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奮鬥創造幸福生活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方家...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我的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家享受到了國家低保政策,一年能領取到13590元的低保金,也享受到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政策,一年能有1800元的補貼,而令我頭疼的子女教育問題也得到教育扶貧政策的加持。現在,兒子和女兒在學校就讀期間,享受著營養餐,還有一系列的補助。
-
四川:甲它的「勤勞脫貧路」
面對曾經的貧困,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用勤勞脫貧致富,讓一貧如洗的狀況成為歷史,從而走上脫貧之路。建檔立卡貧困戶甲它便是其中之一。 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甲它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道路上曾一直被貧困困擾,年少時在家種過地、養過牛,面朝黃土背朝天,過著饑飽看天而定的日子,是個地道的農牧民。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勤勞雙手撐起脫貧致富夢丨安龍縣篤山鎮萬家...
還記得,四年前,我們一家四口擠在七十多平方米的老舊房裡居住,我的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兩個小孩正在讀書,一家全靠妻子種地艱辛地維持生活,全家都在為錢發愁,不知道今後的生活該怎麼過。我叫楊秀銀,是篤山鎮萬家店村村民。
-
「我的扶貧故事」勤勞和智慧助脫貧|松桃縣正大鎮桐木小學教師龍恩望
我叫龍恩望,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鎮桐木小學一名普通教師。2019年7月,在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受命加入到了精準扶貧的隊伍中。一年多的幫扶,我從對精準扶貧的認識從生疏到逐步理解,慢慢成長,更添我對祖國的崇敬之情,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不言棄 獨臂大俠一片天 2020-12-1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就能致富丨錦屏縣平略鎮地芽村村民潘金桃
我叫潘金桃,家庭人口7人,我是地芽村一名普通的勞動婦女,我家作為村裡的貧困戶,能夠如期脫貧,靠的是自身的勤勞奮鬥和國家的好政策幫扶。一是房子的改建。原來,我家7口人都擠在破舊的木質房子裡,為了生活方便和自身發展需求,我和家人便商量著在路邊新建了一棟3間三層磚房,這棟房子花了我和老公幾十年的積蓄,是辛辛苦苦無數個白天黑夜體力勞動換來的。房子建好後,一家人終於有了安穩的落腳點,再也不用擠在破舊的木房裡了。潘和桃戶建起的新房二是子女的教育。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大學畢業後在貴陽參加工作,一個兒子在外務工。
-
「我的脫貧故事」陳「懶鬼」的脫貧蛻變路|黔西縣綠化鄉豐收村村民...
我叫陳興華,是黔西縣綠化鄉豐收村二組村民,今年38歲,2013年被納入精準扶貧。因我在家裡排老三,村裡的人都叫我「陳老三」。曾經,我還有一個外號,叫「陳懶鬼」。以前,我覺得只要能吃能睡,日子能過得去就行,每天吃完飯就在村裡閒逛,啥也不想幹,村裡的人都叫我陳「懶鬼」,久而久之,我成了村裡出了名的懶漢。老鄉們一句一句「懶鬼」的喊,我也無動於衷,進入貧困系統以後,扶貧幹部和我接觸,我也懶得配合他們。幫扶幹部換了又換,都拿我沒有辦法,叫我去合作社務工,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找著藉口就溜了。
-
南陽市臥龍區王明旺:曬曬我的脫貧「明白帳」
南陽市臥龍區王明旺:曬曬我的脫貧「明白帳」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周美嬌 通訊員夏倩 錢鑫 曹飛在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和莊村,村民王明旺家中有一本脫貧的「明白帳」,享受的扶貧政策、收支明細……一筆筆記得清清楚楚
-
茂南區鎮盛鎮斜嶺村闊步奔向小康 產業築根基 脫貧靠勤勞
斜嶺村作為省定貧困村,自2016年實施精準扶貧以來,在市委組織部、市工商聯、茂名石油分公司等單位的幫扶下,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部署,盡銳出戰,合力攻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年多以來,斜嶺村貧困村面貌不斷改善,貧困戶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貧困人口數量逐年減少,向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闊步前進。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家庭生活條件開始好轉是脫貧攻堅工作開始。由於我和老伴年紀大了,老伴又多病,2015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用心用情的走訪慰問,給我出主意、想辦法,原來的老房子被鑑定為危房,在2016年通過危房改造政策,得到一筆危改資金,在老房子旁重新修了三間平房,一家人喜氣洋洋搬進了新房,終於實現了我多年期盼的住房願望。緊接著,又通過「五改一化一維」惠民政策,修建了廚房、廁所,自來水管牽到家裡,房前屋後硬化,還裝了太陽能路燈等,這樣的居住環境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脫貧攻堅》第十四集《勤勞書記和他的「法寶」》:於智寶
脫貧攻堅》第十四集《勤勞書記和他的「法寶」》:於智寶 2020-06-13 0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政策 讓我過上幸福的小日子」丨平壩區...
妻子生病有合醫報銷,孩子上學有補助,合作社分紅了……政策「拉」了我一把,政府給錢幫我家蓋了新房,改建了廁所,我的信心更足了。特別是在四個孩子讀書最艱難的時刻,得到了教育政策的資助,得到了企業、個人等社會賢達和有識之士的關心和援手,尤其感謝在夏雲信用社工作的王叔叔和郭阿姨,他們得知我家境困難,害怕孩子失學,就自掏腰包資助我孩子葉容每年大學學費5000元和每月生活費600元;他們的愛心義舉,整整堅持了四年,直至孩子大學畢業。
-
我的脫貧攻堅故事:忠孝難兩全,盡職履責不留憾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精神,更好地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和做法,講好扶貧故事,激發廣大群眾幹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奪取荔波脫貧攻堅戰的最後勝利。即日起,荔波縣委宣傳部和縣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脫貧攻堅故事》系列報導,邀請一線扶貧幹部為您講述和分享扶貧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感人至深的扶貧故事。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不殘︱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村民...
我是羅開龍,家住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2017年12月被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40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同村夥伴的嬉戲追逐,不幸將右腳裸關節摔成粉碎性骨折。這在別人看來是無法接受的事實,但對於貧寒、勤勞的我,卻被磨練出了堅韌的意志,激發了我對生活的熱情。命運似乎還是眷顧著我。雖說身帶殘疾,可憑著頭腦靈活、吃苦耐勞,1995年經人介紹,我與妻子喜結連理。一年後,大女兒呱呱墜地,給家裡帶來了莫大歡愉。
-
「我的脫貧故事」創業能人「牛魔王」丨長順縣青山村高榜才
我叫高榜才,今年46歲,是長順縣廣順鎮青山村長虹組人。2004年由鼓揚鎮貧困山區生態移民搬遷至廣順鎮青山村的一個新村組。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全組共識別出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534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幹 就能脫貧丨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
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創造幸福生活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潘明興
我叫潘明興,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今年46歲。 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但隨著年齡增大,我覺得長期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回家後,我發現村裡修建起了產業道,可以直接開車到達,非常方便。也正因此,我看到了創業機會。
-
「我的脫貧故事」「一隻手」打拼出幸福生活︱劍河縣南加鎮康中村...
我憑藉自己的勤勞和努力,生活也慢慢地好轉了起來。楊通舉給家禽餵食2014年我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政府給了我教育資助和醫療補助,讓我的孩子享受到了教育的好政策,全家也有了醫療保障,家庭負擔減輕了不少。 我得到了政府的山羊養殖扶貧項目資助,開始了我的養羊事業。因為是第一次養山羊,很多技術都不懂,我就多次到南加鎮農業服務中心向技術員討教養山羊的技術。在自己的細緻照料下,21頭羊發展到134頭,那一年賣羊賺了5萬多塊錢,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
我的脫貧故事|文興才——身殘志堅 脫貧路上不掉隊
「命運或許是不公平的,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對生活的困難,讓自己在脫貧路上不掉隊」,這句話用來形容今天我們所講述的主人翁最為貼切......她叫文興才,今年60歲,家住金沙縣長壩鎮店民村七組。小時候一場重病沒能得到科學的醫治,導致文興才雙腿肌肉萎縮,無法直立行走,從那以後,本該充滿歡聲笑語的童年卻充斥著旁人異樣的眼光。多年來,她僅靠著雙手的力量支撐著身體,貼著地面慢慢行走。沒有文化、缺乏勞動力,文興才家庭生活困難,被長壩鎮納入建檔立卡戶。走進文興才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整個家中衛生非常整潔,庭院也打掃得乾乾淨淨,一看就是一個勤勞的家庭。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致富的秘訣丨黎平縣水口鎮金抗村村民王忠玉
我叫王忠玉,今年50歲,是黎平縣水口鎮金抗村人,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不幸去世,現家裡有妻子、次子、孫女和老母親。多年來我們用勤勞、樸實、寬容和愛護演繹著最真實的幸福。我和妻子是1991年結的婚,婚後多年來,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