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源蘭,是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一位貧困戶家的女兒。

圖說:陳源蘭的母親在家餵養牛 我媽媽是個傳統的農村婦女,爸爸是個殘疾人,自我記事以來爸爸的手總是緊貼著前胸,就像打了石膏一樣,有時候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我家只有我媽一個勞動力,地也都是沙地,只能種些土豆、黃豆、玉米等,勉強餬口。記憶中,小時候我只能「撿」哥哥姐姐已經穿不下的舊衣服,因為我們家連把傘都買不起。 隨著我們姊妹年齡不斷增大,一到六年級入學的開銷、我爸的藥錢等,完全入不敷出,還欠下了兩千塊錢的外債。還好,當時我們家情況可以申請低保戶來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開銷,國家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還勉強可以維持生活。 2008年,爸爸生病去世,這給我們家帶來的是毀滅性的打擊。可是為了照顧我們四姊妹,她農忙時做農活,空閒時間就找臨時工賺錢,很拼很累,但從未停歇,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我初三升高中那年。 我被開陽縣第一中學錄取了,我趕緊告訴媽媽,我覺得她一定會很高興。可她在得知這個消息時除了鼓勵,卻一聲嘆息。我突然發現,我要是去念高中,學費該怎麼辦。那天,外面的太陽很大,可我的心卻很冷。 就在這時候,政府工作人員出現了,他們跟我說不用輟學,現在國家提出了精準扶貧政策,讓我們向村委會提出貧困申請,他們還說政府會給我家申請辦理單親貧困家庭相關補助。我記得,那是我爸爸去世後的第五年。 就這樣,我們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著國家幫扶的好政策。 我們家的房屋年久失修,政府在了解了我們家的房屋情況後給我家申請了最優惠的貸款方式來修建安全住房,在鄉政府和王車村委會領導們的幫助,我家的新房子順利修建起來了。不僅如此,就在去年,鄉裡面的扶貧專員針對我們家豬牛圈損壞和沒有廚房等短板,還幫我家申請了圈舍改造和改廚。 今年,在王車村集體的帶動下,我媽媽在家裡種起了中藥材(九節茶),技術人員說,這種藥材生長性強,非常適合我家的沙地種植,而且村委會包回收,收益還是有保障。 現在我們家除了每年能在村裡領到幾千塊的項目分紅外,媽媽還擔任了森林防護員,有了「穩定」工作,每個月有800元的補貼,前幾天媽媽賣掉了2頭牛收入10000塊,她說打算用這筆錢買幾個豬來喂。 我媽對待「脫貧」這件事很認真,養豬養牛、犁地、照顧家庭樣樣行,平時沒事還去幫助過我們家的鄰居幹農活。別人都說她傻,都有了政府的幫扶,還這麼拼幹嘛,我永遠都記得她的回答:「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好日子是要靠自己的。」那一刻,我覺得她眼裡仿佛有著光。 依賴於國家減免學費政策和助學金的資助, 現在我已經大學畢業,正在家裡備考。每每想到我家的過往,我無時無刻不在感激著國家好的政策和這一群幫助過我們的人,我也期待有一天能用自己所學幫助更多的人,讓脫貧的「燈」溫暖更多人。 張尹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狄良軍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