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勤勞苦幹,讓孩子圓大學夢丨黔西縣谷裡鎮建全村...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王忠華,是貴州畢節黔西縣谷裡鎮建全村村民,現在是一名保潔員。幾年前,由於家中3個小孩都在讀中學,只有我一個勞動力,家裡土地本身就少,一年下來,根本沒多少收入。每到開學的時候,我都是向親戚朋友借錢,東拼西湊勉強維持3個小孩的學業。  村兩委得知我家的情況後,通過上報審批,把我家列為精準扶貧對象。成為精準扶貧戶後,不僅小孩讀書有了國家的扶貧補助,看病就醫報銷比例提高了不少,就連每年交的合醫也有專項的補貼,著實為我節約了一大筆資金。

幫扶幹部詢問王忠華養牛情況

從前,我一直有個搞養殖的願望,但當時沒有資金,加上小孩還小,所以沒搞成。兩年前,在和幫扶幹部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國家對精準扶貧戶在發展產業上有扶持,沒有啟動資金的可以到銀行進行貸款,還享受3年免息的政策,我想我的願望就要實現了。於是我到銀行貸了5萬塊錢,買了3頭牛,搞起了養殖。當年幫扶幹部還為我家申請了養牛補助,不久還下了一個小牛崽,為我家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王忠華房屋

當小孩陸續進入大學,高額的花銷使我發了愁。雖然國家有助學貸款和教育補助,可以抵消大部分的學雜費,但每個月的生活費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幫扶幹部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積極幫我找工作,多方協調給我找了份在建全村做保潔的工作。每個月有1200塊錢的收入,再加上平時一有時間我就到周邊找點零工做,基本上能夠保證3個小孩的日常花銷。現在我最大的願望就是不管再苦再累,也要把3個小孩順利供出來,圓他們的大學夢。侯澤行 整理

編輯 肖慧編審 楊儀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甘為渡口一隻船丨黔西縣重新鎮石坪幼兒園教師李維
    我叫李維,今年25歲,家住黔西縣重新鎮朱家寨村三組,是重新鎮石坪幼兒園的一名教師。我父親因小兒麻痺留有後遺症,走路一瘸一拐的,幹不得重活,母親從未上過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考上大學沒有學費不用擔心,現在國家有政策,大學生可以申請助學貸款,國家貼息,趕緊去申請辦理,畢業以後有經濟能力了慢慢還。」一股說不出的溫暖和甜蜜剎那間湧上我的心頭,就這樣我順利的步入大學的校門,開啟了我的大學生活。讀大二那年,國家啟動精準扶貧政策,村兩委將我家納入精準扶貧戶。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助我圓了大學夢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
    我叫陳明珍,家住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堯旦孔組。現在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四年級。說真話,我今天能夠坐在大學的教室裡,真的要感謝黨的產業扶貧和教育資助政策,讓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的神聖殿堂。幫扶幹部到陳明珍家了解情況家庭條件的逐步改善,使我有了更多的心思撲在學習上。而黨和政府對我教育的幫扶,更是給我插上了一雙實現大學夢的翅膀。
  • 「我的扶貧故事」換個戰場再攻堅 脫貧前線展風採丨黔西縣錦星鎮...
    張順涪接受黔西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採訪忠於職守敢擔當  服從是軍人的天職,敢擔當是軍人的作風。脫下軍裝走上鄉鎮工作崗位後,我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把崗位站成最美的風景。2007年8月我服從組織安排,調入黔西縣錦星鎮從事合醫工作、地氟病防治工作,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上班抓業務,閒暇走農戶,第一年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在全縣名列前茅。
  • 「我的脫貧故事」用勤勞雙手「種」出美好未來丨安龍縣招堤街道海...
    胡昌亮一家在採收高粱我叫胡昌亮,今年50多歲了,是安龍縣招堤街道海莊村村民,家中共有2個小孩。過去的幾年間,我家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傳統的種養殖、做一點小工來維持,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經濟負擔也越來越大。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致富奔小康|黔西縣雨朵鎮老君關社區脫貧戶徐豔
    我叫徐豔,如今46歲,是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雨朵鎮老君關社區的脫貧戶,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  說起我的苦日子,真的是一把辛酸淚。丈夫早年去世的時候,留下了三個孩子,一個2歲,一個3歲,最大的也不過8歲。一個弱女子,家裡的頂梁柱倒了,那個時候我的整個天都塌了,今後的日子怎麼過?我想都不敢多想。  那個時候,沒有安全住房,雨天一到,屋子裡就漏水,吃的不像吃的、穿的不像穿的。這樣的苦難日子,我該如何把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拉扯長大?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
  • 「我的脫貧故事」陳「懶鬼」的脫貧蛻變路|黔西縣綠化鄉豐收村村民...
    我叫陳興華,是黔西縣綠化鄉豐收村二組村民,今年38歲,2013年被納入精準扶貧。因我在家裡排老三,村裡的人都叫我「陳老三」。曾經,我還有一個外號,叫「陳懶鬼」。以前,我覺得只要能吃能睡,日子能過得去就行,每天吃完飯就在村裡閒逛,啥也不想幹,村裡的人都叫我陳「懶鬼」,久而久之,我成了村裡出了名的懶漢。老鄉們一句一句「懶鬼」的喊,我也無動於衷,進入貧困系統以後,扶貧幹部和我接觸,我也懶得配合他們。幫扶幹部換了又換,都拿我沒有辦法,叫我去合作社務工,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找著藉口就溜了。
  •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2020-12-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圓了大學夢,我從貧困戶變成扶貧幹部丨獨山...
    我叫吳澤爽,是獨山縣基長鎮水巖村村民,我曾是貧困戶子女,現在是一名扶貧幹部。  因家中上學的孩子多,2015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我們一家先後享受了教育資助、產業分紅等扶貧政策。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圓了我的大學夢丨赫章縣雙河街道田壩村...
    我叫姚英,是赫章縣雙河街道田壩村村民,現是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一名大二學生。2016年,我開始讀高中,弟弟上初中,書學費、生活費、資料費等一年就要上萬元,加上家裡日常的開支,讓貧困的父母頓時沒了主意。眼看我們的大學夢就要破碎了!當年7月的一天下午,喜訊傳來,當時我還在教室上課,班主任老師通知我說:「你媽媽來學校了,說要蓋什麼章,你去看一下吧。」。媽媽見著我,激動地說:「我們家的精準扶貧申請批下來了,現在只差一個學校證明。你可以繼續安心讀書了。」。那一刻,我的眼淚差點兒奪眶而出!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就能致富丨錦屏縣平略鎮地芽村村民潘金桃
    我叫潘金桃,家庭人口7人,我是地芽村一名普通的勞動婦女,我家作為村裡的貧困戶,能夠如期脫貧,靠的是自身的勤勞奮鬥和國家的好政策幫扶。一是房子的改建。原來,我家7口人都擠在破舊的木質房子裡,為了生活方便和自身發展需求,我和家人便商量著在路邊新建了一棟3間三層磚房,這棟房子花了我和老公幾十年的積蓄,是辛辛苦苦無數個白天黑夜體力勞動換來的。房子建好後,一家人終於有了安穩的落腳點,再也不用擠在破舊的木房裡了。潘和桃戶建起的新房二是子女的教育。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大學畢業後在貴陽參加工作,一個兒子在外務工。
  • 「我的扶貧故事」從「毛頭小子」到扶貧「好手」丨黔西縣花溪鄉...
    我叫劉剛,是黔西縣融媒體中心派駐花溪鄉鐘山村第一書記。根據組織安排,2016年3月至今,我先後在洪水鎮永富村、花溪鄉鐘山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大家相信我說的話,願意跟著我幹。解決了脫貧桎梏和村民心坎坎上的問題,永富村的發展條件取得了大突破。  大樹腳組,村民主動請纓種植蔬菜,可以直銷縣城及周邊。很快,一個500畝相對連片的蘿蔔種植基地建成,種植種類也逐步擴大到辣椒、豆類等時令蔬菜,收益可觀。一個由村黨支部領辦,貧困群眾入股參與的脫貧體系雛形在永富村初步形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直把他鄉當故鄉|黔西縣花溪鄉扶貧工作站站長吳長茜
    我叫吳長茜,是黔西縣花溪鄉扶貧工作站站長。作為一名90後幹部,5年來,我與許多同仁一樣,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揮汗如雨,「山崗上有我們的腳步,小河邊有我們的理想,天地間有泥土的芳香,我心中有淳樸的老鄉……」花溪鄉是全縣深度貧困鄉,有貧困人口1135戶4928人,全鄉十個村(社區)中深度貧困村就佔了3個,是全縣脫貧攻堅主戰場。
  • 「我的脫貧故事」孩子學成喜滿懷,牛壯魚肥心敞亮|六枝特區月亮河...
    我叫饒興國,今年55歲,是六盤水六枝特區月亮河鄉花德村黑羊箐村民組村民。四年前,我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中,家裡還有一位80多歲的母親需要照顧,因此我和妻子不能外出打工。我們一家5口人全靠種植水稻過日子。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奮鬥創造幸福生活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方家...
    我們一直努力想讓家庭過的充裕,奈何能力有限,身體病殘,收入微薄,加上兩個孩子上學負擔重,家裡一直是入不敷出,過著清貧的生活。 還好有黨和國家的關心,為我們送來了許多好政策。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我的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勤勞雙手撐起脫貧致富夢丨安龍縣篤山鎮萬家...
    2014年,就在我家正在苦惱和無助的時候,村裡開始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我寫了申請,經過評選和公示後,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起,篤山鎮幫扶幹部劉濤的身影便頻繁地出現在我家,他為我講解扶貧政策,幫我謀劃致富路子,了解我家的生產生活、收入、工作、子女教育等情況,並「對症下藥」為我家申請各類資助。
  • 「她」牽手「她」 同心 共圓「小康夢」 ——貴州省長順縣委書記...
    「她」牽手「她」 同心 共圓「小康夢」 ——貴州省長順縣委書記高曉昀在中央黨校作主題演講 2020-12-03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寧組織開展脫貧光榮戶大比武 脫貧戶講脫貧故事 鼓足幹勁向前衝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袁宇  「以前我什麼手藝都不會。是在幫扶責任人、村幹部的幫助下,學得了一點廚藝。現在我開飯店,一年收入5萬多元。」11月2日,在萬寧市和樂鎮脫貧光榮戶大比武的舞臺上,該鎮脫貧戶文賢誠講述了自己的脫貧故事,感恩黨和政府的幫扶,他表示,脫貧只是第一步,奔小康才是目標。  這兩天,萬寧市各鎮密集組織脫貧光榮戶開展大比武活動。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扶貧給了我一個「家」丨黔西縣甘棠鎮梨子村...
    我叫張勇,今年48歲,甘棠鎮梨子村雙山組村民,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脫貧。2017年以前,我和家人在黔西縣城居住,兩個孩子上學,我就在縣城務工,每個月的工錢勉強能夠維持一家人的基本開銷。  隨後,幫扶幹部多次來到我家,詳細了解我家的詳情,並為我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因為各種原因,家裡勞動力就只有我一個人,考慮到我會一些手藝,所以平時附近有相關的工作的時候都會優先推薦我,並為我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解決了我家的基本溫飽問題。
  • 「我的脫貧故事」一把手錘錘掉貧困帽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盟村沙地...
    之後,我家脫貧攻堅幫扶人常來家裡走訪,宣傳脫貧攻堅有關政策,鼓勵我樹立脫貧信心,自力更生,勤勞苦幹,為我家早日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陶洪管理的獼猴桃基地天幹餓不死手藝人。也就在這一年,我全家脫貧了,欣慰之餘感謝國家好政策的同時,也得感謝我家牆角多年未動的那把手錘,多半是它幫我家錘掉「貧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