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我們詳細解說了清朝皇族的服飾特點,相信大家對皇帝和皇后妃嬪們的奢華有了一些了解,那今天我們就再花點時間來講講皇帝和妃子們所佩戴的飾品,什麼是代表當時中國最奢華的飾品,什麼是體現手藝人最精湛技藝的作品,請來到清朝皇宮參觀。
歷朝歷代的帝王家都對飾品精益求精,也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清朝因為是滿族文化,所以在其飾品上有其獨特的風格樣式。我們先說說頭飾,可以說在眾多的飾品中,頭飾算是重中之重。不同於其他飾品如髮簪、耳環等只體現在皇后妃嬪們的身上,頭飾對皇帝的儀表禮儀來說也是相當的考究。我們知道清朝的頭飾主要有朝冠、流蘇、扁方、釵簪、鈿子、金約和髮簪等,前兩篇我們也詳細講了朝服在皇族服飾中的重要地位,那我們現在具體看看朝冠是怎樣的高大上。

我們經常看古裝劇時會有印象,皇帝的帽子頂上會有鑲嵌珍珠的小塔形狀,一般這個就是朝冠,你看到的不僅僅是昂貴的珍珠,其他的細節也是極其考究。皇族以黃色為尊,所以朝冠黃色為頂,覆以紅緯度,再以黑狐皮或紫貂皮為底,材料以黃金和珍珠為主,可見用料之毫奢,細看雕工,那一條條栩栩如生的盤龍和黃金底座,以當時最傑出的能工巧匠用鏤刻、錘和鑲嵌的技藝花費長年累月的時間來完成這樣一頂朝冠,你說價值幾何。

這還是皇帝的朝冠,接下來再看看皇后的朝冠,更能體現技藝之美。我們看圖說話,黑色貂皮製作軟帽子,上面蓋著紅緯,圍繞著紅緯的四周,一圈綴著七隻黃金打造的金鳳凰,每隻金鳳上又有東珠、貓眼石等諸多寶石鑲嵌,再看七隻金鳳合圍的正中間,三層東珠三隻金鳳,一層疊一層,個個精美絕倫,尊貴奢華。你說打造這一頂帽子得多少錢,更不用說整個後宮不只這一頂,由尊貴來分,皇后到貴妃的朝冠可以戴三層東珠,朱絳上面綴七隻鳳凰;而到了妃和嬪的朝冠,只能帶兩層的東珠,金鳳凰也由七隻減少到五隻,相對應的寶石數量也是由身份地位來決定的。

說完作為尊貴的朝冠,我們來講講鈿子。和前面說的一樣,朝冠配朝服,那和吉服相搭配的是吉服冠,但在很多皇后及妃嬪們往往喜歡用鈿子來代替吉服冠,慢慢得到了清朝中晚期,鈿子成為主流的吉服搭配頭飾。鈿子具體是什麼樣子,從字面來看,完全無法預想,其實就是清朝皇后妃嬪們在平時所戴的便帽,常見的是用藤絲編織成帽子框架,再纏繞上黑色或紅色的細線,最後用各色寶石鑲嵌在上面組成各種或動物或花或象徵吉祥的圖案。但是作為皇后妃嬪們的頭飾,僅僅如此顯然不夠體現身份,所以鈿子就越做越奢華。

清朝的鈿子又分鳳鈿,滿鈿和半鈿。一般用細鐵絲纏上上好黑絲做成帽胎,會根據造型設計成方格紋、錢紋、長壽字、盤腸等各種吉祥的紋式,再以金珠、碧璽、翡翠、珊瑚、紅寶石、綠松石等眾多寶石來點綴,彰顯其貴氣。而鳳鈿更為講究,從正面看額鳳冠極為相識,在後面則是一個像箕狀的平面,並且設有鈿口、鈿花、鈿尾。因為鳳鈿的美輪美奐,後宮的鈿子多為鳳鈿,這就又根據身份地位來分出九鳳鈿、七鳳鈿、五鳳鈿等等,九為最,當然是屬於皇后這一級別的了。

朝冠和鈿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算是基本見不到的,但接下來這個我們應該都了解,那就是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髮簪。我們印象中的髮簪,一般為木質,造型也簡單,這就帶你看看後宮妃子們的髮簪如何。先說材質,當然以珍貴為主,常見的有白玉簪、青玉簪、金簪、銀簪、象牙簪、珊瑚簪或者乾脆就以幾種珍貴材料組合相結合的髮簪;再看樣式,除了一字髮簪,簪的造型也可以是多種多樣,比如寓意「福」的蝙蝠造型,寓意「壽」的桃子造型,寓意「囍」的喜鵲造型等等,都能在能工巧匠手裡體現出來,而隨著審美越來越挑剔,簪頭的面積也設計得越來越大,後來就發展成了簪花,那樣式就更是多不勝數,鳳頭簪、龍頭簪、珠花簪等等再怎麼華美都不為過;再看用途,因為簪子的實用,根據不同的插戴方式和插戴地方,有可以分矗枝花、扒枝花和壓鬢花等類型。

接下來就是流蘇,這個應該很多人都知曉,算是很傳統的一種頭飾了。其實就是在簪子的基礎上,再綴有珠穂金鍊珍珠等飾品,這樣人們戴上後,走起來會一搖一搖得,十分好看。在古時候,有個更為貼切的名字:步搖!一步一搖是不是非常形容非常到位。我們來細看造型,針挺:一般較為固定樣式,都是很細很長的針狀,這樣便於插戴在頭髮上,材質也是金和銀用的多;頂端:造型就多種多樣了,比如動物造型如鳳凰、喜鵲、蝴蝶、鴛鴦等,比如植物如荷花、三葉草等,還有一些類似字的吉祥圖案。材料也是金銀為主,再輔以珠寶玉石點綴;重頭的是珠穂,下墜的垂珠有一二三層不等,長短也不等,長的可以垂到肩膀位置,短的則到耳垂附近。垂珠以珍貴的珠玉寶石為主,也由非常講究的以黃金鏤空雕刻用來包裹寶石。

還要就是極為少見的扁方,你可能都沒聽過這是個啥。其實這算是滿族婦女特有的一種頭飾,滿族女子的髮式常見的是兩把頭,梳這種髮式的時候就可以用扁方橫貫髮鬢中間。我們看了圖片後,發現其特別像一把尺子,一邊設計成圓潤的半圓形,一邊設計成捲起的捲軸形方便捏拿,戴到頭上就像一條梁一樣橫亙在兩把頭之間。涉及到貴族用品,材質也就非常考究了,諸如金銀,翡翠、青白玉等都是最常見的材料,工藝上和髮簪類似,有鏤空、鑲嵌、組合等。扁方算是很有清朝特色的一種頭飾了。細看上圖所示的銀質鎏金扁方,長短不一,但都像是一幅鋪開的畫卷,紋路雕刻也是極其精美,拿在手中其實很有手感的。

最後就是金約了,算會清朝後宮中很常見的一種頭飾了,說白了就是我們現在髮帶。但在宮中,就是一條奢華精緻的髮帶。書中有講,在正式場合在,佩戴朝冠前,要先用金約把頭髮束好,就是綁結實了,然後再戴朝冠。但即便是藏在帽子裡面的頭飾也是要窮盡設計的,常見的黃金為底,鏤空雕飾出各種花紋來,再鑲嵌有各色珍珠寶石,可謂渾然一體美輪美奐。就比如上面這張圖片中的金約,金黃燦燦,其中一節和一節之間相接的接縫處,依舊使用了金累絲雲紋片來固定,而且在每一個金紋片上都綴有珍珠。再細看金約上的花紋,也是十分的精美,可以說就這麼一條小小的金約,也是價值極高。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吧,基本上清朝後宮裡的頭飾就講完了,當然肯定有諸多遺漏之處,但咱也不是歷史專家,僅作為歷史愛好者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服飾頭飾講完,下期仍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我們下篇文章再見,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