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常聽見老人愛說這句農村俗語老話,還是講的是嫌貧愛富的典型劣根性,馬上鈴鐺響,指過去騎著高頭大馬的富裕戶,才能有錢買得起馬,養的起馬,馬在過去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沒錢的步行,中產階級的騎頭驢就已經不錯,真真正正的有錢人,那是騎馬的。擱到現在是豪車的代名詞。
遇到這樣有錢的親戚,自然要多多來往滴,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對於愛富、媚富心理的大有人在,其實也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人家再有錢,也不會給你的,只不過說起某某跟你是親戚,好像面子上有那麼點光彩的含義。
像還有一句俗語「馬上銅鈴破,親戚無半個」這個不是跟馬上鈴鐺響,親戚通來往正好唱反調麼?
在過去騎馬跟現在開車一個樣啊,不但要騎,你還得要保養,只不過汽車燒汽油,換機油,馬呢是餵飼料,換馬鞍,換鈴鐺,鈴鐺在過去價格不菲,正宗的銅鈴鐺等同於現在大保養一次,家庭條件好的,自然要按時換生嶄新的銅鈴鐺,證明買得起車,就要保養好,而條件一般的,只能使用破鈴鐺湊合著帶了,也側面反映家庭條件堪憂,親戚來往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世人紛紛說不齊,他騎駿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餘,這些民間俗語都是說明一種態度,對於任何的事物,都要兩面看待,沒有什麼絕對的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