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仲秋,清水江畔寂靜的小山村裡一女娃呱呱墜地,父親給她起名「羅秋月」,希望她將來就像月兒般明朗,也預示秋日裡那豐收的喜悅。
小月月的畫
可是誰曾想到,兩年後健健康康的孩子卻突發疾病,家庭的災難也接踵而至。 醫生給出的診斷是「喉乳頭狀瘤」,使喉部阻塞,聲帶粘連,呼吸和語言都極度困難。花了很多錢做手術,不久卻又再次復發。父親只好籌借了更多錢,帶著她從開陽縣遠到上海尋醫。然而這次手術後,小月月喉部卻永遠插上了一支金屬氣管套用來呼吸。這十來年了,每次說話她都得用手堵住管口,困難而沙啞地發音,呼吸也粗重艱難。 此後,小月月全家的生活十分困難。爺爺年邁失聰,手腳也不方便;母親不堪重負,隻身逃離了這個家庭。面對這一切,父親一籌莫展。只有頭髮花白的奶奶時時用忙碌的身影無聲地教育著她一一勤勞才有出路。 小月月不愛講話,但很小的時候就學著大人幹活。她會整理房間,會洗衣做飯,還會養雞養鴨,在奶奶和爸爸外出務工時,爺爺就由她來照料。做飯給爺爺吃,幫他洗衣服,剪指甲。那時她才是幾歲的孩子呀!
孫霞老師在與小月月交流
六七歲時,眼看著小孩子們都能上學,可小月月卻不能到校上課。擔心稍不留神碰著呼吸管會發生危險。 眼巴巴地看別的孩子背著書包偶爾從門前山路上經過。可爸爸卻不忍心告訴她——人不只靠吃飯長大,只有不斷汲取知識營養,不斷培養各種能力,才能使自己成長得更強。父親雖然不講,可小月月心裡卻很明白,懂事的她從不埋怨爸爸,有時,她會找出本子和筆,學著電視上的學生寫寫畫畫,畫了什麼?她可不知道。 國家脫貧攻堅的春風吹遍了大地,特殊孩子也能享受受教育的權利。了解到小月月的情況後,貴陽市開陽縣高寨苗族布依族鄉久長小學安排了一支教學能力強的送教隊伍專門為小月月送教上門,學校根據小月月的實際情況因人施教,全科教學。而我,這個時候正式進入了小月月的生活。 為了讓小月月獲得系統的教育,我們幾位老師每月幾次都是自己驅車十多裡路來她家裡上課,一上就直到深夜才回家。有一次在前往的路上還撞壞了車底盤,她們依然完成了送教任務。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方便,我們還教會了她用手機聽網課。
老師在給小月月家庭授課
慢慢地,小月月變得愛說話了,即使發音困難也不停地與老師交流,似乎成了「十萬個為什麼」。 小月月聽課認真。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深深吸引著這個好學的小姑娘,她生怕少聽了一個字。從漢字拼音開始,學會了識字寫字,學會了讀課文,學會了簡單的算術和英語詞句。 她特別喜歡畫畫,小水滴畫得活靈活現,自己家木房也畫得逼真,竹子、鴨子、鴿子、大山都畫。她最愛畫小動物,也最恨那些在山裡捕鳥的人。有一次還與一個進山捕鳥的大人對峙,用沙啞的嗓音直到勸其離開。她總是問老師:「您說,那些人為什麼要傷害小鳥?小鳥一家多可憐啊!」她還說:「長大了,我要當一個動物飼養員,好好愛護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我多次為秋月買過衣服等物品,知道小月月喜歡鴿子,還特意從縣城裡菜市場買來一對胖嘟嘟的肉鴿送給她。神奇的是,幾個月後,兩隻肉鴿居然會在空中自由飛翔了,而且還變成了七隻,小月月分別給它們取了名字,別人都分不清哪一對是鴿子父母,可小月月竟能夠一一叫出它們的名字。 2019年「六?一」兒童節,小月月第一次應邀在奶奶的陪伴下來到久長小學參加了入隊活動,戴上紅領巾成為了光榮的少先隊員,還參與了升國旗儀式。她比同齡的孩子更沉靜和懂事。每一次發放建檔立卡戶「困難學生生活補助金」時,她都懷著感恩的心有禮貌對發放老師地深深鞠躬說:「謝謝老師,謝謝國家對我的關愛!」 許多單位和幹部都對小月月進行了資助。今年七月,由開陽縣人民法院的駐村幫扶幹部牽頭,發動了許多好心人為她捐款共21554元,準備作為前往上海的食宿費和路費,治療費用將由民政部門予以解決。其中,高寨苗族布依族鄉久長小學全體教師為她共捐款2100元,錢雖然不多,但是卻滿含著老師們對她的美好祝願。願小月月順利完成手術,實現她多彩生活的夢想。 萬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狄良軍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