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丁富祥,安龍縣菸草局職工,2018年3月,我響應組織輪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號召,依依告別臨盆待產的妻子,從一名企業員工搖身變為一名駐村幫扶幹部。
面對脫貧攻堅的嚴峻挑戰,我沒有退縮,勇往直前,用真誠去獲取群眾的信任,用實在去落實每一項工作,為脫貧攻堅大獲全勝而奮鬥。 石丫口村為海子鎮邊沿村,與雨樟鎮相接,地理偏僻,道路坡度陡,彎道大,農民收入來源單一,缺乏發展資金;資源缺乏,勞動力文化素質較低。
丁富祥(左三)進村入戶走訪群眾。
摸村情,順民意。扶貧幹部是脫貧攻堅各項方針政策、決策部署的宣講員,也是監督員,更是執行員,是脫貧攻堅問題的收集統計員,也是應對各類問題的研判員,更是解決各類問題的組織員;是村情民意的調查員,也是上傳下達的溝通員,更是各類矛盾的調解員。 摸清底數精準扶貧最基礎的工作,是「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基本要求。聚焦全村300戶1396人開展家家入戶、人人見面,全面摸清底數。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扶貧政策落地是根本。一件件惠農政策的落地落實,一筆筆惠民資金的「放水到田」,讓群眾從心窩裡真正感受到到了黨的恩情和政策的溫暖。
丁富祥(左一)入戶走訪。
「種植烤菸8畝,賣煙收入加上補貼有26000元,賣豬得7000多元,食用菌分紅有2000元,護路員工資有4320元……」夫田組蔡啟敏正喜滋滋算著收入帳。 「我報了繡娘培訓班,一會兒還要去參加培訓。」家住夫田組的脫貧戶張字秀戶,以前日子過得較為清苦。現在搬到蘑菇小鎮,為張字秀協調了保潔員的工作,還忙裡抽閒報了繡娘培訓班,以提高收入。她說:「一個人多年的辛苦沒有白費,仿佛看到幸福的生活正向自己招手。」
丁富祥(左一)與群眾交流。
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以來,我始終堅持發展扶貧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全村以烤菸種植、食用菌、溫氏養殖、經果林等因地制宜,綜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脫貧產業貧困戶覆蓋率達100%。 2020年,全村烤菸種植547畝,薏仁米近1000畝,茶葉600餘畝,辣椒300餘畝,核桃品種改良600餘畝,精品水果八月瓜350畝、蜂糖李210畝;深入推進食用菌、生豬等扶貧產業發展,建成食用菌種植大棚64個,可進菌棒33萬棒,已全部投入使用,農戶自建地栽式大棚15個,打造海子鎮林下經濟建設示範點一個,落實林下菌棒黑木耳種植34萬棒,建有冷藏庫兩個。建成年出欄300頭溫氏生豬養殖場1個,預計年底出欄1500頭,帶動74戶332名貧困群眾增產增收。 迎著初升的朝陽,我相信石丫口村已踏上了小康路的快車道。 【人物小傳】 丁富祥,男,安龍縣菸草局職工。2018年3月,安龍縣海子鎮石丫口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劉朝富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