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劇《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人公「丁元英」對文化屬性的描述如下: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而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而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在劇中,也是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基本電視劇和小說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電視劇的臺詞是完全根據小說中的人物對話還原而來,我不知道小說的作者豆豆是不是也已經如同她所描述的主人公丁元英一樣,透視了社會的客觀規律密碼,所以提前預知了小說一定會被改編成電視劇,因為看上去小說的架構和人物對話更像是一個劇本。
丁元英和芮小丹本來已經計劃好了他們的未來:芮小丹辭去刑警的工作,跟著丁元英回到德國,然後在柏林的近郊,以丁元英借給芮小丹500萬的方式,買一所房子放置丁元英的音響,每日把音量開到聽力的極致,忘了自己是誰。當然芮小丹也聽從了丁元英的建議,準備成為一個扒拉靈魂的文學創作者。
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可能很多人會有所疑惑:為什麼在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計劃中,聽上去有點像是一個生意。
丁元英借給芮小丹500萬,買一個別墅,養著丁元英,芮小丹按3%的年息,到第15年一次性償還本息,一共合計725萬。經濟上相互獨立,感情上相互依存。芮小丹以丁元英的文化屬性思想為參考,創建一個強勢文化傳播公司,整合資源,埋頭寫書,寫劇本,然後出書,拍電視劇,用形象思維和影視藝術去揭示文化屬性和命運的因果關係。
聽上去有點感情摻雜著經濟利益的樣子,其實卻是最好的安排!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一對夫妻或者一對情侶,通常會礙著情面不談及金錢,最後分手離開的時候就真的不在乎了嗎?可能比誰都在乎,為了利益大打出手的事情屢見不鮮。
感情總會從激情到平淡,但是經濟關係卻能長久依存,經濟上的相互獨立,也是兩個人能夠平等對話的基礎。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讓丁元英和芮小丹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不隨著感情的深淺變化而變化,從而建立起長期依存關係的一種方式。一句話,這是:「讓我們在一起一輩子」的設計。這也是遵循了客觀規律的設計,沒有任何想當然的成分,也沒有任何誰依靠誰的成分,所以是一種強勢文化屬性的體現。
小說的最後,芮小丹沒能和丁元英實現他們的計劃,芮小丹香消玉殞,但是我寧願相信,這只是一個文學構架的需要,因為小說的作者「豆豆」,現在做的不就是扒拉靈魂,埋頭寫書,寫劇本,出書,拍電視劇的行當嗎?誰又知道」豆豆「的背後是否是真的」丁元英「呢?
一切看似無情,卻蘊含著最深的有情。這就像是天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就是天道,天道真的不仁義嗎?
天道不是不仁義,反而卻是最包容的,看似一切無情的設計,蘊含著最深的慈悲。
那我們普通人,也能夠開啟天道的密碼,通過掌握遵循客觀規律,成為一個人生的強者嗎?答案是肯定的。
要掌握、遵循客觀規律,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客觀規律。
什麼是客觀規律?歸根到底也是一句話: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何解?客觀規律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態勢存在,會隨著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就是客觀規律。
既然看不到、摸不著,又沒有一個固定的態勢去深入了解,那怎麼能說去掌握甚至遵循呢?這裡,我們引入一句佛經的話:一切法由心想生。
出自華嚴經: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就是說,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造作,一切結果,一切事物都是離不開人心的所思所想的,是一切事物起源、過程、結果的根源。
人心有一個固定的態勢嗎?沒有。人心會隨著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而隨時發生變化嗎?是的!
所以說,人心就是客觀規律的源頭。掌握了人心的客觀規律,你也就掌握了強勢文化的核心,掌握了天道。
在劇中或者小說中,誰算是掌握了強勢文化核心,掌握了天道的那個人呢?通過分析這個人,我們也許就能從他的所做所為中,了解到如何去遵循客觀規律,開啟人心人性的密碼。
答案當然是主人公:丁元英。
但是芮小丹是丁元英這種人都自配不如的人,為什麼芮小丹卻不是。
因為兩個人在不同的層面上。丁元英在人道中,而芮小丹卻是「天國的女兒」。
天國的女兒,是沒有人的貪嗔痴的女人,隨性而為,率性灑脫,當生則生,當死則死,在出世間法的角度上,丁元英不如芮小丹。在一般的認知中,出世間法自然比世間法要更高層面,所以丁元英自嘆不如芮小丹。
但是在世間法的角度上,芮小丹不如丁元英。因為丁元英能夠洞察人性。通過對人性的透徹認知,就能夠相對準確的預測人的行為方向,然後通過這種準確的判斷,在所有的時間節點上,用合適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推動事物向自己預估的勢頭進行。
理論上並不好理解,我們只能舉個例子,從丁元英在王廟村扶貧設計上來葉落知秋。
縱觀整部劇,我們可以看出,王廟村扶貧這件事情,從開始到結尾,都是全部按照丁元英的設計預想來的,基本上可以說的毫無差錯;這裡梳理一下:
1、整合王廟村的資源和運作方式。村民之間設置成獨立的經濟個體,從而自覺主動的控制成本。同時早法律關係上建立格公司之間沒有法律上的隸屬關係的模式。這是後面格律詩能夠以成本取勝和打贏官司的關鍵所在。
2、整合投資方,配置好股份比例。提前預知了馮世傑,葉曉明和劉冰三人可能會不聽指揮,所以引入了肯定會聽自己指揮的歐陽雪。歐陽雪之所以聽自己的話,是因為歐陽雪之前在買股票事件中建立了對自己的絕對信任。
3、在首都北京擺出架勢,租門面,開寶馬,北京格律詩音響專營店。這一切是為了讓樂聖的人看到,並且產生一種誤判。讓人摸不到他的真實目的,讓樂聖公司認為格律詩就是賣音箱配套樂聖旗艦和斯雷克功放的,在事實上建立一種格律詩、樂聖、斯雷克的依存關係,從而讓後面斯雷克引發貪心,成為格律詩的打手成為可能。
4、在柏林、巴黎和倫敦找好代理,出具代理證書,並且通過運作進行十大音箱的測評。這是迎合了中國人的心理,就是只要有國外的認證的,外國 人認可的,就一定是好東西,測評報告中格律詩和國外大音箱品牌相提並論,可以說格律詩的品牌知名度直接坐上了火箭飛到的頂點。
5、當北京格律詩音響店和國外代理、測評完成後,開始向樂聖公司提出每年1200套樂聖旗艦的意向。之前的寶馬車、音箱專賣店、國外代理和測評,讓樂聖公司產生格律詩主營方向為國外市場和國內高端市場的錯誤判斷,加上樂聖「沒有盾,只有矛」的盲目自信,從而讓樂聖最終同意了以低價進樂聖旗艦的目標。低價的樂聖旗艦+低成本的格律詩音箱,從而讓在展會中看起來不可能的超低銷售價依然在成本線以內。
6、北京音響展會上,突然打的超低價牌,由歐陽雪的絕對控股方對自己的絕對信任,讓降價沒有受到馮世傑,葉曉明和劉冰三個人的影響而順利的執行了 下來。這個過程是這三個人最大的機會,如果相信丁元英沒有退股,那麼後面就真的可以拔上井沿了,人生大翻身了。可惜由於三個人的不信任,還是掉了下去。我並不認為三個人是傻子或者不夠聰明,這其實是一個正常人的反應,誰會真正的完全放心的相信一個人呢?除非你看到了他之前展示過奇蹟。這個奇蹟丁元英向歐陽雪展示過,歐陽雪的絕對信任是可以預期的,但是這三個人完全相信丁元英就很難。所以三個人掉下去是大概率。
7、斯雷克出於自己的利益,給格律詩做了打手很容易預期。伯爵公司出於對未來市場預期,做出收購格律詩的結果,也是丁元英所規劃範圍內的事情。這個就需要很縝密的思維方式了,不僅需要思維縝密,還需要跳出整個事件,站在高處,去俯視這一切,從「只在此山中」拔高到「一覽眾山小」才有可能。這就提示我們思維必須要發散,必須要站在高處。
8、後來的官司、重組也都是在前面的計劃中已經安排好的,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這裡也就不再累述了。
通過對以上過程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出來,計劃的每一步,都是出自於對人心的精準計算,而對人心的精準計算,首先就要根據這個人所表露出來的種種信息來進行判斷,他的出生、他的成長過程,他的現狀、他的遺憾,他的追求,所有的一切,都會指向一個目標,就是人心有其規律可循。
人心看起來複雜,但是如果你看過足夠多的人,你就會發現,如果你對這個人的過去有一定的了解,加上社會文化的薰陶為參考,真的是可以比較精準的判斷一個人的行為趨勢的。這第一需要信息的完全準確,第二需要推理的科學合理。前導正確,那麼結果就大概率正確,但是也不會完全正確,因為什麼都有意外。這也是丁元英和韓楚風關於總裁一事不敢肯定下定論的原因。
丁元英所說的文化屬性,說到底就是一個人的人性,也就是一個人的當前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當前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是由這個人的歷史、社會、家庭的共同影響疊加而成的,有其規律性可循。
因為這個世界是「一切法由心想生」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人的所思所想決定的作為來決定的,那麼如果你能了解、掌握、遵循人性的規律性,對人性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那麼各種正確的判斷加到一起,就能足以成就你的預想計劃。
我們應當跳出以前的思維模式,從依靠某某人這個弱勢文化屬性跳出來,客觀真實的看待我們面對的事情,不要對任何事情任何人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從實際出發,從得到的真實信息中來做科學、合理的推理和判斷,做出任何決定都不拍腦袋不拍大腿,而是建立在準確的信息和科學的判斷基礎上,那麼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做到「順勢而為」這四個字。
那麼,您也一定可以做一個社會的強者,一個遵循客觀規律的強勢文化所有者,天道如是!
讓我們一起努力!
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