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擬古詩(其六)
[南北朝]鮑照
束薪幽篁①裡,刈黍寒澗陰。
朔風傷我肌,號鳥驚思心。
歲暮井賦②訖,程課③相追尋。
田租送函谷,獸藁④甲輸上林。
河渭冰未開,關隴雪正深。
答擊官有罰,呵辱吏見侵。
不謂乘軒⑤意,伏櫪還至今。
[注]①幽篁:幽暗的竹林。②井賦:天賦地租。③程課:定期的捐稅。④藁(gǎo):餵獸用的禾稈。⑤軒:古時大夫以上所乘的車。
1.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束薪幽篁裡,刈黍寒澗陰」兩句寫人民不畏嚴寒,辛勤勞作,營造了豐收的氛圍。
B. 從「訖」到「相追尋」,時間上緊迫急促,情勢上咄咄逼人,揭示了統治者貪婪的嘴臉。
C. 前四句是觸發詩人「思」的契機,從「歲暮井賦訖」以下幾句是詩人思索的具體內容。
D. 本詩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思想內容差異較大,但詩風有相近的地方,都樸實。
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設題角度有詩句內容或大意的考查,藝術手法的特點和作用的歸類判斷、主旨思想的探究、結構思路的整理等等。做題時對每一個選項力求仔細分析、深入理解並與原文全面對照,耐心細緻地找出問題,不好直接確定答案時可以藉助排除法。這道題四個選項考查角度比較單純,主要是對詩句內容的理解以及主旨情感和結構脈絡的分析把握。
A項,「營造了豐收的氛圍」錯誤。詩句大意是在幽暗的竹林裡打柴,在背山的寒冷澗谷中收割莊稼,都必然徒勞無功。意在表明失去土地失去糧食的人們只能到毫無希望的地方去尋找生活資料,作絕望的掙扎。象徵性地勾畫出當時暗無天日、陰寒冷酷、民生凋敝、流離失所的時代氛圍,奠定了全詩的基調。可見,選項曲解詩意。故選A。
2. 詩的最後兩句有何含義?請簡要分析。
意思是沒想到自己早年做官從政的願望,直到今日還未能實現。表達了詩人不得志的悲哀和嘆息,抒發了老而不被任用、壯志難酬的憤懣。 (意思對即可)
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含義的能力。答題區間是詩的最後兩句,即尾聯,這個一定要清楚,不能答非所問,「有何含意」側重淺層內容和深層主旨;「請簡要分析」的意思是要結合詩句加以理解。所以本題的答題思路為:翻譯詩句(淺層意)+思想情感(深層意)。
尾聯中,「不謂」,不料,不意;「乘軒意」,指代做官當權的願望;「軒」,古時大夫以上所乘的車;「伏櫪」,伏臥在槽櫪之間,櫪,養馬的地方。詩人想做官,而且做乘華麗軒車的大官。他與不願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不同。」面對同樣黑暗的現實,鮑照則表現了積極入世的精神,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詩)的宏願。無奈他的良好願望與汙濁世情太格格不入,因此「乘軒」的意圖終成泡影,「伏櫪」句就表達了他不得志的悲哀與嘆息。借用了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詩意,抒發了老而不被擢用,難以騰驤馳騁的憤懣。以個人與時代的雙重不幸結束全篇,黯然傷神,韻味深長。這二句暗用典故,是說本來希望仕途得意,不料卻直到現在還壯志未遂。
【點睛】
典故,具體地說,包括歷史記載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聞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一般來說,典故都有確定的典源。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餘韻盎然、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古詩詞鑑賞: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高三複習之古詩詞鑑賞題: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詩詞鑑賞:江亭晚望+諸將五首
宿老師講古詩詞鑑賞:桃李無言一再風,黃鸝惟見綠匆匆
古詩詞鑑賞:鷓鴣天﹒懷王道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