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國武裝力量發展如此成功,美國拿什麼應對

2020-12-14 騰訊網

俄媒:中國武裝力量發展如此成功,美國拿什麼應對

最近,俄羅斯媒體《側面》網站發表了一篇有關於中美軍事力量的文章。其中俄媒認為,中國最近幾年的武裝力量發展得非常成功,以至於可以毫不誇張地稱,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軍事強國。此前,中國可以的軍事力量可以守衛國土,如今更加先進的武裝力量,讓美國擔憂。

曾經強大的美國海軍,已經在數量上不佔優勢,俄媒強調,美國海軍大概有300個作戰單元,然而中國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雖然質量上,美國略勝一籌,但美國無法把所有兵力集中在太平洋,其他盟友還需要美國來維持。

美國的海上優勢已經不多,空中武裝力量也無法制霸。中國近年來,發展了很多新系統,在單架飛機上的質量和美國縮小了差距,至於無人機領域,中國也是蓬勃發展,運用到各種領域。中國不尋求在世界各個範圍內建立空軍基地,只要能夠在太平洋執行任務就行,尤其是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方面,中國非常出色。

至於核領域,俄媒表示,中國的核武器也不可小覷,能夠打到美國約有100多枚,而且這還是單彈頭,如果換成分導多彈頭,數量要翻幾倍。如果中國繼續增加飛彈,那麼核彈頭會進一步擴充。

美國應對方法只能是利用協議約束,想要中國加入核軍控談判。但這種想法,從一開始就無法實現,中國已經表態,不會參加此項談判,除非美國和俄羅斯能夠把核武器消弱到同一水平。

最後,美國能夠佔優勢的,也只有網絡能力。美方一直不斷發展數位技術,用來保障軍事指揮和數據交換的優勢。這樣可以幫助美方,展開多兵種協作。這些兵種可以實時接收和傳遞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斷。

這種網絡應用,美國是先驅者,但也在開發和摸索階段,至於此優勢可以持續多久,不得而知。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俄媒:美國「甩鍋」中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抗擊新冠肺炎)俄媒:美國「甩鍋」中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中新社北京5月2日電 美方近日針對中國的汙名化行為引發俄媒普遍關注,多家俄主流媒體對其抹黑中國的企圖進行駁斥。評論員康斯坦丁·謝平在文中指出,全球肆虐的疫情正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安全,衝擊多國醫療衛生體系,重創全球經濟發展。為了抗擊疫情,各國在加快疫苗及藥物研發力度基礎上,更需構建一種以人文本、攜手抗疫的哲學思維。文章稱,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生命至上」的抗疫原則。
  • ...批准新造兩艘「宙斯盾」艦,日媒:將促使中俄進一步發展武裝力量
    但日本安全專家表示,這可能會促使中國和俄羅斯,有理由進一步發展武裝力量,很可能破壞戰略穩定。 日媒還稱,再添加兩艘新艦,日本海上自衛隊「宙斯盾」艦數量將增加到10艘,僅次於美中兩國海軍,日本防衛省還表示,目前尚未決定這兩艘新的「宙斯盾」艦在何處執行任務,並且是否會為新艦添加更多功能,例如反潛能力,以作為「自衛」措施。 此外,日媒還表露出對高超音速武器的擔憂,認為傳統的攔截手段在這種速度超過5馬赫的新式武器面前將會失效。
  • 俄媒:無論是誰領導美國 中國的挑戰都是無解的
    拜登呼籲組建反華集團遭俄媒嘲諷:無論誰領導美國,中國的挑戰都是無解的[環球網軍事報導 記者 陳振宇]據「今日俄羅斯」網站12月29日報導稱,拜登日前在一次講話中呼籲建立反華聯盟以遏制和孤立中國。然而報導認為,此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和即將上任的拜登都不明白,中國是一個已經深深融入到全球經濟體系的經濟超級大國,即便是對美國的盟友們而言也同樣如此。報導強調,無論在位的領導人是誰,美國的外交政策都總是顯現出明顯的理想化色彩,而非現實主義,因此「中國的挑戰並沒有直接的答案或應對方案」。
  • 揭秘白俄羅斯武裝力量
    1992年12月31日,白俄羅斯先後成立西部和西北作戰指揮部,科茲洛夫斯基上將成為白俄羅斯第一任國防部長,明確了國防部對武裝力量進行總體領導,負責武裝力量的建設、發展和訓練,確保完成武裝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任務。1994年,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決定繼承原蘇軍的傳統,確定每年2月23日(原蘇軍建軍節)為白俄羅斯保衛者日(建軍節)。至此,標誌著白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組建基本完成。
  • 南海到底發生了什麼?美軍偵察機密集飛抵,俄稱4架P8A貌似很緊張
    近年來,美國頻頻滋擾南海,先是雙航母借演習之名煽風點火「攪局」,後又不斷派軍機偵查巡航挑釁。眾所周知,當前在中方和東協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向好發展。而在此形勢下,美國蓄意派重兵在南海有關海域進行大規模軍演,炫耀武力,完全是別有用心。
  • 俄媒:中國並不好鬥,美國如果想要開戰,很可能會給美國帶來災難
    俄媒:中國並不好鬥,美國如果想要開戰,很可能會給美國帶來災難 2020-12-22 16:31:23
  • 俄新型雷射武器意外曝光……
    聽專家分析俄國防部作戰訓練會議: 本年度所有作戰訓練高質量完成 據俄媒14日報導,俄國防部官網發布消息稱,國防部首次舉行了作戰訓練會議。其主要目的是總結俄羅斯武裝力量指揮機關人員的活動結果並討論先進的訓練方法。
  • 俄媒文章:中國沉穩應對新冠疫情體現大國擔當
    來源:參考消息俄媒文章:中國沉穩應對新冠疫情體現大國擔當參考消息網3月22日報導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3月20日發表文章稱,新冠病毒疫情不僅不會摧毀中國經濟,還會提高其國際地位。「鄰國」並不急於彼此提供幫助,但中國為歐洲運去醫療物資。中方還向疫情嚴重地區派去醫療專家。文章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引發世界市場崩盤。能源價格跌跌不休。很多國家效仿美國降息,但卻沒有明顯效果:市場一如既往還在下滑。中國則把極大精力用在大規模抑制病毒方面,這才是根本舉措。
  • 《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解讀
    2013-04-15 14:29:52侯小河: 面對這些威脅,中國武裝力量怎麼辦?怎麼樣去應對這些安全威脅?這是第三段,確定了中國武裝力量的使命,或者說是任務。有幾句話叫「立足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著力要解決和平時期武裝力量的運用」,就是說不光要準備打仗,而且和平時期也要用。這是兩條非常重要的表述。應對局部戰爭這個說法——什麼叫局部戰爭?
  • 日媒眼中的軍事強國排名,美國穩坐龍頭,我國名次出乎意料
    從全球來說,中美俄都是公認的軍事強國,在各大軍事實力排行榜中,中美俄都是穩坐前三甲的,然而此前,日本媒體公布了一項軍事實力排名榜單,引發熱議。該榜單毫無疑問地把美國排在了第一,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中國被排在了第二,而向來排在第二的俄羅斯卻被放到了第三的位置。
  • 美軍間諜盯上中國航母!俄媒:美海軍在中國沿海活動引起韓國關注
    圖為 中國航母山東艦俄媒衛星社報導美國間諜盯上了中國航母,有意思的是,俄媒強調,美國海軍在中國沿海的活動引起了韓國人的關注。但沒有人會否定,中國將成為未來的航母大國,中國正在建造的新航母或將讓全球軍事觀察人士感到驚訝,因為從建造一艘蘇式滑躍起飛的航母到建造一艘直通甲板的航母,中國人能夠如此自由地轉換。
  • 俄媒點名中國
    俄羅斯的防空武器的實力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其中的S-500防空飛彈系統更是引起相當大的熱議,近段時間,俄羅斯軍方高層關於S-500防空飛彈的出口給出了一些驚喜的答案,俄媒更是直接點名中國,這是否說明中國將要進口俄羅斯的S-500防空系統?
  • 俄媒:不論是「十國聯盟」還是「G11集團」,都不堪一擊
    G7擴容和「十國聯盟」都是空談,各國之間利益衝突明顯 美國想要成立的「十國反華集團」,其成立理由是美國國務卿發表「反華臨戰宣言」,表示中國北京在對全世界進行
  • 俄防長:俄武裝力量已開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紹伊古27日表示,俄武裝力量已開始進行新冠病毒疫苗大規模接種工作,計劃為超40萬名軍人接種疫苗。他在俄國防部部務會議上稱:「根據總統的指示,已開始對武裝力量人員進行疫苗接種工作。計劃共為超40萬名軍人接種疫苗。」俄防長指出,目前已有超2500名軍人接種疫苗,今年年底前,這一人數應增至8萬人。
  • 俄稱美國背後推動中印衝突,還有更大目標,這場持久戰該怎麼打?
    最近俄官員揭露衝突背後有個推手,而且他們還有更大的目標。據《南華早報》報導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一場演講中表示,西方堅持不懈、咄咄逼人,試圖讓印度也參加反華聯盟中。在6月份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導致20名印度士兵死亡。雖然雙方迄今採取了多次談判以解決爭端,但是問題仍然還沒解決。這是因為,美國在背後操縱了印度,將印度作為制衡中國的「馬前卒」。
  • 俄媒稱美國恐俄症已歇斯底裡,回懟:美國是偽裝成一個國家的戰爭機器
    近期以來,美國媒體界廣泛流傳著俄羅斯特工攻擊美國網絡的傳言,衛星網稱,這反映了美國政治階層對俄羅斯的「恐懼症」變得歇斯底裡。衛星網稱,「美國是一個偽裝成戰爭機器的國家,其政治階層和大眾媒體被徹底洗腦以致無可救藥。」
  • 俄報告:中國武器出乎意料發展,一苗頭越來越明顯,讓俄很矛盾
    近些年我國軍工發展迅速,誕生了一大批全球一流的先進武器裝備,包括殲-20、055大驅、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等,這都得益於國家對國防開支的投入,讓中國武器井噴式發展。
  • 俄北方艦隊擴充實力應對北約威脅
    原標題:俄北方艦隊擴充實力應對北約威脅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預備役海軍上校、全俄艦隊支持運動主席米哈伊爾·涅納舍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戰略角度看,美海軍是俄海軍潛在的競爭對手,俄海軍北方艦隊是專門對付美海軍的海上作戰力量。
  • 美媒稱運20用上國產航發 俄專家:只是俄50年前水平
    (原標題:美媒稱運20用上國產航發 俄專家:只是俄50年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