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讓脫貧的「燈」溫暖更多人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源蘭

2020-12-09 天眼新聞

我叫陳源蘭,是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一位貧困戶家的女兒。

 圖說:陳源蘭的母親在家餵養牛  我媽媽是個傳統的農村婦女,爸爸是個殘疾人,自我記事以來爸爸的手總是緊貼著前胸,就像打了石膏一樣,有時候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我家只有我媽一個勞動力,地也都是沙地,只能種些土豆、黃豆、玉米等,勉強餬口。記憶中,小時候我只能「撿」哥哥姐姐已經穿不下的舊衣服,因為我們家連把傘都買不起。  隨著我們姊妹年齡不斷增大,一到六年級入學的開銷、我爸的藥錢等,完全入不敷出,還欠下了兩千塊錢的外債。還好,當時我們家情況可以申請低保戶來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開銷,國家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還勉強可以維持生活。  2008年,爸爸生病去世,這給我們家帶來的是毀滅性的打擊。可是為了照顧我們四姊妹,她農忙時做農活,空閒時間就找臨時工賺錢,很拼很累,但從未停歇,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我初三升高中那年。  我被開陽縣第一中學錄取了,我趕緊告訴媽媽,我覺得她一定會很高興。可她在得知這個消息時除了鼓勵,卻一聲嘆息。我突然發現,我要是去念高中,學費該怎麼辦。那天,外面的太陽很大,可我的心卻很冷。  就在這時候,政府工作人員出現了,他們跟我說不用輟學,現在國家提出了精準扶貧政策,讓我們向村委會提出貧困申請,他們還說政府會給我家申請辦理單親貧困家庭相關補助。我記得,那是我爸爸去世後的第五年。  就這樣,我們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著國家幫扶的好政策。  我們家的房屋年久失修,政府在了解了我們家的房屋情況後給我家申請了最優惠的貸款方式來修建安全住房,在鄉政府和王車村委會領導們的幫助,我家的新房子順利修建起來了。不僅如此,就在去年,鄉裡面的扶貧專員針對我們家豬牛圈損壞和沒有廚房等短板,還幫我家申請了圈舍改造和改廚。  今年,在王車村集體的帶動下,我媽媽在家裡種起了中藥材(九節茶),技術人員說,這種藥材生長性強,非常適合我家的沙地種植,而且村委會包回收,收益還是有保障。  現在我們家除了每年能在村裡領到幾千塊的項目分紅外,媽媽還擔任了森林防護員,有了「穩定」工作,每個月有800元的補貼,前幾天媽媽賣掉了2頭牛收入10000塊,她說打算用這筆錢買幾個豬來喂。  我媽對待「脫貧」這件事很認真,養豬養牛、犁地、照顧家庭樣樣行,平時沒事還去幫助過我們家的鄰居幹農活。別人都說她傻,都有了政府的幫扶,還這麼拼幹嘛,我永遠都記得她的回答:「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好日子是要靠自己的。」那一刻,我覺得她眼裡仿佛有著光。  依賴於國家減免學費政策和助學金的資助, 現在我已經大學畢業,正在家裡備考。每每想到我家的過往,我無時無刻不在感激著國家好的政策和這一群幫助過我們的人,我也期待有一天能用自己所學幫助更多的人,讓脫貧的「燈」溫暖更多人。   張尹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狄良軍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扶貧,助我圓了大學夢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
    我叫陳明珍,家住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堯旦孔組。現在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四年級。說真話,我今天能夠坐在大學的教室裡,真的要感謝黨的產業扶貧和教育資助政策,讓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的神聖殿堂。幫扶幹部到陳明珍家了解情況家庭條件的逐步改善,使我有了更多的心思撲在學習上。而黨和政府對我教育的幫扶,更是給我插上了一雙實現大學夢的翅膀。
  • 【我的脫貧故事】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村民陳遠政:養殖成就夢想...
    陳遠政大女兒 我叫陳遠政,是禾豐鄉王車村王車一組的村民 我家有5口人,2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們都已經大學畢業了,兒子也在貴陽上著班,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現在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照管好圈裡那8頭豬和8頭牛,其他的都不用我操心。這種生活要是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
  • 「老校長下鄉」貴陽組團式幫扶項目鮮蘇萍工作室赴開陽縣禾豐鄉...
    近日,「老校長下鄉」貴陽組團式幫扶項目鮮蘇萍工作室赴開陽縣禾豐鄉幼兒園開展調研。貴陽市思維特雙語幼兒園園長鮮蘇萍以及核心團隊成員一行四人來到禾豐鄉幼兒園,實地查看禾豐鄉幼兒園的建設情況。「我們調整了教師的備課,調整一日作息的時間,自主遊戲教師的站點和材料的添加,共讀一本書......」調研現場,禾豐鄉幼兒園園長陳志針對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講解。貴陽市六一幼兒園黨建辦主任董瑾進班查看了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以及班級牆飾。「主題活動怎麼樣開展的?
  • 「我的脫貧故事」傳遞力量,讓更多村民能一起致富丨開陽縣馮三鎮...
    我是開陽縣馮三鎮新華村舊寨組的村民袁中貴,只讀到小學二年級,為了賺錢養家,只能幹苦力活:幫人和水泥修房子、開加工坊做粉面、養花、養雞、挖煤,直至不幸患病。2012年,我左腿使不上勁,只能回家治病,花光了積蓄也不見好。後來,我癱瘓在床,家裡還欠了三萬多元的外債。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的幸福丨開陽縣高寨鄉谷豐...
    我是貴陽市交通委員會派駐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的第一書記齊少熠。至今,我參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已經兩年。2018年11月,受組織派遣,我接替本單位羅鑫同志的駐村工作,到貴陽市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任第一書記。
  • 貴陽開陽縣:一片葉子寫傳奇
    「百花山上水、電、路都不通,就一條『晴通雨阻』的小毛路,指著『人挑馬馱』開荒不是?」「平時趕場人家看到百花山上下來的人就笑,你還上趕著往上面湊,搞不好要賠個精光哦。」彼時,面對村民們的疑慮,打定主意的曹以傑並不生氣、也不打算退縮。他很清楚,大家講的,都是實打實的困難。
  • 開陽縣:黨建「望聞問切」法護航脫貧攻堅
    自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以來,開陽縣對照「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善作善成」的要求,聚焦鄉鎮黨政班子運行情況及班子成員、「兩委一隊三個人」履職情況,結合日常了解掌握情況,用好用活「望聞問切」四診法,下好脫貧攻堅幹部隊伍分析研判「先手棋」,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進行「會診」,著力把最優秀、最能打仗的幹部派到攻堅一線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一貧如洗到養豬致富丨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村民...
    我叫王國忠,今年51歲,是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的建檔立卡戶。現在家裡養了70多頭豬,住著寬敞明亮的大平房,這樣的光景在幾年前我想都不敢想。  搬進新房,樹立脫貧信心  2014年,我家因生活困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我和90多歲的老母親居住在一個37平米的舊房子裡,房子年久失修,經常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家裡又只靠疾病纏身的我種地維持生活,沒有多餘的錢新修房子。
  • 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在就讀於...
    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在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二年級,十分有幸有機會寫下我們家與精準扶貧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在我的心裡,父親一直是一個幽默的樂觀積極向上的人,但是他也開始因為壓力無法入眠,他不想,也覺得不能是因為這樣的問題阻斷了他自己孩子前進的路。父親告訴我們:「只要你們能往上走,別的我來想辦法,哪怕是去借錢,也不會影響你。」我的媽媽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她也能理解到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她只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一點,情況能再好一點,那時候,愛笑的她也經常滿面愁容。
  • 「我的脫貧故事」從艱難到富裕丨赫章縣水塘堡鄉水潮村村民劉國軍
    我是赫章縣水塘堡鄉水潮村塘邊組村民劉國軍。在脫貧攻堅工作之前,我一家七口人擠在不足五十平米的瓦房裡,生活來源主要靠十幾畝玉米和土豆,我和妻子在周邊打零工勉強維持生活。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幾年,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出臺後,我家被評為貧困戶,鄉政府、村委會和幫扶幹部一道為我家想辦法、出點子,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 「我的脫貧故事」走出艱難的日子|開陽縣硒城街道高雲劉育村村民...
    我叫肖義揚,今年56歲,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硒城街道高雲劉育村村民。兒子在開陽五小讀書,現與他母親在開陽縣城居住。幫扶幹部送來的裝修瓷磚去年6月,開陽縣發改局蘭主任和高雲小學羅老師來到我家,了解到我改造廚房還差材料,蘭主任當時就表示會想辦法幫助解決廚房改造所需的地板磚和牆磚。在蘭主任和羅老師的幫助下,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廚房修建裝修完畢,羅老師還給我送來了嶄新的碗筷,政府也幫我把住房外麵粉刷一新。
  • 「我的扶貧故事」茶花村不脫貧,我絕不離開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駐...
    我叫李章勇,今年34歲,2019年7月至今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擔任駐村幹部。茶花村是輔處鄉的深度貧困村,土地貧瘠,產業單一,村民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想改變這兒的貧困面貌,我知道肩上的責任重大。截止2019年我們搬遷了55戶302人,現在我們村有331戶156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31戶604人。  深度貧困村要脫貧,要打好產業與就業的組合拳,茶花村產業結構調整種植了中藥材、矮化蘋果、桑樹、刺梨等優勢產業。我們實現了一戶多產業覆蓋,讓群眾實現戶戶有增收產業,人人有脫貧門路。
  • 「我的扶貧故事」梅可賢:村民有困難,我盡力解決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今年3月,我被選派到開陽縣花梨鎮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新山村海拔最低處630米,最高處123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28毫米。來到新山村,我首先開展走訪調研工作,了解村裡和村民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露出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開陽縣米坪...
    2018年3月,我派駐開陽縣米坪鄉伍寨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4月,我有幸與村裡貧困家庭李應祥一家結識。記得初次到老李家走訪時,了解到他自小體弱多病,患有小兒麻痺症和肺部慢性疾病,與妻子結婚多年無兒無女。
  • 「我的扶貧故事」窮根不除,絕不離開︱開陽縣安坪村第一書記談志平
    我叫談志平,是開陽縣教育局選派駐安坪村的第一書記,今年是我駐村的第四個年頭。在這四年期間,我先後在開陽縣馮三鎮金龍村、四坪村、安坪村擔任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來到安坪村。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於是協調申請到陣地建設專項資金,改善辦公環境,抓好陣地文化建設。同時,通過「三會一課」即理論學習會、專題培訓等方式,深入開展學習。對標脫貧攻堅相關工作要求,補短板強弱項,牢牢把握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思想方向和行動方向。
  •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的責任」 2020-11-2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陳平 ‖ 病癒...
    樂約村面積5.56平方公裡,海拔1540米至2700米,屬於二半山區,全村118戶512人,其中建卡貧困戶47戶265人,是極度貧困村,村民普遍缺乏種養殖技術。到村民家收購的土特產都是自己非常了解的,而且上門收購的價格比市場價高,村民們在家就能把土特產賣出好價錢。這樣的模式也得到了很多村民的支持。打開銷路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物流。「剛來樂約鄉的時候,這裡是沒有快遞的,老百姓想要寄個快遞,至少也要跑到二十多公裡外才行,非常不方便,快遞成本也相當高。」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發揮主人翁意識丨江口縣官和鄉脫貧攻堅...
    我叫尹傑,今年5月,我被江口縣委組織部派到官和鄉擔任脫貧攻堅特派員。擔任該鄉脫貧攻堅特派員以來,我始終堅持主人翁意識,不當看客、不當旁觀者,積極主動作為,紮實做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著力破解道路交通發展難題,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貢獻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辛苦 無悔青春丨觀山湖區委編辦工作人員唐旭
    溫暖的話語讓我放下顧慮,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 唐旭走訪建檔立卡戶了解相關情況工作期間,我和我的「戰友」們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認真細緻地開展調查研究,尋找破題的關鍵;結合蘿蔔村實際,和村支兩委研究全村發展思路、措施,抓好民生實事的落實,紮實開展各項扶貧幫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