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助我圓了大學夢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

2020-12-15 天眼新聞

我叫陳明珍,家住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堯旦孔組。現在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四年級。說真話,我今天能夠坐在大學的教室裡,真的要感謝黨的產業扶貧和教育資助政策,讓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的神聖殿堂。在我就讀小學的時候,我家雖說和周圍大部分人家一樣日子過得異常艱難,但父母對我和哥哥的教育一點也沒有落下。他們靠著為數不多的田地,種植糧食賣得微薄收入來供我們讀完小學。

陳明珍

可是直到哥哥即將初中畢業,我也即將步入初中那年,光憑賣糧食已經不足以支撐我們兩兄妹安心上學了。而此時我父母的身體也出了狀況,一直四處求醫。這樣的教育開支和醫療開支,對一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我與哥哥隨時有輟學的可能。正在父母為了我們這個家庭焦頭爛額的時候,2013年,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戶幫扶對象。就這樣,縣紀委、鄉政府和學校的幫扶幹部來到我家,對我家進行精準幫扶。從2014年起上級給予我家合醫補助1600元,我父母的病得到了有效治療。幫扶幹部還給我父親安排了生態護林員的工作,一年有10000元的收入。政府還免費提供肉牛養殖2頭,生豬6頭及飼料,8箱蜜蜂,另外還有花卉基地項目、民宿稻田餐廳、鄉村旅遊客棧、農特產品加工項目分紅等產業分紅。這些措施,讓我家生活條件逐步改善。2016年,父母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還在瀝青大路旁修建了嶄新的二層樓房。

幫扶幹部到陳明珍家了解情況

家庭條件的逐步改善,使我有了更多的心思撲在學習上。而黨和政府對我教育的幫扶,更是給我插上了一雙實現大學夢的翅膀。 從我2011年進入初中,學校就實施了各種「免費」政策。報名費、書本費、住宿費都不要我交一分錢,學校還提供了免費的新校服,免費的營養午餐。除此之外,學校還給予我住校生生活補助費用,為我的父母減輕了不少負擔。

2014年,我順利考上高中,國家對我的幫扶沒有絲毫鬆懈,一直給予我學習、生活上的補助,從2015年到今天,國家從教育方面共補助我28669元,這還是有帳可算的,其他的各種形式的補助還不在其中。

陳明珍家新居

在學校,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時,我所遇到的恩師都對我投以無微不至的關心,他們不僅是我學業上的引路人,更是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風向標。可以說,黨和國家在我的求學之路上給了我安全感,讓我可以專於學習,走上大學之路。如今我已在黨和國家的教育幫扶下,已經臨近畢業,同時也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我是一名農村的孩子,是一名享受了黨的脫貧攻堅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是黨給了我接受教育的機會,圓了我大學夢的機會。今後,我會用我的青春和熱血,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中國夢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宋勇軍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狄良軍 整理編輯 劉娟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故事」讓脫貧的「燈」溫暖更多人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源蘭
    我叫陳源蘭,是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一位貧困戶家的女兒。可是為了照顧我們四姊妹,她農忙時做農活,空閒時間就找臨時工賺錢,很拼很累,但從未停歇,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我初三升高中那年。  我被開陽縣第一中學錄取了,我趕緊告訴媽媽,我覺得她一定會很高興。可她在得知這個消息時除了鼓勵,卻一聲嘆息。我突然發現,我要是去念高中,學費該怎麼辦。那天,外面的太陽很大,可我的心卻很冷。
  • 【我的脫貧故事】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遠政:養殖成就夢想...
    ,是禾豐鄉王車村王車一組的村民。 我家有5口人,2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們都已經大學畢業了,兒子也在貴陽上著班,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現在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照管好圈裡那8頭豬和8頭牛,其他的都不用我操心。這種生活要是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圓了我的大學夢丨赫章縣雙河街道田壩村...
    我叫姚英,是赫章縣雙河街道田壩村村民,現是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一名大二學生。2016年,我開始讀高中,弟弟上初中,書學費、生活費、資料費等一年就要上萬元,加上家裡日常的開支,讓貧困的父母頓時沒了主意。眼看我們的大學夢就要破碎了!當年7月的一天下午,喜訊傳來,當時我還在教室上課,班主任老師通知我說:「你媽媽來學校了,說要蓋什麼章,你去看一下吧。」。媽媽見著我,激動地說:「我們家的精準扶貧申請批下來了,現在只差一個學校證明。你可以繼續安心讀書了。」。那一刻,我的眼淚差點兒奪眶而出!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圓了大學夢,我從貧困戶變成扶貧幹部丨獨山...
    我叫吳澤爽,是獨山縣基長鎮水巖村村民,我曾是貧困戶子女,現在是一名扶貧幹部。  因家中上學的孩子多,2015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我們一家先後享受了教育資助、產業分紅等扶貧政策。
  • 「老校長下鄉」貴陽組團式幫扶項目鮮蘇萍工作室赴開陽縣禾豐鄉...
    近日,「老校長下鄉」貴陽組團式幫扶項目鮮蘇萍工作室赴開陽縣禾豐鄉幼兒園開展調研。貴陽市思維特雙語幼兒園園長鮮蘇萍以及核心團隊成員一行四人來到禾豐鄉幼兒園,實地查看禾豐鄉幼兒園的建設情況。「我們調整了教師的備課,調整一日作息的時間,自主遊戲教師的站點和材料的添加,共讀一本書......」調研現場,禾豐鄉幼兒園園長陳志針對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講解。貴陽市六一幼兒園黨建辦主任董瑾進班查看了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以及班級牆飾。「主題活動怎麼樣開展的?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的幸福丨開陽縣高寨鄉谷豐...
    我是貴陽市交通委員會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第一書記齊少熠。至今,我參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已經兩年。2018年11月,受組織派遣,我接替本單位羅鑫同志的駐村工作,到貴陽市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茶花村不脫貧,我絕不離開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駐...
    我叫李章勇,今年34歲,2019年7月至今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擔任駐村幹部。茶花村是輔處鄉的深度貧困村,土地貧瘠,產業單一,村民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想改變這兒的貧困面貌,我知道肩上的責任重大。  深度貧困村要脫貧,要打好產業與就業的組合拳,茶花村產業結構調整種植了中藥材、矮化蘋果、桑樹、刺梨等優勢產業。我們實現了一戶多產業覆蓋,讓群眾實現戶戶有增收產業,人人有脫貧門路。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為了「小秋月」的夢|開陽縣高寨鄉久長小學教師孫霞
    國家脫貧攻堅的春風吹遍了大地,特殊孩子也能享受受教育的權利。了解到小月月的情況後,貴陽市開陽縣高寨苗族布依族鄉久長小學安排了一支教學能力強的送教隊伍專門為小月月送教上門,學校根據小月月的實際情況因人施教,全科教學。而我,這個時候正式進入了小月月的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黎蘭:這是人生中一份寶貴的經歷
    我叫黎蘭,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的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懷著雄心壯志,帶著簡單的行李,加入到貴陽市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伍中。駐村以來,我每年聯繫幫扶單位,深入開陽縣米坪鄉大坪村開展春節前建檔立卡貧困戶「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送去糧、油及慰問金。並與他們談心,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貧困家庭的關懷和溫暖。
  • 「我的扶貧故事」把初心鐫刻在教育扶貧的路上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
    現就業於月亮河鄉人民政府辦公室的胡滴滴我叫羅開學,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第二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已紮根農村教育30餘載。回想過去的教育點滴,有喜有悲,有笑有淚……2017年6月,黨中央在貧困山區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後,身為人民教師的我,又多了一個身份——幫扶責任人。當時,我深知脫貧攻堅是為貧困家庭辦好事、解難題的惠民工程,雖然教學任務重,但心裡釋然,發誓,再重也要扛著,並在工作之餘,也要去他們家走一走、看一看、幫一幫,促他們早日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梅可賢:村民有困難,我盡力解決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今年3月,我被選派到開陽縣花梨鎮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來到新山村,我首先開展走訪調研工作,了解村裡和村民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工作令我終生難忘丨黎平縣德化鄉培基村...
    我叫伍銘禮,是黔東南州黎平縣德化鄉政府扶貧工作站的工作人員。2017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我考入德化鄉參加工作,同月我被委派到德化鄉最偏遠的培基村任扶貧駐村幹部,負責培基村的脫貧攻堅相關工作。到村的第一天,我和村支書沿著泥濘的泥巴路緩緩向村裡走時,村裡貧困的景象讓我驚訝。那時,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紮根於此,讓村子變得更好。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苦幹,讓孩子圓大學夢丨黔西縣谷裡鎮建全村...
    我叫王忠華,是貴州畢節黔西縣谷裡鎮建全村村民,現在是一名保潔員。幾年前,由於家中3個小孩都在讀中學,只有我一個勞動力,家裡土地本身就少,一年下來,根本沒多少收入。每到開學的時候,我都是向親戚朋友借錢,東拼西湊勉強維持3個小孩的學業。
  • 「我的扶貧故事」窮根不除,絕不離開︱開陽縣安坪村第一書記談志平
    我叫談志平,是開陽縣教育局選派駐安坪村的第一書記,今年是我駐村的第四個年頭。在這四年期間,我先後在開陽縣馮三鎮金龍村、四坪村、安坪村擔任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來到安坪村。經過大量的走訪調研,我覺得第一要務是建強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理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於是協調申請到陣地建設專項資金,改善辦公環境,抓好陣地文化建設。同時,通過「三會一課」即理論學習會、專題培訓等方式,深入開展學習。
  • 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在就讀於...
    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在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二年級,十分有幸有機會寫下我們家與精準扶貧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因為上學,我們搬過好幾次家,初二的時候父親決定在危房改造政策支助下建一個房子,這樣一下子,家裡開始欠債,直到我高中,妹妹初中,收入支出無法維持平衡,成赤字狀態。父親母親既高興於我和妹妹的優秀,也焦心於日益加大的教育支出。在我的心裡,父親一直是一個幽默的樂觀積極向上的人,但是他也開始因為壓力無法入眠,他不想,也覺得不能是因為這樣的問題阻斷了他自己孩子前進的路。
  • 「我的扶貧故事」讓青春之花在扶貧路上綻放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折...
    我叫沈會會,是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月亮河鄉折溪村團支部書記。2017年3月初我大學還未畢業,為更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大學畢業後於今年2月底,得到村委主任的賞識,我到村裡當起了一名村幹部並參與了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村委以來,我認真履職,任勞任怨,不僅用心、用情幫助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還高效完成各級領導交辦的任務。我時常感到工作很有壓力,經常深夜一兩點鐘都還在加班,但我從來沒有聲怨言,第二天一大早仍然滿懷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的責任」 2020-11-2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從與違法犯罪分子博弈,到為群眾共商發展致富,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面對脫貧攻堅戰只能贏不能輸,我立志「學」,帶領幫大村指揮所全體幹部,認真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其他優秀村指揮所請教,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打開工作局面。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