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為了「小秋月」的夢|開陽縣高寨鄉久長小學教師孫霞

2020-12-22 天眼新聞

2008年仲秋,清水江畔寂靜的小山村裡一女娃呱呱墜地,父親給她起名「羅秋月」,希望她將來就像月兒般明朗,也預示秋日裡那豐收的喜悅。

小月月的畫

可是誰曾想到,兩年後健健康康的孩子卻突發疾病,家庭的災難也接踵而至。  醫生給出的診斷是「喉乳頭狀瘤」,使喉部阻塞,聲帶粘連,呼吸和語言都極度困難。花了很多錢做手術,不久卻又再次復發。父親只好籌借了更多錢,帶著她從開陽縣遠到上海尋醫。然而這次手術後,小月月喉部卻永遠插上了一支金屬氣管套用來呼吸。這十來年了,每次說話她都得用手堵住管口,困難而沙啞地發音,呼吸也粗重艱難。  此後,小月月全家的生活十分困難。爺爺年邁失聰,手腳也不方便;母親不堪重負,隻身逃離了這個家庭。面對這一切,父親一籌莫展。只有頭髮花白的奶奶時時用忙碌的身影無聲地教育著她一一勤勞才有出路。   小月月不愛講話,但很小的時候就學著大人幹活。她會整理房間,會洗衣做飯,還會養雞養鴨,在奶奶和爸爸外出務工時,爺爺就由她來照料。做飯給爺爺吃,幫他洗衣服,剪指甲。那時她才是幾歲的孩子呀!

孫霞老師在與小月月交流

六七歲時,眼看著小孩子們都能上學,可小月月卻不能到校上課。擔心稍不留神碰著呼吸管會發生危險。  眼巴巴地看別的孩子背著書包偶爾從門前山路上經過。可爸爸卻不忍心告訴她——人不只靠吃飯長大,只有不斷汲取知識營養,不斷培養各種能力,才能使自己成長得更強。父親雖然不講,可小月月心裡卻很明白,懂事的她從不埋怨爸爸,有時,她會找出本子和筆,學著電視上的學生寫寫畫畫,畫了什麼?她可不知道。  國家脫貧攻堅的春風吹遍了大地,特殊孩子也能享受受教育的權利。了解到小月月的情況後,貴陽市開陽縣高寨苗族布依族鄉久長小學安排了一支教學能力強的送教隊伍專門為小月月送教上門,學校根據小月月的實際情況因人施教,全科教學。而我,這個時候正式進入了小月月的生活。   為了讓小月月獲得系統的教育,我們幾位老師每月幾次都是自己驅車十多裡路來她家裡上課,一上就直到深夜才回家。有一次在前往的路上還撞壞了車底盤,她們依然完成了送教任務。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方便,我們還教會了她用手機聽網課。

老師在給小月月家庭授課

慢慢地,小月月變得愛說話了,即使發音困難也不停地與老師交流,似乎成了「十萬個為什麼」。  小月月聽課認真。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深深吸引著這個好學的小姑娘,她生怕少聽了一個字。從漢字拼音開始,學會了識字寫字,學會了讀課文,學會了簡單的算術和英語詞句。  她特別喜歡畫畫,小水滴畫得活靈活現,自己家木房也畫得逼真,竹子、鴨子、鴿子、大山都畫。她最愛畫小動物,也最恨那些在山裡捕鳥的人。有一次還與一個進山捕鳥的大人對峙,用沙啞的嗓音直到勸其離開。她總是問老師:「您說,那些人為什麼要傷害小鳥?小鳥一家多可憐啊!」她還說:「長大了,我要當一個動物飼養員,好好愛護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我多次為秋月買過衣服等物品,知道小月月喜歡鴿子,還特意從縣城裡菜市場買來一對胖嘟嘟的肉鴿送給她。神奇的是,幾個月後,兩隻肉鴿居然會在空中自由飛翔了,而且還變成了七隻,小月月分別給它們取了名字,別人都分不清哪一對是鴿子父母,可小月月竟能夠一一叫出它們的名字。  2019年「六?一」兒童節,小月月第一次應邀在奶奶的陪伴下來到久長小學參加了入隊活動,戴上紅領巾成為了光榮的少先隊員,還參與了升國旗儀式。她比同齡的孩子更沉靜和懂事。每一次發放建檔立卡戶「困難學生生活補助金」時,她都懷著感恩的心有禮貌對發放老師地深深鞠躬說:「謝謝老師,謝謝國家對我的關愛!」  許多單位和幹部都對小月月進行了資助。今年七月,由開陽縣人民法院的駐村幫扶幹部牽頭,發動了許多好心人為她捐款共21554元,準備作為前往上海的食宿費和路費,治療費用將由民政部門予以解決。其中,高寨苗族布依族鄉久長小學全體教師為她共捐款2100元,錢雖然不多,但是卻滿含著老師們對她的美好祝願。願小月月順利完成手術,實現她多彩生活的夢想。  萬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狄良軍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的幸福丨開陽縣高寨鄉谷豐...
    我是貴陽市交通委員會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第一書記齊少熠。至今,我參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已經兩年。2018年11月,受組織派遣,我接替本單位羅鑫同志的駐村工作,到貴陽市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為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點燃生命之光丨開陽縣高寨鄉...
    我叫熊曉青,是貴陽市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3月,我響應號召,成為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工作中的熊曉青(右)2018年底,我和村幹部來到高寨鄉谷豐村雄寨組村民羅啟會家,只見他家裡牆壁四面漏風,漏風的地方用不同的材料裱糊起來,有油布,有硬紙殼。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一貧如洗到養豬致富丨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村民...
    我叫王國忠,今年51歲,是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的建檔立卡戶。現在家裡養了70多頭豬,住著寬敞明亮的大平房,這樣的光景在幾年前我想都不敢想。這時村裡的幹部正好到家裡來探望我和母親,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他們之後,他們熱情的幫我分析,建議我先嘗試發展養殖業,並資助我錢幫我修建豬圈、購買豬仔。  在多項政策的支持下,我開始走上了養殖豬仔的道路。村裡擔心我沒有養殖經驗,還給我找了養殖專家來指導,並給我的豬仔打了疫苗。我也努力的學習養殖技術,盤算著趁著豬價這麼好,將養殖規模再擴大點。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助我圓了大學夢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
    我叫陳明珍,家住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堯旦孔組。現在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四年級。說真話,我今天能夠坐在大學的教室裡,真的要感謝黨的產業扶貧和教育資助政策,讓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的神聖殿堂。在我就讀小學的時候,我家雖說和周圍大部分人家一樣日子過得異常艱難,但父母對我和哥哥的教育一點也沒有落下。他們靠著為數不多的田地,種植糧食賣得微薄收入來供我們讀完小學。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扶貧 一路成長|水城縣猴場鄉肖坪小學教師封...
    我叫封玲蓉,2019年成為水城縣猴場鄉肖坪小學的一名教師。同年,我接到扶貧任務,幫扶猴場鄉雙貢村二十組張永文家。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接觸扶貧工作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很忐忑,一是不知道該怎麼和群眾溝通?二是擔心無法讓群眾理解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深處的情緣|水城縣第一小學教師趙娟
    我叫趙娟,水城縣第一小學教師。黃果樹村是一個能讓人神往的地方,但那裡沒有讓人垂涎欲滴的黃果掛滿枝頭,也沒有馳名中外的「黃果樹瀑布」映入你的眼帘,有的只是漫山遍野的翠綠和雜亂無章的荊棘,以及一條蜿蜒盤旋的公路伸向小村的盡頭。
  • 「偶像大師」第一偽娘秋月涼聲優三瓶由布子宣布結婚
    「偶像大師」第一偽娘秋月涼聲優三瓶由布子宣布結婚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02-28 14:51:28
  • 小矮子教師與四個高富帥王子的故事?「王室教師海涅」宣布動畫化
    小矮子教師與四個高富帥王子的故事?「王室教師海涅」宣布動畫化 動漫 178ACG ▪ 2016-10-18 09:10:00 「文學少女」系列的作者野村美月的「女裝家教
  • 「我的扶貧故事」讓關愛之情鋪滿教育扶貧之路|遵義市長徵小學教師...
    我是遵義市長徵小學教師範遠微,2016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小華是我的幫扶學生之一。 是家訪開啟了我對小華的教育幫扶之路。孩子曾在聊天中告訴我,他爺爺奶奶年歲已高,身體不好,長期服藥,他爸爸外出打工,媽媽有病不識字還沒有工作。第一次去他家,我和同事步行20多分鐘到了他家卻見房門緊鎖。詢問得知,孩子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完成作業,而是先和鄰居孩子玩耍。隨後孩子媽媽買菜回來了,他們一家四口擠在破舊的「城中村」裡,兩間房是租的,媽媽帶著兩個女兒住一間大的,小華住在用隔板隔出的小房間裡。
  • 「我的扶貧故事」窮根不除,絕不離開︱開陽縣安坪村第一書記談志平
    我叫談志平,是開陽縣教育局選派駐安坪村的第一書記,今年是我駐村的第四個年頭。在這四年期間,我先後在開陽縣馮三鎮金龍村、四坪村、安坪村擔任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來到安坪村。經過大量的走訪調研,我覺得第一要務是建強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理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於是協調申請到陣地建設專項資金,改善辦公環境,抓好陣地文化建設。同時,通過「三會一課」即理論學習會、專題培訓等方式,深入開展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梅可賢:村民有困難,我盡力解決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今年3月,我被選派到開陽縣花梨鎮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來到新山村,我首先開展走訪調研工作,了解村裡和村民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勤勞和智慧助脫貧|松桃縣正大鎮桐木小學教師龍恩望
    我叫龍恩望,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鎮桐木小學一名普通教師。2019年7月,在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受命加入到了精準扶貧的隊伍中。一年多的幫扶,我從對精準扶貧的認識從生疏到逐步理解,慢慢成長,更添我對祖國的崇敬之情,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
  • 「我的扶貧故事」黎蘭:這是人生中一份寶貴的經歷
    我叫黎蘭,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的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懷著雄心壯志,帶著簡單的行李,加入到貴陽市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伍中。駐村以來,我每年聯繫幫扶單位,深入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開展春節前建檔立卡貧困戶「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送去糧、油及慰問金。並與他們談心,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貧困家庭的關懷和溫暖。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露出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開陽縣米坪...
    我叫黃國璽。2018年3月,我派駐開陽縣米坪鄉伍寨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4月,我有幸與村裡貧困家庭李應祥一家結識。黃國璽幫助困難群眾 於是我連同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多次召開會議,收集類似老李家的村戶。大家集思廣益,對他們進行精準幫扶。有孩子的家庭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過上了新的生活,對孤寡老人我們採取國家民政兜底幫扶,對老李一家則通過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 「網連中國」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搬!
    為了讓這些地區的群眾擺脫貧困,過上新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截至2020年已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貧困人口,同步新建了約3.5萬個安置社區,一攬子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吃、住、行、就醫、就學等方面的問題。易地扶貧搬遷難不難?當然難!難在哪兒?難在選址,難在動遷,難在建設,難在群眾不舍故土,難在穩定群眾未來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向著幸福 一路同行|水城縣老鷹山街道老鷹山小學...
    我叫鄧芬,今年是我接任老鷹山街道石板河村平街組貧困戶陸華方家幫扶責任人的第三年,從陌生到熟悉,從幫扶到牽掛,我們已如親人一樣了。作為老鷹山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一開始我還擔心自己幹不好幫扶工作,可是當真正走上扶貧之路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教育幫扶就是我走向幫扶戶的「敲門磚」。  我的幫扶戶陸華方家,有一個女兒和兒子分別上八年級、七年級,教師的「職業病」,每次走訪時,如果有小朋友在家,我便會忍不住上課。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家的常客丨掌布民族中學教師楊惠勇
    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可能有很多種,能把一個人和一個完全陌生又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家庭聯繫得如此緊密而又如親人朋友般的,或許只有扶貧了。  我叫楊惠勇,是平塘縣掌布鎮民族中學的一名教師。2016年,掌布民族中學教師接到結對幫扶貧困戶的任務,我被安排幫扶掌布鎮田壩村十組幫扶貧困戶王明海、王永忠、王明舉、王光海、王永能五戶田壩村十組是掌布鎮最偏遠的一個山村,地處惠水平塘的交界。兩面被青山所挾,一條清澈的小河流過村前,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是掌布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老李的情誼|水城區尖山街道尖山小學周光學
    我叫周光學,是水城區尖山街道尖山小學總務主任,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懷揣一顆真誠的心,成為幫扶幹部。水城區尖山街道茨衝村小衝組的李從金是我的幫扶對象之一。  環顧四周,除一些餐具就剩下一臺不到20寸的老式小電視機。  李從金一家三個女兒都已出嫁,剩老兩口相依生活,回來的路上,我想著得改善老李家的居住條件。之後,我馬上到茨衝村、辦事處諮詢了易扶搬遷和老舊房改造相關政策,把李從金家的情況向村委會和辦事處做了匯報,最終同意把李從金戶納入易扶搬遷對象。但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李從金的時候,他卻不願意。
  • 「我的扶貧故事」一份緣,一份情,一份牽掛|安順經開區小屯小學教師...
    我叫李尚禹,是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屯小學的一名教師,脫貧攻堅工作伊始,這樣一戶人家走進了我的生活,或許應該說是我走進了他們的生活:牟錦雲家,夫妻兩人加上三個孩子,居住在典型的農村的平房裡,第一次走進這裡,映入眼帘的是黑壓壓的房間牆壁和昏黃的燈光,我分辨不清那牆壁是光線導致的還是原本的灰黑色,不時還有陣陣奇怪的氣味溜進鼻子
  • ...故事」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丨貴陽水務集團駐村第一書記陳敬
    引進50萬建500頭規模的養豬場、30萬發展大棚食用菌、解決了牌坊村703戶2438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發展林下雞鴨鵝養殖30000羽、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種植辣椒724畝......這是2019年3月至今我在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交出的一份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