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青軍,今年53歲,家住開陽縣永溫鎮大壩村馬坪組。20年前,妻子因難產離開了人世。我一個人不僅要照顧三個孩子,還要照顧先天性痴呆的長兄。每年耕種、秋收季節我就在家中幹農活,其它時間則到附近的縣城、鄉村打臨工,一天時間也不敢浪費,也僅能滿足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好在我的三個子女都很爭氣,學習成績在班上都名列前茅,這也讓我心裡有了些許安慰。
張青軍家硬化的院子和入戶路2012年,長兄失蹤,我四處尋找無果。當時大女兒上了高中,除了生活費以外還要準備學費,經濟和精神兩方面的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當時,親戚朋友常勸我,不然就別讓孩子讀書了,減輕家庭負擔。但是,我就是因為沒有文化,生活才過得這麼艱辛。不能讓孩子重蹈覆轍,無論怎麼困難我都要供三個孩子上大學。2013年,村裡知道我家的情況以後,將我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候起,子女讀書再也不用發愁了。我家還得到了醫療保險、肉牛養殖、生豬養殖等多個政策幫扶。不僅如此,政府還幫我家翻修了圈舍和廚房、硬化了庭院、進家路,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張青軍家飼養的牛三個孩子也沒有辜負國家的好政策,全部考上了大學。現在大女兒和小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都在醫院上班,小兒子在貴州省中醫藥大學就讀。而我是村裡的一名生態護林員和道路保潔員,每年工作收入就有14400元,還養了豬和牛,生活特別的充實。「是黨和國家的幫助,改變了我們貧窮的命運,讓我們一家過上了好日子。你們要心存感激,努力向上,將來好好回報社會。」這是我對孩子們常說的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晨陽
編輯 歐陽蔚華
編審 閔捷 鍾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