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遠政:養殖成就夢想...

2020-12-03 人民網貴州站
陳遠政大女兒

我叫陳遠政,是禾豐鄉王車村王車一組的村民。

我家有5口人,2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們都已經大學畢業了,兒子也在貴陽上著班,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現在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照管好圈裡那8頭豬和8頭牛,其他的都不用我操心。這種生活要是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

我們家歷來家境就不好,以前靠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還能勉強支撐,可自從孩子們開始陸續上高中後,越來越重的學費負擔讓我們這個本就難以為繼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讓孩子們能安心上學,早日走出去,我們老兩口只能每天起早貪黑、拼命勞作。但這一切,在2013年我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開始發生轉變。

2014年,我兩個女兒一個上大一,一個上高中,小兒子上初中。雖然在扶貧政策資助下免去了學雜費,但每個月的生活費再加上生活開支還是將這個家壓得喘不過氣來。

農民是靠天吃飯的,收入不穩定,為了改變這種窘境,我思前想後,還是得發展點產業來增加收入,在鄉政府和村支兩委的幫扶下,我開始在家搞起了養牛養豬產業。

剛開始,由於沒資金沒技術,政府就組織人多次上門來進行養殖技術指導,還請了有經驗的養殖戶來手把手教學,同時為了減輕養殖成本,還發放飼料給我,考慮得很周到……現如今呀,我也成了一名養殖高手,周邊的養殖戶們時不時地還會請我去指導他們餵養呢。

後來,鄉裡面出了招聘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的通知,我立即報了名並成功入選,每個月能領到800元的工資。同時,在村集體產業的帶動下,我每年還能分到將近4000元的分紅,加上一年賣豬賣牛的收入,年人均純收入也能達到10000+,這下不僅不用愁孩子們的學習費用,就連家裡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今年,二女兒大學畢業,現正在家中備考研究生,大女兒在2018年畢業後就在開陽縣南江鄉衛生院上班,小兒子也在貴陽找了一份工作,全家人都有了「好歸宿」,這日子簡直是蒸蒸日上。

接下來我打算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再加把勁,爭取在年底給我大女兒買輛車,之後就要加把勁努力幫孩子們攢嫁妝和彩禮啦。(禾豐鄉石梅)

放牛路上的陳遠政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相關焦點

  • ...故事」讓脫貧的「燈」溫暖更多人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源蘭
    我叫陳源蘭,是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一位貧困戶家的女兒。可是為了照顧我們四姊妹,她農忙時做農活,空閒時間就找臨時工賺錢,很拼很累,但從未停歇,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我初三升高中那年。  我被開陽縣第一中學錄取了,我趕緊告訴媽媽,我覺得她一定會很高興。可她在得知這個消息時除了鼓勵,卻一聲嘆息。我突然發現,我要是去念高中,學費該怎麼辦。那天,外面的太陽很大,可我的心卻很冷。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助我圓了大學夢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
    我叫陳明珍,家住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堯旦孔組。現在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四年級。說真話,我今天能夠坐在大學的教室裡,真的要感謝黨的產業扶貧和教育資助政策,讓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的神聖殿堂。從2014年起上級給予我家合醫補助1600元,我父母的病得到了有效治療。幫扶幹部還給我父親安排了生態護林員的工作,一年有10000元的收入。政府還免費提供肉牛養殖2頭,生豬6頭及飼料,8箱蜜蜂,另外還有花卉基地項目、民宿稻田餐廳、鄉村旅遊客棧、農特產品加工項目分紅等產業分紅。這些措施,讓我家生活條件逐步改善。
  • 「老校長下鄉」貴陽組團式幫扶項目鮮蘇萍工作室赴開陽縣禾豐鄉...
    近日,「老校長下鄉」貴陽組團式幫扶項目鮮蘇萍工作室赴開陽縣禾豐鄉幼兒園開展調研。貴陽市思維特雙語幼兒園園長鮮蘇萍以及核心團隊成員一行四人來到禾豐鄉幼兒園,實地查看禾豐鄉幼兒園的建設情況。「我們調整了教師的備課,調整一日作息的時間,自主遊戲教師的站點和材料的添加,共讀一本書......」調研現場,禾豐鄉幼兒園園長陳志針對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講解。貴陽市六一幼兒園黨建辦主任董瑾進班查看了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以及班級牆飾。「主題活動怎麼樣開展的?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的幸福丨開陽縣高寨鄉谷豐...
    我是貴陽市交通委員會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第一書記齊少熠。至今,我參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已經兩年。2018年11月,受組織派遣,我接替本單位羅鑫同志的駐村工作,到貴陽市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露出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開陽縣米坪...
    我叫黃國璽。2018年3月,我派駐開陽縣米坪鄉伍寨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4月,我有幸與村裡貧困家庭李應祥一家結識。黃國璽幫助困難群眾 於是我連同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多次召開會議,收集類似老李家的村戶。大家集思廣益,對他們進行精準幫扶。有孩子的家庭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過上了新的生活,對孤寡老人我們採取國家民政兜底幫扶,對老李一家則通過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 「我的脫貧故事」傳遞力量,讓更多村民能一起致富丨開陽縣馮三鎮...
    我是開陽縣馮三鎮新華村舊寨組的村民袁中貴,只讀到小學二年級,為了賺錢養家,只能幹苦力活:幫人和水泥修房子、開加工坊做粉面、養花、養雞、挖煤,直至不幸患病。2012年,我左腿使不上勁,只能回家治病,花光了積蓄也不見好。後來,我癱瘓在床,家裡還欠了三萬多元的外債。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一貧如洗到養豬致富丨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村民...
    我叫王國忠,今年51歲,是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的建檔立卡戶。現在家裡養了70多頭豬,住著寬敞明亮的大平房,這樣的光景在幾年前我想都不敢想。  搬進新房,樹立脫貧信心  2014年,我家因生活困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我和90多歲的老母親居住在一個37平米的舊房子裡,房子年久失修,經常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家裡又只靠疾病纏身的我種地維持生活,沒有多餘的錢新修房子。
  • 「我的扶貧故事」梅可賢:村民有困難,我盡力解決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今年3月,我被選派到開陽縣花梨鎮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來到新山村,我首先開展走訪調研工作,了解村裡和村民的基本情況。
  • 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在就讀於...
    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在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二年級,十分有幸有機會寫下我們家與精準扶貧的故事分享給大家。2018年的深秋,我上高三,也是這樣的季節,也好像是最冷的秋天,出現了最暖的陽光,給了我的家庭最大的希望和幫助,溫暖我直到現在,甚至我的以後幾十年人生也被照亮,那就是黨的好政策——精準扶貧。  2018年8月,貴州省脫貧攻堅查缺補漏工作正在有序地開展,我們村的支書陳勇同志和村主任陶大模同志到我家走訪了解情況,聯繫到我父親,說我們家符合精準扶貧條件,希望能幫助到我們家。
  • 「我的扶貧故事」窮根不除,絕不離開︱開陽縣安坪村第一書記談志平
    我叫談志平,是開陽縣教育局選派駐安坪村的第一書記,今年是我駐村的第四個年頭。在這四年期間,我先後在開陽縣馮三鎮金龍村、四坪村、安坪村擔任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來到安坪村。對標脫貧攻堅相關工作要求,補短板強弱項,牢牢把握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思想方向和行動方向。陣地建設扶貧工作不能唱「獨角戲」,要推動政策聚焦到脫貧一線、力量下沉到脫貧一線、資源傾斜到脫貧一線。
  • 貴陽開陽縣:一片葉子寫傳奇
    結束四年軍旅生涯,又在廣東、浙江等地打拼多年的本村村民曹以傑,毅然放棄了在外的優越條件,用一身行囊裝著滿腔熱情,開啟了他的家鄉創業之路。「全國各地都在大踏步發展,家鄉卻還是這麼困難。我就想帶著大家幹一幹,不信這日子不變樣。」曹以傑信心滿滿,很快便瞄準了依託家鄉優勢資源發展茶產業的創業方向。
  • 開陽縣:黨建「望聞問切」法護航脫貧攻堅
    自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以來,開陽縣對照「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善作善成」的要求,聚焦鄉鎮黨政班子運行情況及班子成員、「兩委一隊三個人」履職情況,結合日常了解掌握情況,用好用活「望聞問切」四診法,下好脫貧攻堅幹部隊伍分析研判「先手棋」,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進行「會診」,著力把最優秀、最能打仗的幹部派到攻堅一線
  • 養殖敲開脫貧致富門 和田貧困村民樂享「就業+分紅」雙重喜悅
    買買提努爾是于田縣斯也克鄉斯也克村村民,一年前他還不懂養殖技術,一度為養殖的家禽存活率偏低感到苦惱。2019年夏天,當他得知于田縣稻田鵝業養殖有限公司在招聘工人,第一時間便報了名。 僅半年時間,在技術員的指導下,買買提努爾已能夠獨自完成消毒、家禽管理等工作,每個月還有3000多元的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願做脫貧路上的一朵鏗鏘玫瑰│黃平縣紙房鄉墮坪...
    我叫王莎莎,2017年10月參加工作,目前就職於紙房鄉人民政府交通運輸綜合管理站,也是墮坪村網格員。轉眼間,參加脫貧攻堅工作3年有餘,如今的我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是妻子、是女兒,更是一名光榮的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的責任」 2020-11-2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走出艱難的日子|開陽縣硒城街道高雲劉育村村民...
    我叫肖義揚,今年56歲,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硒城街道高雲劉育村村民。兒子在開陽五小讀書,現與他母親在開陽縣城居住。我向政府申請到了1000元的改廚經費,可1000元也不夠買材料,我正在發愁不知怎麼辦。幫扶幹部送來的裝修瓷磚去年6月,開陽縣發改局蘭主任和高雲小學羅老師來到我家,了解到我改造廚房還差材料,蘭主任當時就表示會想辦法幫助解決廚房改造所需的地板磚和牆磚。
  • 曬村史感黨恩 村民脫貧信心足
    3月9日,昭覺縣三岔河鄉黨委書記宋仕偉告訴記者,到三河村村史館參觀學習,既可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發展變遷,更重要的是感受黨和政府對彝區脫貧攻堅的關心關愛。  石磨、刨頭、吊鍋……一件件老物件勾起人們對過往歲月的回憶,俯身、握手、鼓掌……一幅幅圖片記錄著兩年前那個珍貴的日子,蜂蜜、羊肚菌、苦蕎茶……一件件農特產品展示著當下美好的生活。  近日,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史館建設完成。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不殘︱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村民...
    我是羅開龍,家住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2017年12月被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40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同村夥伴的嬉戲追逐,不幸將右腳裸關節摔成粉碎性骨折。閒聊中當聽我說到想重新創業時,大家懷疑我是否腦子有病;但我知道,即使腿腳不利索,可我有靈活的頭腦和健全的雙手,只要努力和堅持,就一定能實現致富夢想。於是,我決定從家裡現有的兩頭母豬開始,準備開始養豬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存款10萬元全 靠領導的「點子」|金盆鄉雙塘村...
    金盆鄉不出「金」,進城有數十道彎,有70多公裡山路。這個季節,路上許多地方結冰,站在家門口,雙腿直打怵。可不少村民都覺得,我的脫貧,比走這路還「難心」。 我叫黃貴益,是六盤水市金盆鄉雙塘村村民,今年44歲,打從記事起,生活就離不開一個字——窮。2014年,我被村民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鐘山區組織部結對幫扶下,我用自己的雙手,靠種地、養豬、打工,如今存款10萬元,成為了名符其實的「萬元戶」。前些年,一年忙到頭,地裡的收成還不夠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