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8月3日電 據北京晚報報導,被譽為「科普漫畫第一人」的著名漫畫家繆印堂於7月31日晚9時去世,享年82歲,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曾獲中國漫畫最高獎《金猴獎》,其作品《四大發明的反思》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繆印堂曾說:「假如有來世的話,我會再選擇漫畫這條人生之路。」
繆印堂先生 閻彤攝於2010年1月28日
繆印堂1935年1月出生於南京。1956年起先後在《漫畫》雜誌、中國美術館、《文藝研究》、《民間文學》等單位工作。1981年調中國科普創作研究擔任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曾先後在《漫畫》雜誌、中國美術館、文化部文藝研究院及中國科普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副主任、《漫畫月刊》高級顧問、《漫畫大王》顧問、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客座教授、河南大學客座教授,為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
1951年,16歲的繆印堂在《時事畫刊》上發表了處女作,這是在讀中學的他為了志願軍抗美援朝而創作的漫畫《昨天、今天、明天》,這樣一幅小小的漫畫讓繆印堂走上了漫畫之路,繆印堂將這幅畫稱作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後來他做了學校美工隊的隊長,辦了美術黑板報,小有名氣,《新華日報》等報社辦活動時常找他去畫畫。高中畢業後,因為大學沒有漫畫專業,而是加入了《漫畫》雜誌社,開始了專業的漫畫創作之路。
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繆印堂基本從事一般漫畫的創作。每次看到高士其和豐子愷先生的作品,都會愛不釋手。這兩位前輩可以說是他的啟蒙老師,雖沒有見過面,但他們的作品一直指引著繆印堂走上了科普漫畫之路,使他想到用漫畫這種藝術手段來傳播、普及科學。南京開明書店出版的《中學生》與《開明少年》兩本雜誌為繆老開啟了熱愛科普之門,他少年時代接觸過科學文藝、科普知識類內容,經常在書店裡流連。在《少年無線電入門》一文中,他又發現漫畫可以作為插圖,讓科學知識更加生動。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復刊的1979年,繆印堂有幸成了雜誌作者隊伍的一員,經常為其創作科學漫畫。《知識就是力量》也曾連續幾期發表他的「科科」系列科普漫畫。那時候,他和編輯都希望漫畫主角「科科」可以從青少年一直畫到壯實的小夥子。
繆印堂先生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發表的「科科」系列漫畫
繆印堂先生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發表的「科科」系列漫畫
繆印堂先生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發表的「科科」系列漫畫
繆印堂先生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發表的「科科」系列漫畫
1981年,當高士其先生倡議成立中國科普研究所後,繆印堂便投身於他的旗幟下,開始成為專業的科普漫畫工作者。繆印堂退休後仍在研究如何讓科普和漫畫相結合。繆印堂曾說,通過這些年的藝術實踐,也讓我深感科學的發展需要傳播,科學的傳播需要藝術的翅膀,特別是當科普的對象是青少年時,要接近他們,就應該讓科學注意自己的面貌,只有更親切、可愛、可信,才能成為他們的益友。
漫畫家左川與繆印堂相識40多年,據他講述,繆印堂從小沒有學過畫,完全是自學,十五六歲的時候投稿漫畫被愛才的米谷先生賞識。學生時期,繆印堂「因為生病的原因,手術拿掉了下頜,吃飯上只能吃些軟的食物,睡覺的時候躺下常常會呼吸困難,因此總會坐著睡,他生活上有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困難,但是他人非常樂觀」。
中國科普研究所姚利芬透露,繆老一直希望編一本《中國科普美術精選集》,因為科普美術多年來一直也沒有這樣一本集子,所以老先生一直叮囑我們做好這件事,去年開始形成這個想法,今年開始做,這個項目也算是老先生的遺願。他一直關心科普漫畫的發展,希望科普漫畫後繼有人。
在作家安武林眼中,繆印堂先生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會很清晰地讓我們看到,什麼人對他的作品作過修改,什麼人耳提面命給他有過幫助,什麼人給過他良好的建議等等。他的這種溫暖在今天不大能看得到了。」很不幸的是,小時候的一場骨髓炎差不多使他痛苦了一輩子。他做過好幾次手術,臉有點變形,變得像一幅漫畫。更重要的是,他在吃的方面幾乎受盡了折磨。但是,這個樂觀的人,竟然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個美食家。他的漫畫作品中,有不少是表現地方小吃和美食的。你要是說起他喜歡的名菜,他肯定是滔滔不絕,甚至比他談漫畫還要精神。 在安武林看來,繆印堂先生雖然年紀大了,但他沒有很多老人固執的脾氣。他喜歡接受新生事物。什麼流行什麼暢銷他都要看看聽聽。有時候你都會感到驚奇,他從來不拿「我們那個年代」或者「我們漫畫的標準」等封閉的觀念來考量今天的生活和今天的藝術。音樂、卡通、DVD、小說、旅遊,五花八門,都是他的鐘愛。
繆印堂先生漫畫作品欣賞:
水墨漫畫作品《志在千裡》
《繆印堂科學漫畫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