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岑桂剛,2017年9月,單位選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2018年2月組織安排我到木引鎮打金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岑桂剛(左)幫助危改群眾拆除舊房
我所在的打金村地處麻山腹地,與紫雲自治縣大營鎮接壤,土地面積16.72平方公裡,境內山高坡陡,耕地破碎。263戶1214人分散居住在7個村民小組11個自然寨,苗族人口佔80%,全村的農田僅224畝,還都是集中在平橋組冗林壩區一個地方。
人均佔有糧田不足0.2畝,貧困程度深,全村的建檔立卡戶就有167戶762人,貧困發生率62%,2018年全村還有106戶422人,貧困發生率還高達34.8%。路、水、訊等設施還未完善,教育、衛生、文體廣場、組織陣地等公共服務設施還未健全,是全鎮深度貧困村中最為深度貧困的村。
剛到打金村時,我們的工作環境就是一臺電腦、幾張桌椅,網絡沒拉通,用原小學教學樓改建的辦公樓還沒有啟用,大家就擠在村衛生室裡辦公。我想還是先從建強組織抓起來,便立即向鎮政府報告加快村新辦公樓建設,向單位爭取2.5萬元購置辦公桌、電腦、配置各功能室,我也將自己在單位用的電腦、印表機也搬來村裡。
不到半個月村級組織陣地得到換然一新,新辦公樓用起來了,我們有了工作的地方,群眾到村委辦事也找到人了,黨員群眾有了村級場所學習開會。村級組織陣地建設讓打金村民看到了希望,也讓全村看到了脫貧的信心。
2018年,打金村基礎設施還相當落後,大部分群眾飲用水還是水窖水。我們用水都很拘謹節約,還有4個自然寨還沒實現「組組通」硬化路,雨天下組滿腳泥,生產生活條件很艱苦。
駐村後,我和駐村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主動想辦法出點子,深入各自然寨召開群眾會、院壩會聽聽群眾想法,廣泛徵求意見,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共商村級發展大計。
2018年4月份,我們制定了《木引鎮打金村全域推進脫貧攻堅三年工作方案》,羅列了涵蓋生產扶貧、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金融、基礎設施等10大類60個項目庫,並積極向鎮政府申報納入縣級扶貧項目規劃的盤子。通過上級政策資金的扶持,及我們和全村群眾的不懈努力,2018年下半年,積極推進了平橋、打龍、平地3.98公裡的通組路硬化建設,完成70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廣場建設。
2019年實施打金村單村單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讓144戶675人吃上了「自來水」,解決了千百年來群眾的吃水問題。2019年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村級幼兒園改造、各自然寨聯戶路、串寨路建設、垃圾池、公共衛生廁所、路燈亮化工程等項目接二連三地全面推進,如今,打金村路通了,水有了,寨乾淨了,打金貧窮的村貌一去不復返。
精準扶貧最難啃的骨頭其實就是如何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貧困戶致貧原因多,貧困情況複雜。三年來,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聚集在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工作上,母親生病我沒好好陪、孩子學習不好我沒好好帶,每個月看望最多的不是家人,而是我的扶貧對象。我白天奮力工作,晚上加班加點,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岑桂剛(右)走訪群眾
一是把入戶走訪作為工作常態。三年來,走村串寨與群眾談心交流成了我的主要工作,每一次的入戶走訪,認真聆聽他們的想法,都更拉近我與群眾的距離,只有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我才明白怎麼去幫扶。現在「串門」多了,不僅是農戶都很熱情的打招呼,有時連家中的小孩看到我到門口,也會跑回家告訴大人「岑書記又來我們家了」。
岑桂剛和駐村工作隊走訪群眾
二是下定決心戰到最後。2019年打金村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我有一次撤回單位的機會,但我拒絕了。我知道打金村脫貧後,扶貧工作也不是很輕鬆,剩下的工作都是最難做的。還有一部分貧困戶未脫貧,我不能丟下擔子就走了,我下決心未到完全收官絕不回,不讓人生留遺憾。
岑桂剛(左)指導群眾種植金花茶
三是聚集問題落實扶貧政策。三年來,我和駐村隊員、村支「兩委」堅持每周一次例會,對精準幫扶工作認真進行分析研判,並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精準落實幫扶政策。2018年以來實施24個產業項目到村到戶,投入扶貧資金286.74萬元幫扶167戶,實現戶戶有產業帶動扶持。幫助了13戶特殊困難家庭落實低保保障,動員了87戶400人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並穩定入住,佔總貧困人口52%,幫助了30戶申報自主特惠貸貼息,扶持貸款130.45萬元,解決了36個公益崗位幫助零就業家庭實現1人以上穩定就業。通過落實一系列扶貧政策落實,2020年9月,實現全村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駐村三年,在打金留下了很多辛酸苦樂,是扶貧讓我與打金結下不解緣,這會是我工作生涯中做得最有意義的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曉琳 整理
見習編輯李貝多
編輯肖慧
編審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