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靠老人宣揚、父母示範、子女繼承!

2020-12-19 騰訊網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

子女要繼承家 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

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老人道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 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 宣揚家風,讚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不要管閒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子女的事不要幹涉,放手讓位給後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

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 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紮根,庇蔭子孫。

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父母道

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或者兒女缺乏。

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係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係很大,是否福德莊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 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

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夫妻道

整個家庭的建立都是以愛為根,沒有愛無法建立家庭,愛是成家的第一條件。

博愛無條件:不管人,不束縛對方。給對方自由權。

夫妻之間要做到相互補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本來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記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認真把事情做好;反過來,丈夫也要這樣做。對方做不到的自己補上去。這就是互相補漏。

成家後,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領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兒女,就是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後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丈夫多照顧嶽父嶽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給老人買東西,應該是女婿親自給嶽父嶽母,媳婦親自送給家公家婆。

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陰陽各有其位。男子以剛正為本;女子以柔和為本。「剛」是不動性(不發脾氣),「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剛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剛正,名詞雖然不一樣,精神卻是一樣。

夫妻鬧矛盾,一是違背天地賦予的恩;二是違背父母賦予的情;三是違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緣。違背生命本分的因緣,生命就失去正報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夫妻道,也就是陰陽道, 夫義婦順,陰陽氣順,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還能家齊,子孫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樂。

丈夫道

男子漢大丈夫要說話算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說到做到。

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有私心就會暗中做違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煩惱,這種人不是好男人。

「剛」是不但不打人罵人,而且被罵也不回答、不反駁、不煩惱, 被罵也不動性(不發脾氣)才是剛。順逆當頭,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丈夫則勇於承擔一家的責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過錯反過來自己生慚愧心。

為人丈夫,要從「三綱」上定 住位,三綱是指性綱、心綱、身綱;不動稟性(不發脾氣)為性綱;不起私慾為心綱;沒有不良嗜好為身綱。生氣是性綱倒;罵人是心綱倒;打人是身綱倒。「綱」是領的意思,必須要把女人領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兒女。

男人是一家的棟梁,要能明理,有志氣,心胸寬廣坦蕩,領妻不管妻,要想媳婦孝敬公婆,男人一定要先敬嶽父母,如果男人都做不到公平對待雙方父母,又何來要求媳婦能做到。

如果男人做到位,則家中少災難;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則家中多災多難。

妻子道

女人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

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緣。

如水一般隨圓就方,合五色不與萬物相爭,處在最低的地 方,低矮就下,常認不是,是為女人的本分。

女人多事,男人無聲;女人不柔,家財不旺。

不要剛暴,不要急躁,不要羅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應助夫不累夫。

女人有三婦:悍婦、弱婦、媳婦。 女人剛暴,管著男人,精神上欺壓男人,說話像打雷一樣,叫悍婦。這種家庭陰盛陽衰,丈夫會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來的小孩也不中用。

女人什麼事也不做,全部依賴丈夫、依賴父母,叫弱婦。女人好吃懶做,怨天憂人是一家的掃把星,悍婦和弱婦都不是媳婦。

媳婦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對人平等、和氣,齊滿一家的福氣。

媳婦當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樂,意為根,託滿家,和顏悅色。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兒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無內顧之憂,能報效社會,立身行道,揚名顯親。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會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業。才能家道長久,福祿長享。

一個家庭是否安樂,是否安靜,是否興旺發達,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個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貴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滿。

婆媳道

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裡,如同母女。

道在恩義並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合分居另過,家庭分崩拆離,家道不興。

婆婆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

婆婆是早來的,一切事務全都明白;媳婦是晚來的,一切事務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婦領到道上,待媳婦如女兒,不知道的告訴她,指導她,不得作難。

本來媳婦就不是婆婆生的, 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揚短處,或以大壓小,用脾氣來管她,說話總種惡因,婆媳哪能發生好感情?

每個家庭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裡,家婆應疼愛兒媳婦如同疼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方式去對待她以後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

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

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後,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

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孝敬公婆,日子準能發達。 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霜,皆不能長久。學道不是要求別人,而是為了完善自己!

相關焦點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新規有變,老人贍養更難了
    有些老人真的是付出全部心血才勉強夠得一所房子。老人終歸會百年,那麼在百年之後,房子的歸屬權屬於誰呢?必須要自己的子女繼承嗎?2021年新規有變,子女不再是唯一的繼承人選。 也正是靠著這份家產,韓爺爺拉扯大了4個子女。
  • 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
    什麼樣的家風,什麼樣的孩子。好的家風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歲月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沉靜溫潤,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一個人在家庭中尊老愛幼,謙虛謹慎,嚴格自律,那麼他在單位裡、社會上也必然能夠表現良好。
  • 明年起,繼承父母的老房子,統統按「新規」執行,子女爭也沒用
    但就是這樣的情況,導致老人去世後,子女們為了爭奪遺產,爭奪房子的歸屬權,而大打出手。這樣的情況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但誰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繼承的財產。有句老話說得好,「親兄弟,明算帳」,一對兄弟小時候再親,結婚後終歸是有了家庭的隔板,爭奪遺產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 家道(深度好文)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福。 看懂這10個家道,家庭方能幸福,兒孫才有福氣!
  • 明年起,繼承父母房子統統按「新規」辦!子女不必再爭了!
    隨著作為遺產繼承的房子數量越來越多,房子如何分配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話題,尤其是非獨生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間因為分房不均而大打出手,養女、養子沒有血緣關係而被排除繼承之外,一套房子平均下來在300萬左右,多分一點以後的日子就好過一點,距離《民法典》正式實施還是18天,從《民法典》所立新規來看,子女繼承父母房子已有「變數」了:
  • 頭條||【家風家訓館】來自基層的最美「和」聲---高臺縣各鎮、部門...
    城關鎮新建南村社區張文娉家庭家風家訓:孝敬老人,嚴教子女;尊老愛幼,親穆存心。新壩鎮曙光村張翠琴家庭家風家訓:家裡有長壽的老人是子女的顏面和福氣,要孝老愛親、夫妻和睦,科學教子,團結鄰裡、勤勞致富。駱駝城鎮果樹村楊秀珍家庭家風家訓:成功開端在於年幼之時,而年幼之時在於家庭端正。自己的事自己幹,自己的天地自己闖,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百年家風:王家人的一盞心燈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第二期,小新給大家帶來的是定海白泉王家的故事。王有利家族家風:崇學重技,孝親睦族導讀白泉協成王氏家族,是歷史上的一大名門望族,文風昌盛,家風敦厚。王氏後代發揚光大先輩懿德善行,砥礪前行。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三期|楊雯:家風,潤物細無聲(外三章)
    家風家訓故事家庭是最溫暖的港灣,也是每個人最初的起點,一個家庭的家風、家教、家訓,影響著和幫助著人一生,為幫助青少年兒童、家庭與社會共同學習進步,講好普通家庭的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共同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品質
  • 安徽蕪湖:傳承好家風,火龍街道四聯社區舉辦好家風巾幗大宣講!
    在生活中,她尊老敬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優秀傳統。在組織上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不怕苦不怕累,懷揣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信念,默默奉獻。孫國霞同志堅持用實際行動照顧老人,每周至少一次去父母親家看望照顧他們,公公和她住在一起,多年如一日的照料他,她都把好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人說,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
  • 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不連累子女,是父母最大的溫柔
    湖南武岡一獨居老人身患癌症後,自己挖坑鑽進洞裡等死。據了解,該老人身患淋巴癌全身疼痛,子女又都在外地打工,而且幾番治療都沒有治好,為了不拖累子女,才想出鑽進洞裡等死的辦法。其實,這個新聞最令人心酸的不是獨居老人挖洞等死,而是那句"不拖累子女"。
  • 患癌老人挖坑等死:最怕拖累子女,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湖南省武岡市,一位身患淋巴癌的老人為了不拖累子女,選擇了用「挖坑等死」的方式尋求解脫。死都不怕,卻怕拖累子女,這是多少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02不想拖累子女一般來說,無依無靠才會產生輕生的念頭,可據澎湃新聞報導,老人一直在北京跟著兒子生活,幾個兒女工作好,對他又很孝順,根本不存在「老無所依」的情況。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當代家風培育研究
    我國自古以來十分注重傳承尊老愛、仁愛和諧的傳統美德,追求父慈子孝的家庭氛圍,「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注重家庭美德建設。傳統家風教育特別重視「孝悌」,將孝看成是百善之首,「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要求子女對父母要孝順,父母有做的不對的地方,要求子女勸父母改正。
  • 巡迴| 兄妹七人不養老 法官巡迴「曬家風」
    巡迴 | 兄妹七人不養老 法官巡迴「曬家風」 2020-11-06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感恩父母•弘揚家風|平凡生活蘊真情 孝老愛親傳佳風
    感恩父母•弘揚家風|平凡生活蘊真情 孝老愛親傳佳風 2020-12-22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家風」浸潤古城萬千家庭——西安市「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
    在「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之「好家風進萬家」寫春聯、送春聯啟動儀式現場,書法家們揮毫潑墨,以推進廉政文化、弘揚家庭美德、樹立好家風為內容執筆而書。一副副洋溢著家庭文化、廉政文化的春聯,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了優良家風家訓,體現了當代家庭文明風採。
  • 【市民雲解讀】父母房產給子女,怎樣最划算?贈與?繼承?買賣?
    【市民雲解讀】父母房產給子女,怎樣最划算?贈與?繼承?買賣? 房產是每個家庭最大的一筆資產很多網友在後臺問小云:父母要把房子給子女
  • 父母100萬的房產給子女,繼承、買賣、贈與、哪種方式最划算?
    轉讓有三大形式:1.繼承;2.贈與;3.買賣,這三種方式來看,繼承是比較好理解的,而贈與和買賣相對比較複雜。很多人對於應該將房產贈與還是買賣給子女,分歧較大,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好好揭秘其中區別。
  • 獨生子女到底能不能繼承父母房產?外甥侄女也能繼承遺產...
    2021年,繼承父母房產按新規 《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實行,其中就對父母的房產如何通過繼承的方式轉讓給子女們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在這些規定中,有不少內容是結合當前的情況提出的新規定。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想要立遺囑的人一般都是年邁的老人,年紀大、行動遲緩和不便成了很多老人立遺囑的阻礙。新的繼承規定,增加了兩種合法有效的立遺囑方式:錄像遺囑和列印遺囑。這可就減輕了老人們的很多麻煩事兒,例如很多老人不識字、年老了認識不清,可以錄像。
  • 父母的房產過戶給子女,哪種方式最省心?儘量別選贈與和繼承
    很多家庭現在或者將來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將房產過戶給子女,也算是將大部分家庭最值錢的東西留給子女。根據大部分人的想法,父母的房產過戶給子女肯定是贈與或繼承最好,畢竟贈與和繼承父母的房產是天經地義的。那麼父母的房產過戶給子女選擇哪種方式最省心呢?是贈與或繼承嗎?根據筆者多年房管局辦理過戶的經驗,和房管局對過戶方面的規定。筆者建議儘量不要選擇贈與過戶或繼承過戶。
  • 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別人父母孤獨老去!
    後來子女聽到一些傳言將保姆強辭了。」曹爺爺教師出身,還是書法名家,經濟獨立,保姆費由他自己承擔。因為滿意,老人主動給保姆漲了工資。去年曹爺爺做手術,還額外給了8000,以防萬一。今年3月,曹爺爺的老伴先走一步。老人好不容易走出悲傷,前不久,大兒子突然把保姆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