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在就讀於...

2020-12-15 新華網貴州頻道

  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在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二年級,十分有幸有機會寫下我們家與精準扶貧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吳小青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我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不一樣,但也一樣!他們沒有別人那麼健全健康的身體,但是他們和別的父母一樣,疼愛自己的孩子,甚至比別的父母做得更好。儘管人生沒有那麼完美,但是他們十分勤奮,十分努力的去生活,希望能為我去創造更好的環境,改變我以後的人生。「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那一二讓人甘之如飴,努力追求。」我們希望改變現狀,衝出困境,我們全家一直很努力的去生活。

吳小青家的新房子

  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妹妹上小學,那會家裡的經濟狀況就已經開始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了。因為上學,我們搬過好幾次家,初二的時候父親決定在危房改造政策支助下建一個房子,這樣一下子,家裡開始欠債,直到我高中,妹妹初中,收入支出無法維持平衡,成赤字狀態。父親母親既高興於我和妹妹的優秀,也焦心於日益加大的教育支出。在我的心裡,父親一直是一個幽默的樂觀積極向上的人,但是他也開始因為壓力無法入眠,他不想,也覺得不能是因為這樣的問題阻斷了他自己孩子前進的路。父親告訴我們:「只要你們能往上走,別的我來想辦法,哪怕是去借錢,也不會影響你。」我的媽媽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她也能理解到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她只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一點,情況能再好一點,那時候,愛笑的她也經常滿面愁容。2018年的深秋,我上高三,也是這樣的季節,也好像是最冷的秋天,出現了最暖的陽光,給了我的家庭最大的希望和幫助,溫暖我直到現在,甚至我的以後幾十年人生也被照亮,那就是黨的好政策——精準扶貧。

  2018年8月,貴州省脫貧攻堅查缺補漏工作正在有序地開展,我們村的支書陳勇同志和村主任陶大模同志到我家走訪了解情況,聯繫到我父親,說我們家符合精準扶貧條件,希望能幫助到我們家。經村民小組會議評審上報公示無異議後,在2018年11月通過村、鄉、縣審核公示無異議後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被評為精準扶貧戶以後,我們家經常收到來自大家的關心,駐村工作組黃海書記、包保幹部李順英,各級領導經常到家裡來關心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吃、住、學習都操心,以確保我們家不愁吃不愁穿,我和妹妹能接受義務教育,有安全住房,全家都能保障基本醫療,他們還給我的父親說「不要擔心,你和孩子們的困難我們都會全力幫助你們,一定給你們解決。」

  2020年,考慮到因為我和妹妹上學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長時間花錢,鄉裡面和村裡一起商量我們家長久的經濟來源,在一番討論下,包保幹部和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結合我們家庭的實際情況,給我父親安排了護路員工作,每天天不亮父親就開始了他護路員的工作,我在父親眼睛裡看見了光,是他對這份工作的喜愛和珍惜。同時,父親和母親也在大家的幫助下進了扶貧車間,開始養牛和養豬,因為勤奮努力,牛養得很好,已經盈利,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榮,從以前的打零工維持生活,到擁有自己家的養殖,是我爸爸曾經想都不敢想的。2019年下半年,我順利完成高考,被哈爾濱師範大學錄取,妹妹初三畢業考入開陽縣第三中學。

吳小青一家

  「以前覺得自己很渺小,祖國很大,現在覺得自己是被惦記最深的人,被每一個基層工作者惦記,被每一個幫助我們的人惦記。」他們不求回報的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有的甚至沒有留下姓名。他們每次來家裡關心近期情況,有時候還要幫忙打掃衛生,和我們聊天,怕我們有學習壓力,怕我的父親母親有經濟壓力,讓我們看到希望,看到政策的好。以前總覺得自己要獨立,要堅強,曾經對這些無私的幫助感到受之有愧。我的父親告訴我,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回報社會。

  我開始大學生活以後,一直在好好學習,現在我已經是預備黨員了,我要向那些幫助我的同志們學習,我要加入為人民服務的隊伍中去,去回報、去感恩。我的父親告訴我,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就像現在的他會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努力來做好養殖,就是在回報黨的幫助,不負黨的一片苦心,希望我們能過得好。

  感謝所有的幫助過我們家的人,感謝黨的好政策,我心中感動,難以表達,蒼白的語言難以敘述萬分之一,唯有努力,唯有我們過得好,將來延續這份精神才是最好的感謝。以後的我也會將更加努力,好好學習,嚴於律己,艱苦奮鬥,做一個幹實事的人。(吳永松 整理)

相關焦點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①|開陽縣龍廣村:打破城鄉壁壘 助力鄉村振興
    | 編 者 按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
  • 貴陽開陽縣:一片葉子寫傳奇
    開陽縣禾豐鄉黨政辦主任周煥印說。從初出學校的「楞頭青」,到一家之主的「頂梁柱」,算上今年,現年39歲的禾豐鄉村民李騰雲已經在雲山茶海工作了整整18年。「這些年,我不僅在這裡學到了茶葉種植、質量管理的『一技之長』,更是依託茶山的工作,供我弟弟完成了學業,並在茶山上收穫了愛情、家庭和事業。」
  • 【我的脫貧故事】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遠政:養殖成就夢想...
    我叫陳遠政,是禾豐鄉王車村王車一組的村民。 我家有5口人,2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們都已經大學畢業了,兒子也在貴陽上著班,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現在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照管好圈裡那8頭豬和8頭牛,其他的都不用我操心。這種生活要是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
  • 「村民脫貧增收是我的心願」——記沅陵縣涼水井鎮六都坪村聯合黨...
    紅網時刻通訊員 蘇春生 瞿雲 沅陵報導「譚書記,你又來我家走訪了,我真是有福啊。」「黃大姐,這是我應該做的,您要注意身體,有什麼困難隨時打我手機。」4月10日,譚愛兵和駐村工作隊員剛走進涼水井鎮六都坪村黃家坪組,村民黃五爾就高興地和他打起了招呼。譚愛兵(中)看望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孩子們全部考上大學︱開陽縣大壩村張青軍
    我叫張青軍,今年53歲,家住開陽縣永溫鎮大壩村馬坪組。20年前,妻子因難產離開了人世。我一個人不僅要照顧三個孩子,還要照顧先天性痴呆的長兄。每年耕種、秋收季節我就在家中幹農活,其它時間則到附近的縣城、鄉村打臨工,一天時間也不敢浪費,也僅能滿足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好在我的三個子女都很爭氣,學習成績在班上都名列前茅,這也讓我心裡有了些許安慰。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助我圓了大學夢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
    我叫陳明珍,家住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堯旦孔組。現在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四年級。說真話,我今天能夠坐在大學的教室裡,真的要感謝黨的產業扶貧和教育資助政策,讓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的神聖殿堂。在我就讀小學的時候,我家雖說和周圍大部分人家一樣日子過得異常艱難,但父母對我和哥哥的教育一點也沒有落下。他們靠著為數不多的田地,種植糧食賣得微薄收入來供我們讀完小學。
  • ...故事」讓脫貧的「燈」溫暖更多人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源蘭
    我叫陳源蘭,是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一位貧困戶家的女兒。可是為了照顧我們四姊妹,她農忙時做農活,空閒時間就找臨時工賺錢,很拼很累,但從未停歇,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我初三升高中那年。  我被開陽縣第一中學錄取了,我趕緊告訴媽媽,我覺得她一定會很高興。可她在得知這個消息時除了鼓勵,卻一聲嘆息。我突然發現,我要是去念高中,學費該怎麼辦。那天,外面的太陽很大,可我的心卻很冷。
  • 「老校長下鄉」貴陽組團式幫扶項目鮮蘇萍工作室赴開陽縣禾豐鄉...
    近日,「老校長下鄉」貴陽組團式幫扶項目鮮蘇萍工作室赴開陽縣禾豐鄉幼兒園開展調研。貴陽市思維特雙語幼兒園園長鮮蘇萍以及核心團隊成員一行四人來到禾豐鄉幼兒園,實地查看禾豐鄉幼兒園的建設情況。「我們調整了教師的備課,調整一日作息的時間,自主遊戲教師的站點和材料的添加,共讀一本書......」調研現場,禾豐鄉幼兒園園長陳志針對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講解。貴陽市六一幼兒園黨建辦主任董瑾進班查看了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以及班級牆飾。「主題活動怎麼樣開展的?
  • 「我的脫貧故事」傳遞力量,讓更多村民能一起致富丨開陽縣馮三鎮...
    我是開陽縣馮三鎮新華村舊寨組的村民袁中貴,只讀到小學二年級,為了賺錢養家,只能幹苦力活:幫人和水泥修房子、開加工坊做粉面、養花、養雞、挖煤,直至不幸患病。2012年,我左腿使不上勁,只能回家治病,花光了積蓄也不見好。後來,我癱瘓在床,家裡還欠了三萬多元的外債。
  • 一泓清水惠民生——開陽縣水利工作巡禮
    「十三五」期間,開陽縣加強城鄉供水建設,大力實施城鄉供水設施興建和改造,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花梨鎮翁昭村中院大土組,在一個半山腰上,以前當地老百姓吃水非常難。家住中院大土組的陳安全,是一個從村衛生室退休的老村醫,70多歲的他,說起以前吃水難,深有感觸:「以前我們寨鄰老幼吃水是靠一個老水井,要早起排隊挑水,要是天幹了,就要在一些彎彎坳坳的地方挑水吃。」   為解決老百姓的吃水難問題,縣水務局和花梨鎮黨委政府給當地老百姓安上了自來水,村民們十分感謝黨和政府。
  • 思南縣涼水井鎮泡木寨村:林間開遍致富花
    據思南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涼水井鎮泡木寨村立足當地得天獨厚的林業資源,引入外來企業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如今,當地種植的仿生鐵皮石斛已進入採收期,一朵朵鮮麗的石斛花成為了當地村們的致富花。在涼水井鎮泡木寨村在藥村基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採摘仿生鐵皮石斛花,一朵朵鵝黃色鮮麗的花從培育樹間摘下,不一會就積滿腰簍。泡木寨村民羅運英說:「活路也不累,特別是爬樹的時候要小心,上去摘花的時候要把石斛枝條保存好,讓明年的花越開越多。」
  • 「我的扶貧故事」窮根不除,絕不離開︱開陽縣安坪村第一書記談志平
    我叫談志平,是開陽縣教育局選派駐安坪村的第一書記,今年是我駐村的第四個年頭。在這四年期間,我先後在開陽縣馮三鎮金龍村、四坪村、安坪村擔任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來到安坪村。經過大量的走訪調研,我覺得第一要務是建強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理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於是協調申請到陣地建設專項資金,改善辦公環境,抓好陣地文化建設。同時,通過「三會一課」即理論學習會、專題培訓等方式,深入開展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為了「小秋月」的夢|開陽縣高寨鄉久長小學教師孫霞
    父親只好籌借了更多錢,帶著她從開陽縣遠到上海尋醫。然而這次手術後,小月月喉部卻永遠插上了一支金屬氣管套用來呼吸。這十來年了,每次說話她都得用手堵住管口,困難而沙啞地發音,呼吸也粗重艱難。  此後,小月月全家的生活十分困難。爺爺年邁失聰,手腳也不方便;母親不堪重負,隻身逃離了這個家庭。面對這一切,父親一籌莫展。
  • 「我的扶貧故事」梅可賢:村民有困難,我盡力解決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今年3月,我被選派到開陽縣花梨鎮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來到新山村,我首先開展走訪調研工作,了解村裡和村民的基本情況。
  • 南江古水道 停駐在山水間的歲月故事
    大灣鎮古建築群一路都是歲月的故事     大灣鎮的五星村也是南江古水道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村裡那些建於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早在2002年就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五星村保存完好的兩進以上的古宅有46座,從祺波大屋、其昌大屋、李氏大宗祠再到芳裕家塾、祿村李公祠等,看似古舊的房子雖然不言不語,卻用實打實的工藝記錄著歲月的點點滴滴。
  • 開陽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
    9月15日,開陽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在貴州醫科大附屬醫院心內科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的開展,標誌著開陽縣醫院在心臟介入手術的治療技術取得了新的突破。以前只能在省、市級醫院開展的醫療服務,現在在家門口即可完成,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就近就醫。
  • 開陽縣:黨建「望聞問切」法護航脫貧攻堅
    自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以來,開陽縣對照「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善作善成」的要求,聚焦鄉鎮黨政班子運行情況及班子成員、「兩委一隊三個人」履職情況,結合日常了解掌握情況,用好用活「望聞問切」四診法,下好脫貧攻堅幹部隊伍分析研判「先手棋」,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進行「會診」,著力把最優秀、最能打仗的幹部派到攻堅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的幸福丨開陽縣高寨鄉谷豐...
    我是貴陽市交通委員會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第一書記齊少熠。至今,我參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已經兩年。2018年11月,受組織派遣,我接替本單位羅鑫同志的駐村工作,到貴陽市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任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