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書記下來我們村當領導,我們就有希望了……」我在同黔西南州醫療衛生檢查組同志入戶走訪時群眾說。這一番話既是群眾對我的極大信任和期望,也激起了我內心為群眾多幹事、幹好事的雄心壯志。
我叫韋富森,是安龍縣科協的一名幹部,2017年10月,被縣委派任安龍縣普坪鎮講埂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 由於離開鄉鎮的時間比較長,之前有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可能不再適用於新形勢、新環境,於是我邊工作邊充電,把學習當成是一種生活態度和一份工作責任,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和幹事能力。
韋富森(左一)開展衛生打掃
2018年8月,普坪鎮講埂村講埂組陳永造戶的包保責任到了我這,我的幫扶徵程又有了新的延伸。起初,由於陳永明及妻子常年外出務工,兒子女兒在外讀書,僅能通過電話詢問他們工作生活情況,介紹村中發展等。後來,他家不再繼續外出務工,選擇在家發展,但易地扶貧搬遷這個問題始終難以得到解決。陳永造家根深蒂固的「守家」觀念導致搬遷意願不強,從此我開始了與他們家糾纏不休的「持久戰」。
我每次到安置區工作時,有意無意均要到他家走訪,不厭其煩地說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好處,講已搬遷村民生活的改變,道對未來發展的憧憬。「陳永造年齡與我差不多,他有文化,又是個見過世面的人,怎麼就會不懂得易地搬遷的好呢?」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永造突然給我來電話,主動提出了搬遷。
韋富森(左三)入戶走訪
這一路上,吃過很多苦,也流過很多汗,但一想到我們的付出可以幫助村裡人,帶給他們希望,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人物小傳】
韋富森,男,中共黨員,安龍縣科協幹部、科技工作者。先後擔任過黨政務秘書、正股級監察員、紀委書記,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副主任等職。2017年10月,任安龍縣普坪鎮講埂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