得知因家庭變故,兒子病故,兒媳改嫁,家中的種糧直補已7年沒有領取到了,我馬上跟鎮財政所、信用社聯繫協調幫其辦理,當我把老人們的養老金、種糧直補存摺交到他們手裡的時候,他們用感激的雙手握住我說「謝謝你小張」。 人到北魯村,村內廢棄棚舍隨處可見,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影響視覺美感。通過動員並組織村民拆除了廢棄棚舍18餘處;為村民申報農村衛生廁所指標,動員農戶新建農村衛生廁所15餘座。 修建連戶路時,因為資金有限,農戶修建道路時標準過高,導致吳運賢、吳伍等戶修建聯戶路時還確實水泥,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我自討腰包託人從鎮上把所缺的水泥拉到村裡分發給他們,吳運賢的愛人說「張幹部,這路你出錢幫我們修建,一定要常來我家坐坐……」
張林海幫助村民採收稻穀
農忙時,幫助村民搶收稻穀;村民建設時幫助村民搬運建築材料…… 如今,來到北魯村快兩年了,走在村裡,村民們都說我做事靠譜,他們把我這個外來人當成了自家人。我想來到北魯村,我只是做了一些小事而已,以後的日子裡我將繼續愛著北魯這片土地,繼續為村民們辦好一些小事…… 【人物小傳】 張林海,男,33歲,黨員,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人,2011年畢業於山西財經大學,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為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教師,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為劍河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工作員,2019年3月至今為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工作員(2019年3月至今為南哨鎮南北通社區北魯村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