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雪雪,是羅甸縣沫陽鎮大井村駐村工作隊員。
張雪雪(右二)和村民談心、了解村民困難
初當網格員,做村民「百科全書」 「不懂你就百度一下啊!」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慣用的說法,而對於村裡老一輩的人們來說他們的「百度」就是問問身邊有經驗的人,實在不行,就用一些「土法子」解決。 為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我主動投身到脫貧攻堅戰中,2018年2月23日,我提著行囊,來到了美麗的沫陽鎮大井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來到大井村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小井組村民羅秀黎的一個問題問懵了,她說:「請問你是大井村新來的駐村幹部吧,來駐村的幹部是不是啥都懂,我家在小井公路邊,我也想像其他家一樣開辦個農家樂,賺點生活費,但是我不知道開辦農家樂需要哪些程序,哪些證件,不知道怎麼開,你能教教我嗎?」我當時愣住了,來之前是在沫陽鎮黨建辦上班,所謂術業有專攻,平時接觸的都是些黨建的知識,對開辦農家樂這件事情還真不知道從何下手,我思考了兩分鐘以後,對她說:「姐,我回去問問這方面的工作人員,明天答覆你。」當時我就感覺到了作為一名一線駐村幹部,肩上的擔子是沉甸甸的,它就像是早晨的太陽承載著村民春種秋收的夢,是一年的希望。於是,我下定決心,多學習、多取經,做村民的「小百科全書」。 做好每一件小事,做群眾小幫手 村裡的工作遠比我想像中的複雜,所謂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一件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變成一件大事,一件大事如果處理得當就會變成一件小事,駐村經驗「小白」的我為解決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學習的太多,於是初到大井村的我打算先從了解村民的困難開始做起。每天早晨,我都跟在工作隊長的身後,走到村民農忙的田間地頭,詢問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早晨沒遇到的,晚上趁村民吃飯閒聊時又到村民家中走訪了解,然後記在我的小本子上,回來把問題梳理通透,之後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問題紛繁複雜,涉及方方面面,有不懂手機轉帳的父母想為外出讀書的孩子轉發生活費的,有為自己家雞鴨等家禽生病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有為想外出務工找不到合適的工廠而苦惱的......每次我都是絞盡腦汁,盡我所能去幫村民解決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看到問題被解決後村民露出臉上滿意的笑容,我就覺得很幸福,很踏實,心裡樂開了花。 我的網格有一戶貧困戶,戶主叫劉權付,是全村最條件最「老火」的一戶,家中兩人,戶主已經八十的高齡,我初來大井時他兒子還在讀初中,全家沒有勞動力,沒有收入來源,靠領低保維持生活。記得第一次去他家的時候,我忍不住哭了,那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坐在門邊,微弱的望著早晨的太陽光,明明是希望的光明可他卻滿臉落空,好像在等待什麼,我慢慢走過去問:「爺爺,大冬天早上這麼冷,你怎麼不休息呢?」他說他肚子不舒服,拉肚子,來不及走到廁所,把大便拉在屋裡了,他說他在等他兒子放學回來看他,幫他清理屋子的糞便,而且他好久沒吃到熱乎的飯菜了,想念孩子了。聽了他的話,我想起了過世許久的爺爺,以前也經常這樣等我回家,我不禁落淚,我悄悄擦掉眼淚,哽咽地說:「你在這裡坐著等我一下。」轉身往屋裡走,看到了地上的糞便,忍不住心酸,我拿起掃把和鏟子把糞便清理乾淨,之後再把他家裡全部打掃了一遍,床單也換洗了,收拾完這些快到中午了,我說:「爺爺,餓了吧,等我去買點東西回來做給你吃。」轉身我跑到董當街上買了一隻雞和一些白菜回來,用柴火給他燉了一隻雞,看著老人喜歡吃我做的東西,心裡很是欣慰。之後這一戶也被列入了我重點關注的對象。羅福興在沫陽中學讀書,離家有一段距離,我平時除了對他給予生活上的幫助外,有事沒事給他打個電話說:「羅福興,好好讀書哈,你爸爸這邊有事情我會幫忙照看的。」他也是會經常給我打電話說:「姐姐,姐姐,我在學校,隔壁的說我爸爸尿褲子了,你快去看看我爸爸」「姐姐,我在學校,你去幫我看看我爸爸還有沒有油鹽、白菜」我一接到電話,就急忙跑去,期間也無數次給老人打掃糞便換洗衣服。
來年冬天,看著老人的棉衣棉鞋又破舊了,我就買了新棉衣和棉鞋送去,試穿的時候,老人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如今羅福興初中畢業,他執意要出來上班說是要靠自己的雙手賺錢養家,照顧年邁的父親,因他剛畢業,沒有很好的社會經驗找工作,我便給他申請了沫陽鎮就業扶貧專崗(大井村保潔員)的崗位,保證他每個月都有收入。近幾年在鎮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家生活也越來越好。夕陽下,看著他扛著水泥的小小肩膀,不禁心疼,但想到他那顆堅定執著不放棄的心,是真正的男子漢,心裡不禁感到欣慰。
2020年2月16日的早晨,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早晨,與往日不同,天剛蒙蒙亮,我接到貧困戶汪發兵打來的電話,他聲音哽咽著急的說「雪雪妹,我家汪一生病住院了,在縣醫院住院,醫生說救不了,現在已經轉院來貴陽醫院,被確診為海綿狀血管瘤,費用要10萬元左右,我們本來就家境貧寒,現在更是雪上加霜實在是不知道要怎麼做了,你幫我問哈政府能不能有什麼補助,我女兒還小,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她不能救治啊。」聽到電話那頭小聲哭泣,我也是揪心的痛,急忙安慰他說「我幫你諮詢相關工作人員,咱們想辦法解決,你別急,好好照顧她,注意身體。」掛完電話,我便向隊長匯報這件事情,隊長也很著急,大家都幫忙諮詢、想辦法,後來鎮裡民政辦的同事說可以申請大病救助,但是金額也是有限的,聽到我這些也是焦急萬分,急忙到處尋找救助的方法,突然想起「水滴籌」「360大病籌」等救助平臺,便邊百度邊詢問身邊的人,終於一個好心姐姐幫我聯繫到了360大病籌的愛心志願者魏鑫,在一番溝通了解後,魏鑫很熱心的到醫院了解情況,並在當天發起了救助連結,得到連結後大家積極轉發,後共收到561份愛心捐款,共一萬七千二百九十四元,這筆善款雪中送炭,為汪發兵家解決了部分困難。 不懼困苦艱辛,村民需要我就是最幸福的事 大井村是旅遊景區,風景秀麗,每年節假日,當別人都出去遊玩的時候,我們依然堅守崗位,協助交警等各個部門做好景區遊客服務工作,今年因疫情的來襲,除了原本的基本工作之外,還增加了疫情防控。「五一節」五月三號這天我值班,天未亮我就到了村委會,一到村委會,黃元飛支書就安排我協助疫情防控,維護好秩序讓遊客排隊掃碼登記,一開始遊客較少可以很好的維護,上午11點左右到了高峰期,大巴車一輛接一輛的來,遊客密密麻麻,很多遊客不按規定走,我一下子慌了,心想不能就這樣「亂了」,於是急忙跑到辦公室拿起喇叭,跑到一輛又一輛的大巴車旁,一遍又一遍的喊著「各位遊客,您們好,請到這邊排隊掃碼登記,感謝大家的配合。」羅甸俗稱「小三亞」,五月份已是炙熱的天氣,一天下來,皮膚已經被曬脫了皮,由於長時間奔跑,腳已經踩出了「騰空」感,腳底也磨出了水泡,但是一想到我圓滿完成任務,為保護村民及遊客健康貢獻一份力,一天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張雪雪(左)和村民談心、幫助村民解決困難
我們都是大大宇宙中小小的一員,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麼利用它,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把自己的微薄力量奉獻給他人。也許我不能做出什麼驚天地之事,但是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村民解決力所能及的事情,會不斷學習,用知識的力量來武裝自己,做好村民的「小百科全書」,做一名稱職的「一線扶貧幹部」。每每村民來村委會找我辦事,我都會熱情接待,給他們倒上一杯熱水,聽他們訴說困難,然後幫他們解決困難,直到他們滿意的離開,村民的笑容就是我前行中最好的動力,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聽到村民說:「雪雪妹,你在哪裡,我有事需要幫忙,我要過來找你......」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曉琳
編輯 王琳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