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白居易和賣炭翁》

2020-12-14 王名環

同學們大家好,上節課我們再一次提到唐代詩歌界那可是仙、聖、佛、魔、鬼俱全。而在之前的詩詞賞析課上,我們已經學習過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和詩鬼李賀的詩作,僅剩詩魔白居易,我連他的一首詩都還沒向同學們介紹。這可不行,因為白居易恰恰是環環老師個人最為推崇、最喜愛的一位唐朝詩人,我怎麼會把他錯過呢!

相信大家對白居易不會陌生,他的《賦的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還有那首活潑有趣的小詩《池上》(小娃撐小艇)你們也都學過、都會背誦。

不過,還是讓我來正式的介紹一下白居易其人吧,這位人稱詩魔的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安史之亂之後,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大詩人,也是整個唐代成就最高的三大詩人之一,另外兩位是誰呀?正是李白和杜甫。那麼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唐代成就最高的三位大詩人。

白居易的詩作一大特點是行文通俗易懂,相傳他每每寫出一首詩,總要念給街上或村裡的老奶奶聽,老奶奶若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就會認真修改。所以老白的詩普遍都很好理解。尤其是難能可貴之處在於,白居易詩作的第二大特點,那就是批判現實的特點,這也使得白居易被譽為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老白的很多詩作往往取材於現實生活、表達對老百姓疾苦生活的同情、對當權者殘暴不公的批判,對社會和國家發展很有警示作用。

之前我們已經欣賞了很多寫景抒情的唐詩,也學習過超然達觀的田園詩作,領略過豪邁壯闊的邊塞詩歌,這其中邊塞詩也很有批判現實的意義,但主要描寫的是從軍打仗的官兵,我們還沒有學習過一首正面描寫唐朝時期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詩歌。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白居易這首敘事詩《賣炭翁》,彌補了這一缺憾。

《賣炭翁》描寫了一位在寒冷的冬天沿街賣炭的可憐老翁的悲慘遭遇。這首詩比較長,讓我們來逐句學習。

《賣炭翁》

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大家不要一看這麼多句詩就感到心虛害怕呀,我之前不是說過嗎,白居易的詩都比較通俗易懂,連市井街巷的老奶奶都聽得懂。咱們21世紀的小學生有多聰明呀,再加上環環老師講得這麼好,你一定能輕鬆學會這首詩!

我們來看第一句「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詩人寫道有個賣炭的老人辛辛苦苦的在南山上砍柴,又把柴燒成木炭。這裡要解釋一下,古代沒有空調沒有暖氣,天冷怎麼辦呢?人們往往是在屋裡放一個碳爐,就是把由木材燒成的碳點燃,用來取暖。那麼這位老人就是專門砍柴燒炭再拿到城市裡去賣的小買賣人。詩句中的「伐薪燒炭」概括了製作木炭複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南山」既指出了勞動地點,又表明了勞動環境,在豺狼出沒,荒無人煙的深山裡披星戴月、頂風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接下來「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是說他臉上布滿灰塵,皮膚被烤成了煙火色,兩鬢頭髮都白了可十根手指卻是焦黑焦黑的。這是對賣炭老人外貌的描寫,寥寥幾筆勾十分逼真的勒出了老人的肖像,我們仿佛看到了這位賣炭翁,艱辛的勞作使得他的皮膚和手指都像木炭一樣焦黑粗糙,只有頭髮卻是雪白的。黑色與白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說明老人年齡很大、已經很老了,然而為了生存只能繼續做著伐薪燒炭的苦活。

後面四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意思是說他賣炭得到的錢要幹什麼用呢?全部拿去買衣服和食物都還不夠呢!可憐他自己身上穿著薄薄的單衣,凍得瑟瑟發抖,可是因為擔心碳價賣不上去,一心只希望天氣能夠更寒冷一些。因為天氣越冷、買碳取暖的人就越多,他的生意也才會更好一些。大家想想,這是多麼可憐啊,一個老人自己正在挨凍,卻企盼天氣變得更冷,這樣反常的心理說明老百姓的生活已經艱苦到了何種程度,連吃飯、穿衣這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無法實現了。「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一句,真實的寫出了老百姓的疾苦,他們已經被剝削得沒有立錐之地、生活在饑寒交迫當中,真是讓人太揪心、太心疼了!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是說,夜裡下了一場大雪,雪落在地上足有一尺深,一大清早老翁就駕著炭車往城裡集市上趕去,一路上車輪碾碎了地上的冰。從「南山中」到長安城,路途是那麼遙遠,風雪中又是那麼難行,一直到了中午老翁才好不容易趕到城南門外,這時候牛累了、人餓了,他只好在城門外的泥地裡歇口氣。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呢?老人家辛辛苦苦進城賣炭,能不能賣個好價錢,賺了錢買衣服、買食物,給自己置辦些生活用品回家去好好過冬呢?我們繼續看下面的詩句,你會知道悲劇才剛剛開始。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是說老翁正在泥地裡喘息,忽然來了兩匹高頭大馬,馬上高高坐著兩個趾高氣揚的人,一個身披黃色大衣,一個身穿白色衣衫,這兩個人是誰呀?原來是宮裡的太監和他的手下!太監手裡拿著文書,嘴裡念念有詞,說是皇帝的命領,接下來命領手下強行拉起牛車向北走。口稱敕,這個「敕」意思是皇帝的詔令。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後面告訴我們了:「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是說滿滿一車木炭,足有上千斤,可官吏們硬是要搶走,老翁就算百般不舍,可也是無可奈何。原來皇宮裡也要取暖啊,這兩個太監是來搶木炭的,想想看皇宮裡多麼富有啊,然而他們卻不肯付錢來買東西,他們只把半匹紅綃和一丈白綾(也就是兩塊布)朝牛頭上一掛,這就算作是給錢了。大家注意,紅綃也有寫作紅綃的,紅綃就是紅紗的意思,如果你看到的半匹紅紗一丈綾,也沒有問題;另外充炭直的直通價值的「值」,這裡就是價錢的意思。事情就是這樣,足足一千斤木炭才換來兩塊薄薄的破布!可是賣炭老翁敢反抗嗎,完全不敢,因為太監也好、官吏也好是真的會殺人的,殺一個老百姓就像捏死一隻蟲子一樣……

這首《賣炭翁》到這裡戛然而止,詩人白居易沒有做出任何一句評價,沒有批評指責太監的無恥行徑、沒有明確表達自己對賣碳老翁的深切同情,也沒有記敘後來這位老人怎麼樣了。然而正是這種在矛盾衝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的寫作手法,因而更含蓄、更有力、也更加引人深思,扣人心弦。

回顧整首詩,語言通俗易懂,然而描寫極為精準生動,詩人用了外貌描寫、對比手法將老人的艱辛、可憐,太監的驕橫、冷酷描寫的淋漓盡致,深刻反映出現實社會的不公與殘酷。是現實主義詩歌的傑出代表作。大家要認真學習領會。

課後作業:

1.白居易是偉大的_____詩人?

A.浪漫主義  B.抽象主義  C.具象主義  D.現實主義

2.賣炭翁為什麼希望天氣更加寒冷?

A.他是滑雪愛好者,希望天冷下雪他可以去滑雪。

B.他身體好,不怕冷。

C.他擔心碳價賣不上去,希望天氣更冷,碳更好賣。

D.他自己有的是木炭來取暖,因此不怕冷。

3.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體現出_____?

A.體現出賣炭翁的奉獻精神,他心甘情願把木炭獻給國家。

B.體現出統治階級對老百姓的殘酷剝削。

C.體現出木炭不值錢。

D.體現出布匹比木炭更稀有。

4.請你熟讀並仔細體會這首詩的含義。

相關焦點

  • 未來講堂|白居易《池上》(其二)誦讀:張璐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
  • 未來講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誦讀:周文凱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中考詩歌必考詩篇——賣炭翁
    賣炭翁[唐]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 古詩文094:八年級下冊,白居易《賣炭翁》
    賣炭翁[唐]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注釋①選自《白居易集》卷四(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是詩人創作的組詩《新樂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詩人有自注云:「《賣炭翁》,苦宮市也。」唐德宗貞元末,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低價買物,名為「宮市」,實為掠奪。②〔薪〕木柴。
  • 白居易的賣炭翁取代石壕吏入選教科書,卻遭家長質疑,只因這7字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權貴的驕奢淫逸和貧民的艱難困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的憂國憂民的思想。這一點上,和「詩聖」杜甫倒是不謀而合。他還曾為賣炭老人抱不平,寫下一首詩,入選中學課本,這首詩就是《賣炭翁》。
  • 入選課本多年的杜甫《石壕吏》,被白居易的這首詩取代,憑什麼?
    事實上,在2019年的新版教材中,古詩詞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量增加了,目前小學古詩詞增加了87%,初中增加了51%。不過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還是被刪了,它就是杜甫的《石壕吏》,取而代之的是白居易的妙詩《賣炭翁》。說起這首《賣炭翁》或許很多年輕的朋友不太熟悉, 但曾經這篇文章也是躺在課本中多年的作品。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白居易《賣炭翁》學寫作
    古有《賣炭翁》一詩,借一老者,揭當時社會底層勞動者人困窘之形態!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詩魔白居易所作的這首詩是《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新樂府」是白居易和元稹提出的恢復詩歌「美刺比興」、「諷喻時事」的傳統,以起到「補察時政」的作用。詩人是如何做到寫一賣炭翁而使讀者如見無數賣炭翁、賣柴翁、賣油翁的呢?如何借寥寥數語,刻畫社會典型,揭露社會現實的呢?這與其高超的寫作手法分不開。
  •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詞有哪些?描寫二月二詩句大全及賞析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詞有哪些?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現在俗稱「龍抬頭」。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其習俗也各有不同。整理描寫二月二詩句大全及賞析,我們慢慢來欣賞。》》》推薦閱讀: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 中考語文之八年級課內古詩詞賞析題匯總
    這兩句表面說自己在現實中無認識之人,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抒發了孤獨抑鬱的心情和避世退隱的願望。2. 請從「景」與「情」關係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領聯。詩歌頷聯妙在融情於景。4.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鬥的殘酷場面。5.
  • 實用的古詩詞賞析技巧,讀懂古詩詞沒那麼難(一)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但是經過千百年的變化,文化發展的方向發生了轉變,所以人們在賞析古詩詞的時候就產生了障礙。障礙之一是古今常用字詞的變化,讓現在不容易理解古代常用字詞的含義,障礙之二是典故的理解。新文化運動以後,主流的人文大師們旗幟鮮明地反對文章中「用典」,於是在教育和傳承上,典故就發生了斷檔。
  • 古詩詞賞析的要點在這裡,一直以來大家都誤會了……
    學語文古詩詞賞析是免不了的,那麼怎麼做好古詩詞賞析呢?相信大多數人不是不會賞析古詩詞,只是讀不懂古詩詞的意思,如果能讀懂古詩詞的意思,那麼賞析也不在話下了。下面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怎麼弄懂古詩詞的意思。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8首:白居易《池上》
    池上 【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 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白居易的《池上》通篇不用典,不事雕琢;語言暢曉如話,又極富兒童情趣。白居易體驗到了赤子情懷,他的作品才具有普遍意義。不是詩中描寫的場景可能很多孩童都經歷過,因而貼近生活、易於理解,而是由於詩作表現了孩子和成人都有過的一心想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的本能衝動、微妙心理,以及人類在成長中不可避免的冒險與幼稚。如果說詩作前兩句主要表現小孩子偷著去採蓮的動作,那麼後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就巧妙地從心理角度揭示了孩子的天真。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首描寫農事活動的古詩詞賞析
    但因為農民多不是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無法自己記錄農事活動,所有關於農事活動的古詩詞並不多。本文賞析九首農事活動的古詩詞,感受古代的農業生產。《國風·豳風·七月》節選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周頌·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爾。
  • 名師整理: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賞析大全,學霸都在「生奪硬搶」
    名師整理: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賞析大全,學霸都在「生奪硬搶」古詩詞以其獨特的美讓眾多學生為之傾倒,因此學習古詩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也能提升學生駕馭母語的綜合能力。學習古詩詞的關鍵在於「讀」和「背」,讀古詩詞中蘊含千年的哲學理念,體會古詩詞的韻味,讀書詩情畫意,背語文考卷中古詩詞題目相關考點,學以致用,提高古詩詞擴散思維。在語文考試卷,關於古詩詞的考題除了課內古詩詞,還有課外古詩詞的題目,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主要目的就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古詩詞應該如何賞析,重點字詞能否獨立運用。
  • 中考語文古詩文背誦默寫複習:《白居易》專項練習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花非花】花非花原文_花非花賞析_白居易的詩_親子寶典_太平洋...
    花非花賞析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2]  詩取前三字為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上漁者》《元日》《惠崇春江曉景》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上漁者》《元日》《惠崇春江曉景》第一篇:《江上漁者》作者:【宋】範仲淹全文: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他少年時家境貧寒,靠自學成才,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力求改革,詩、詞、文都很出色。進士,官至樞密副使,並至陝西守衛邊塞多年。詩作繼承白居易現實主義傳統,可惜現在僅存5首。第二篇:《元日》作者:【宋】王安石全文: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古詩詞賞析做不好,語文成績考不高!常考題型和解題技巧精心總結
    期中考試之後,復盤學生的語文試卷發現,不少學生語文沒考好是因為詩詞賞析題做得差。這幾年,隨著語文考試的改革,古詩詞鑑賞等古文考試題目比重逐漸上升。其實,只要掌握了方法,古詩詞賞析題並不是很難。今天,啟小達跟大家分享一下古詩文賞析題常考的幾種題型、提問方式、解答分析、答題步驟和答題示例,有需要的可以收藏學習。
  • 白居易詩文20篇賞析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1.買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江南廣大地區和長安周圍,遭受嚴重旱災。這時白居易新任左拾遺,上疏陳述民間疾苦,請求「減免租稅」,「以實惠及人」。唐憲宗總算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請,還下了罪己詔;但實際上不過是搞了個籠絡人心的騙局。為此,白居易寫了《輕肥》和這首《杜陵叟》。
  • 古詩詞鑑賞:賞析詩句含義題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束薪幽篁裡,刈黍寒澗陰」兩句寫人民不畏嚴寒,辛勤勞作,營造了豐收的氛圍。B. 從「訖」到「相追尋」,時間上緊迫急促,情勢上咄咄逼人,揭示了統治者貪婪的嘴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