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民政策的幫扶下,小康生活越來越近了。從務工到靠種植紅高粱,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今年種植的紅高粱,正值成熟採收的季節。為了搶抓秋收,我就和妻子、女兒一道來到自己的高粱地裡,收割、搬運、裝車特別忙。今年銷售紅高粱預計能收入一萬元左右,我們一家人蠻開心的。
胡昌亮一家在採收高粱
我叫胡昌亮,今年50多歲了,是安龍縣招堤街道海莊村村民,家中共有2個小孩。
過去的幾年間,我家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傳統的種養殖、做一點小工來維持,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經濟負擔也越來越大。2014年,我們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胡昌亮在搬運採收的高粱
這幾年來,在國家惠民政策的幫扶下,我和家人參加了勞動就業和種養殖技能培訓,自己掌握了一門實用技術,便得以在縣城周邊務工。
政府給兩個娃娃提供了很多幫助,兩兄妹在高中、大學期間分別獲得國家教育資助2萬多元。兒子胡志鋮順利完成學業,在縣外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家人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我記憶中,一個寒冬臘月,扶貧幹部來到了我的家中,給我和妻子贈送避寒的衣物,我們接過他手中的衣物激動地說不話來。隨後,扶貧幹部又爭取貴州康盛達門業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家陳啟文捐獻500元給我女兒購買冬裝禦寒。
胡昌亮和女兒在採收高粱
今年,我女兒胡敏錄取了雲南商務學院,扶貧幹部又到家中幫助整理大學生教育資助申請材料,讓女兒獲得了貴州省貧困戶大學生教育資助4500元,還捐獻了200元給女兒作上學車費,讓她圓上了大學夢。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扶貧幹部的傾情幫扶,讓我家能夠迅速改變貧困面貌,實現了全家人渴盼已久的致富夢。
在 「三改」方面,我們也得到了政府的幫助,飲水得到了全面解決,庭院裡都硬化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我們一家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如今,家裡水泥硬化的庭院乾淨整潔,室內飲水機、電冰箱、電視、沙發等家用電器和生活物品一應俱全。
胡昌亮在採收高粱
我們夫妻倆靠勤勞的雙手發展產業、實現就業,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不僅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兒子和女兒也找到了工作、考上了大學,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過去,我依靠政府幫扶如願脫了貧。以後,我要搶抓機遇,在擴大紅高粱產業種植規模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就業技能,進一步鞏固提高家庭經濟收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編織美好的未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龐博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