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對老人的真切關懷

2020-12-12 中華網河南

近日,兩則關於老人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

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

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之後他將藥品空盒子其中一面剪下來,在三個圖標後面各貼一排,再畫上圈圈代表要吃的顆數,便於老人理解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因太陽和圈圈看上去像雞蛋,醫囑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這兩件事在網上都收穫了許多讚揚的聲音。其實措施本身算不上複雜,真正難能可貴的,是瑣碎細節中體現出的用心和根據實際需求作出的人性化變通。

老年人是弱勢群體,高齡獨居和病弱不識字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勢必會面臨更多困難。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記憶力衰退、活動更加不便,對信息的接收理解能力也不如年輕人。這種情況下,如果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或者沒有其他親人,一旦發生什麼意外難以求救,就可能會耽擱救助和治療,甚至釀成悲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5億,佔總人口比例達18.1%。而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如何更好地關懷老年人,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做法,不失為一種切實站在老年人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示範。通過用水量進行預警,既易於操作,也不會打擾到老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從新聞中看,除了智能水錶,當地還在獨居老人家中安裝了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應對長時間不出門、忘記關火等問題,反常情況均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及時反饋,並「召喚」人員前來看望。要做到上述種種,顯然不是一日之功,而需要技術支撐、資金投入、人員配套等協力推進,才能讓老年人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安全便捷,除了宏觀上的努力之外,個體層面的善意也必不可少。如果說,安裝智能裝置以保障居家養老,代表了讓技術服務於人的理念,那麼手繪醫囑則讓人們看到了老年人更細碎、更隱秘的困難。不僅僅是這件事,如果將目光從智能化大數據覆蓋的人群移開,我們不難發現,還有很多老年人被攔在各種門檻之外,文字醫囑只是其中一項。這個「攔路虎」,可能是上公交車需要出示的健康碼,可能是激活社保卡時進行的人臉識別,也可能是複雜的醫院預約掛號系統……或許,很多機構和工作人員應該從這份真誠的「公雞下蛋圖」中學到點什麼。總有些事,是僅靠技術解決不了的。讓技術服務於人,和讓技術更好地服務於所有人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

因此,在感慨暖心之餘,類似事件也應該帶來更多啟示。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目前並不普遍,「建議全國推廣」「增加長時間用水監測選項」的熱烈呼聲,一方面說明公眾對改善老齡人口生活條件和安全狀況的問題更加關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智慧養老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呼喚更精細的管理,覆蓋到更多地區,讓更多老人從中受益。(孫 曉)

相關焦點

  • ■議論紛生 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
  • 智能水錶 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原標題:智能水錶 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最近,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轄區內的1200多名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上了智能水錶。
  • 智能水錶、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最近,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轄區內的1200多名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上了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們就會接到「警報」,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這個聰明的水錶引發了熱議,網友們表示,值得全國推廣。
  • 智能水錶為獨居老人帶來科技的關懷
    近日,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此外,江蘇路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利用「智能水錶」的科技來守護獨居老人,這種科技的實現值得令人點讚。
  • 這幅畫風清奇的「公雞下蛋圖」,刷屏了!
    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藥盒下的小圓圈看著像是雞蛋,這幅暖心「服藥圖」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公雞代表早上,太陽代表中午,月亮代表晚上,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者兩個圓圈,代表著吃藥的數量。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記者了解到,這幅手繪醫囑是王友帆為一位老年病患陳阿公(化名)準備的。
  • 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醫患情深溫暖整個網絡
    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醫患情深溫暖整個網絡 2020-12-10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
    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藥盒下的小圓圈看著像是雞蛋,這幅暖心「服藥圖」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王友帆手繪醫囑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記者了解到,這幅手繪醫囑是王友帆為一位老年病患陳阿公(化名)準備的。家住三門縣浦壩港鎮赤坎村的陳阿公和老伴陳阿婆分別83歲和78歲,兩個人不識字,藥品的種類又比較多。
  • 急診科醫生的「公雞下蛋圖」火了!
    急診科醫生的「公雞下蛋圖」火了! 近日,一位急診科醫生的手繪「公雞下蛋圖」火了!
  • 暖心醫生手繪公雞下蛋圖提醒老人吃藥
    近日,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醫生王友帆的手繪醫囑走紅:公雞、太陽和月亮分別代表早晨、中午、晚上,空藥盒和下方的圈圈代表每種藥要吃的顆數。這幅手繪醫囑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是王醫生特意為他的一位不識字的老年病患準備的。
  •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這張「公雞下蛋圖」火了!
    這張「公雞下蛋圖」火了!△醫囑左邊從上到下畫有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每個圖案右側都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兩個小圓圈。
  • 下蛋公雞 公雞中的戰鬥機
    近日,浙江省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王友帆的手繪醫囑圖刷屏朋友圈,這幅圖畫了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上一個或者兩個小圈圈,代表要吃幾顆藥。因為以公雞開頭,而標籤下的小圓圈看上去像雞蛋,這幅畫被網友們戲稱為「公雞下蛋圖」。
  • 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獨居老人「四件套」上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通過智能讀水錶儀的狀態、關注獨居老人的生活安全這個好主意,這兩天可算是火遍全網了。不僅僅是智能讀水錶儀,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嵌入的新功能,還包括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這幾大法寶。李春是獨居老人張阿婆的結對志願者,每隔兩三天就會上門和阿婆聊聊家常。不過,她一個人要負責五戶老人的生活安全,有時難免會分身乏術。好在,現在她有了「小幫手」。
  • 爆笑校園:「魔王下蛋」震驚蝙蝠妖?孫蜈蚣:公雞下蛋酷斃了!
    爆笑校園:「魔王下蛋」震驚蝙蝠妖?孫蜈蚣:公雞下蛋酷斃了!孫蜈蚣看著書房裡面放著一大疊武功秘籍,經過一個小時的挑選,最後才拿到一本紅色的小本本。方丈看到之後,很激動的告訴孫蜈蚣,這一本武功秘籍一旦學會了之後,將會散發出鏗鏘有力的效果。孫蜈蚣聽到之後,頓時有種要尿崩的感覺。
  • 這幅畫風清奇的「公雞下蛋圖」,刷屏朋友圈!
    每個圖案右側都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兩個小圓圈。因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而太陽和標籤下的小圓圈看上去像是雞蛋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王醫生為什麼要畫這幅醫囑?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 公雞會下蛋?母雞也打鳴?專家:雞或出現「性反轉」
    ——一隻公雞的自述公雞的主人況大爺也發現了這個變化,「它的雞冠有點變幹了,成了白色,以前都是紅的。再後來,它的叫聲都有點轉母雞樣了,咯咯咯咯咯……」而接下來,這隻公雞不光變成了母雞的樣子,關鍵是還開始下蛋了。
  • 黑科技助老,人民日報點讚:獨居老人家裡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就是它——智能水錶! 水錶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就會有人上門看望 智能水錶的功用其實很簡單 通過讀取水錶數據 然後聯網接入街道的「一網統管」平臺 一旦數據異常,就會觸發警報 ——當獨居老人家中
  • 這幅畫風清奇的「公雞下蛋圖」,把我暖到了
    每個圖案右側都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兩個小圓圈。因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而太陽和標籤下的小圓圈看上去像是雞蛋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王醫生為什麼要畫這幅醫囑?王醫生立即給阿公做了局部清創,並和他約定,12月7日來醫院換藥。但到了那天,因陳阿婆身體不適,老兩口並沒有來。12月8日一早,王醫生帶著給陳阿公新配的兩種免費藥,上門探訪了老兩口。但由於陳阿公和陳阿婆兩人都不識字,文字醫囑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怎樣才能讓老兩口準確掌握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讓王醫生犯了難。
  • 上海街道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12小時讀數低於0.01m³系統自動...
    上海街道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12小時讀數低於0.01m³系統自動提示居委 2020-12-06 2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昌吉市97個小區免費安裝智能水錶 (圖)
    關注公眾號網上繳納水費 足不出戶享受指尖上便利昌吉市97個小區免費安裝智能水錶中國昌吉網訊(記者劉新新、通訊員張桂香)「以前每季度我都要去水務公司繳水費,現在家裡換上了智能水錶,隨時隨地都可以買水、查看用水情況,省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