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義無反顧扶貧路 不獲全勝誓不休丨安龍縣海子鎮石...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丁富祥,安龍縣菸草局職工,2018年3月,我響應組織輪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號召,依依告別臨盆待產的妻子,從一名企業員工搖身變為一名駐村幫扶幹部。

面對脫貧攻堅的嚴峻挑戰,我沒有退縮,勇往直前,用真誠去獲取群眾的信任,用實在去落實每一項工作,為脫貧攻堅大獲全勝而奮鬥。  石丫口村為海子鎮邊沿村,與雨樟鎮相接,地理偏僻,道路坡度陡,彎道大,農民收入來源單一,缺乏發展資金;資源缺乏,勞動力文化素質較低。

丁富祥(左三)進村入戶走訪群眾。

摸村情,順民意。扶貧幹部是脫貧攻堅各項方針政策、決策部署的宣講員,也是監督員,更是執行員,是脫貧攻堅問題的收集統計員,也是應對各類問題的研判員,更是解決各類問題的組織員;是村情民意的調查員,也是上傳下達的溝通員,更是各類矛盾的調解員。  摸清底數精準扶貧最基礎的工作,是「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基本要求。聚焦全村300戶1396人開展家家入戶、人人見面,全面摸清底數。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扶貧政策落地是根本。一件件惠農政策的落地落實,一筆筆惠民資金的「放水到田」,讓群眾從心窩裡真正感受到到了黨的恩情和政策的溫暖。

丁富祥(左一)入戶走訪。

「種植烤菸8畝,賣煙收入加上補貼有26000元,賣豬得7000多元,食用菌分紅有2000元,護路員工資有4320元……」夫田組蔡啟敏正喜滋滋算著收入帳。  「我報了繡娘培訓班,一會兒還要去參加培訓。」家住夫田組的脫貧戶張字秀戶,以前日子過得較為清苦。現在搬到蘑菇小鎮,為張字秀協調了保潔員的工作,還忙裡抽閒報了繡娘培訓班,以提高收入。她說:「一個人多年的辛苦沒有白費,仿佛看到幸福的生活正向自己招手。」

丁富祥(左一)與群眾交流。

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以來,我始終堅持發展扶貧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全村以烤菸種植、食用菌、溫氏養殖、經果林等因地制宜,綜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脫貧產業貧困戶覆蓋率達100%。  2020年,全村烤菸種植547畝,薏仁米近1000畝,茶葉600餘畝,辣椒300餘畝,核桃品種改良600餘畝,精品水果八月瓜350畝、蜂糖李210畝;深入推進食用菌、生豬等扶貧產業發展,建成食用菌種植大棚64個,可進菌棒33萬棒,已全部投入使用,農戶自建地栽式大棚15個,打造海子鎮林下經濟建設示範點一個,落實林下菌棒黑木耳種植34萬棒,建有冷藏庫兩個。建成年出欄300頭溫氏生豬養殖場1個,預計年底出欄1500頭,帶動74戶332名貧困群眾增產增收。  迎著初升的朝陽,我相信石丫口村已踏上了小康路的快車道。  【人物小傳】   丁富祥,男,安龍縣菸草局職工。2018年3月,安龍縣海子鎮石丫口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劉朝富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火車頭」解決「頭疼事」丨安龍縣海子鎮車頭村...
    我叫王芝富,是安龍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職工。2016年4月,安龍縣委選派我到海子鎮車頭村擔任第一書記。駐進車頭村,我就遭遇了「頭疼事」。車頭村是安龍縣85個貧困村之一,距離縣城60餘公裡,居住農戶301戶1326人。因地理條件差,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2014年識別出貧困戶85戶301人。全村只有一條通村水泥路,戶戶飲水困難……這「頭疼事」讓我感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艱難。我第一次來到新寨組貧困戶唐勇剛家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付出是為了帶給他們希望丨安龍縣普坪鎮講埂...
    「韋書記下來我們村當領導,我們就有希望了……」我在同黔西南州醫療衛生檢查組同志入戶走訪時群眾說。這一番話既是群眾對我的極大信任和期望,也激起了我內心為群眾多幹事、幹好事的雄心壯志。  我叫韋富森,是安龍縣科協的一名幹部,2017年10月,被縣委派任安龍縣普坪鎮講埂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
  • 「我的扶貧故事」此心安處是吾鄉丨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主任羅國海
    羅國海(前二)在錢相街道福菌林下經濟基地與群眾一起勞作我叫羅國海,2013年10月開始在安龍縣海子鄉工作;2016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任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拔窮根,戶不脫貧誓不休|六枝特區新場鄉...
    我叫張雲龍,是六枝特區新場鄉白果村村主任,從2017年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至今已經有4個年頭。在這四年時間裡,我的人生又一次得到錘鍊,讓我深切的知道,幫扶工作需要用心用情。在扶貧工作中,經歷過很多事,也留下了許多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村裡的一條必經之路常年落石,車輛在此處不敢停留,更別說是人。有一天,山上落石堵住了路,造成道路不能通行,因為害怕隨時會有落石危險,村裡老百姓一時沒有清理道路。得知此事,我叫上村裡其他幹部不顧危險,及時搬走落石,為村民騰出路來,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外鄉人」的牽掛丨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原第一...
    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是黔西南州人民醫院的幫扶村,2017年9月,我被院黨委選派到村裡擔任第一書記,現在駐村結束,已回單位工作,但我永遠也忘不了柿花坪村的父老鄉親。到村裡後,為了改變柿花坪村的貧困面貌,我每天都與其他扶貧幹部和村黨員幹部一起,行走在柿花坪村的溝溝坎坎上,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收集民情民意,摸清本村致貧原因,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我認為,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職責不僅在於讓村民享受國家的普惠政策,更要讓村民掌握髮展的方法,發展扶貧產業,穩固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2017年9月9日,組織安排我擔任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第一書記。從我開始駐村幫扶到現在,招堤的荷花已三度開落,銅鼓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到任銅鼓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綠海生態。我組織刷把寨組群眾加入銅鼓井村級合作社,共商制定《黔西南州農享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刷把寨組綠海子養魚生產組管理辦法(試行)》,與縣水務局籤訂養殖合同,取得綠海子養殖濾食性魚類的經營權,刷把寨組全體群眾80戶(貧困戶29戶)每戶入股2000元,用「人放天養、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的生態養殖技術,在綠海子投放花鰱魚3萬條、白鰱魚6萬條,實現產值50萬元,戶均增收達4000元。
  • 「我的扶貧故事」林下經濟帶群眾致富丨安龍縣普坪鎮香車河村黨...
    我叫王明志,在安龍縣普坪鎮香車河村黨支部書記已經有7年了。考慮到安龍縣的海拔、氣候等條件適合種植食用菌,而且有政策支持,今年3月,我們村幹部開會徵求種植食用菌的意見,當時就有23戶村民舉手贊同,其中包括19戶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窮根不除,誓不離開衛城鎮丨清鎮市衛城鎮黨委副...
    我是曾慶康,現任貴陽市清鎮市衛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談到扶貧故事,於我而言,與其說是扶貧故事,不如說是小康故事。我可以分享幾個時間節點,聊聊我的扶貧故事,也是我的小康故事。  2016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三)  星期二  多雲轉陰  今天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根據組織安排,我正式調任衛城鎮工作。在任職大會上,我莊重地向衛城鎮6.6萬的父老鄉親承諾:衛城鎮貧困的窮根不除,群眾生活達不到小康,我誓不離開衛城。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作為駐村幹部,不熟悉村情民意就是駐村工作的最大的失誤,於是我用半年的時間走遍了溪頭村的「坡坡坎坎」,心中銘記著1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現狀,每次低保評議和扶貧項目發展時,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和發展意願都會浮現在我眼前。  事非經過不知難。
  • 「我扶貧故事」同心助攻脫貧摘帽 山水相連一線情牽丨安龍縣篤山鎮...
    我叫王福,是安龍縣篤山鎮人大主席,也是安龍縣篤山鎮歪納村、王院村一線指揮長。剛開始走訪調研,部分幹部認為我是來給他們找問題、出難題的,對存在的問題隱瞞不說,已不想透露,擔心把問題說出來了我又不能解決,他們還要被縣處分,我想,幹部不主動暴露問題是脫貧攻堅最大的問題,於是我先到高峰村真蹲實駐做個榜樣,和村「兩委」、前沿工作組所有同志進村入戶,一戶一戶地走訪,一戶一戶地排查,針對存在的問題,一戶一戶地整改,用3天的時間走訪了56戶,提出建議339條,現場整改330條,報街道指揮部整改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我的扶貧故事」九年扶貧路,一路見真情丨雷山縣郞德鎮楊柳村駐村...
    「我是個老扶貧了,九年扶貧路,真是一路見真情。」我叫楊華周,曾任雷山縣方祥鄉副鄉長,現任雷山縣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同時也兼任雷山縣郎德鎮楊柳村駐村第一書記。2011年5月,我表現突出,得到組織信任、群眾支持,當選為方祥鄉副鄉長,具體分管農林水和扶貧工作。從那一年起,就與扶貧工作有了不解之緣。也就在那一年,曾讓不少人望而卻步的地方得到了省州縣的大力支持,開啟了「集團幫扶」新模式。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漫漫 上下而求索 l 黔東南州丹寨縣興仁鎮...
    我叫鄒艾,是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興仁鎮燒茶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在乍暖還寒的初春,我一個人背上行囊,從凱裡市驅車來到了燒茶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在村裡,直面農村最基層的工作,一改以前的工作方式,開始了基層扶貧探索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扶貧路 一生火把情丨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扶貧...
    一段扶貧路,一生火把情……我叫楊勇,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的扶貧特崗和村支部書記。2016年春天,我懷揣著夢想,來到火把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記得報到的那天,從姑開鄉政府出發,摩託車在泥濘路說路上顛簸了近1個小時才到火把村。到了村裡,沒有水,沒有食堂,辦公室騰出一塊就是宿舍。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的工作激情,稍加安定我就投入戰鬥。 翻山越嶺,這是我對火把村火把箐組的印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初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詞彙是大學的時候,在大學生資助政策裡看到過,但並未了解,只是偶爾聽同學說起。再次聽到便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之一。我叫張倩,我所幫扶的對象是一位五十中旬的老漢,名叫呂天友,家住魯布格鎮新土界村太陽平組。
  • 「我的扶貧故事」天橋村變了樣丨安龍縣灑雨鎮天橋村第一書記王吉
    我叫王吉,2017年11月27日,我從安龍縣交通局來到灑雨鎮天橋村任第一書記,剛來的時候,這個村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條件比較艱苦,交通不便,路很難走,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房屋也有些簡陋,看著一張張純樸的面孔,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扶貧路 點滴見真情丨龍裡縣洗馬鎮貓寨村第一...
    我叫岑莉,2018年3月,我榮幸受組織委派從黔南州老年大學到龍裡縣洗馬鎮貓寨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思路決定出路,駐村第一天,我在思考如何「下手」抓工作,深感責任重大,憑著過去曾在基層工作多年的經驗,明確了「五個什麼」的工作構想,即:我為什麼駐村?貓寨村的群眾需要做什麼?能為貓寨的群眾做什麼?產業鏈延伸為什麼?全村今後可持續發展的路是什麼?
  • 「我的扶貧故事」無聲的感恩 情真意切丨安龍縣春潭街道下扎村一線...
    張書超(右一)在雙龍安置點搬遷戶宣講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入戶走訪,我更多的時間都留在候文書家,宣傳國家的政策,陪他們聊聊天,幫他們家規劃以後的路怎麼走。張書超在下扎村上廠組召集群眾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記得2019年春節前臘月二十八那一天,我給他們家帶去了水果,候光學看見我,遠遠地跑來,張開雙臂,當時我以為他要擁抱我,我放下水果,也打開我的雙手,準備和他來一個新年的擁抱,可是跑到了我面前時,他停下來了,低頭指了指自己的衣服和褲子,又扯了扯我的衣服
  • 「我的扶貧故事」張家歡:全部清零,不讓一個人掉隊
    三是從智志雙扶相結合入手,抓群眾齊心奔富路,通過召開座談會、院壩會,一次次灌輸思想革命和思想扶貧,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記得在一次遍訪工作中,了解到該村楊某的兒子在一場事故中喪生,倆夫婦終日以淚洗面,不願與任何人接觸。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