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森林的原住民向來以大自然為伴,對許多原住民而言,編織活兒仿佛是自小的必修課,信手拈來幾張葉片,手腳麻利地左穿右疊,就能耍魔術般編出有模有樣的手工藝品或頭飾衣物。除了編織,他們當中有的還善於將木頭雕刻成面具或藝術品,用竹藤製成筐籮、捕魚工具、籃子、收納盒等。看似簡單的手工藝品,其實都反映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不妨透過這些手工藝品,來窺探原住民的世界。
關於這座大象神靈的木刻雕像有個饒有趣味的傳說:有條小蛇跑進了一位老奶奶的耳朵裡,讓她感到十分不舒服,後來她想出一個點子,把大象的鼻子砍下來,最後蛇因為嗅到鼻子腐爛的味道而跑出來,老奶奶也就痊癒了 。
不少原住民開始著手雕刻木製藝術品並銷售給外界人士。
原住民會在重要的祭祀儀式或節慶活動中戴上木製面具來跳舞。
雕刻工具。
大部分居住在吉隆坡的人或許並不曉得,毗鄰國家博物館有間規模相當的原住民手工藝術博物館(Orang Asli Craft Museum),裡頭展示了許多原住民的日常工具和手工藝品,例如捕獵工具、面具雕像、樂手、服飾與飾品等等。
為了更全面地介紹原住民的手工藝品,菜菜今次來到原住民手工藝術博物館,原住民小鋪並沒有實體店鋪,全靠志願者鼎力協助,原住民素來擁有豐富瑰麗的文化和精湛的藝術才華,然而由於缺乏各界的宣導和教育,許多人並不曉得原住民的手工藝與木雕原來如此精湛,甚至連原住民本身也會忽視自己的文化。為保留傳統手工藝和改善原住民生活,麗塔一直鼓勵原住民著手編織手工藝品,並從旁給予意見。
原住民與城市人對於色彩的審美和要求不同,往往會偏向製作一些色彩繽紛的包包。「曾有原住民問我,姐,城市人都不喜歡彩色嗎,我就向他解釋,不,城市人的生活環境已經充滿色彩了,所以都會比較喜歡淺色或素雅一些的物品。」
原住民小鋪(Gerai OA)的攤位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
藤製「小貓球」。
可用來盛放小物件或乾糧的容器。
原住民巧手編織的彩色錢包與容器。
原住民手工藝品暗藏意義
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的原住民擁有很多神靈(Spirit),「這得看原住民的生活環境,例如瑪美裡(Mah Meri)逐水而居,就有很多與河流、水有關的神靈,倘若在別的地方,還會有土地和森林的神靈等等。」
以瑪美裡為例,每年特定時間,他們便會舉辦祭祀儀式,而木製面具主要是他們在重要節慶中舞蹈時所用,象徵著他們的祖先,不僅反映了獨特的傳統信仰,也可以看出原住民精湛的雕刻技藝。如今,有的原住民也開始製作並銷售這些木製面具給外界人士。
原住民的現狀和問題:「原住民的手工藝向來都取材於大自然資源,然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森林遭到大幅砍伐,原住民很難再找到這些材料來製作手工藝品。」
每個手工藝品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意義。
「原住民內部忌諱發生衝突,因為這不僅會影響人與人的關係,還會引起神靈的不滿。因此,當內部出現糾紛時,領導人就會把發生爭執的兩人叫過來,吩咐兩人找出這隻手鐲的開始和尾端。」
原來,這「手鐲」由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手藝製成,並無斷痕。她說,這手鐲的原理就好比一場糾紛,沒有所謂的開始和結束,大家源自一體,就必須團結一致。
看似很普通的手鐲,卻暗藏著勸導原住民團結一致的教育意義。
由孟光(Mengkuang)葉編織而成的包包。
竹製筆筒的表層刻有獨特的曲線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