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清平樂·紅箋小字
【宋】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注】①「人面」二句化用崔護《題都護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後兩句。
1. 上闕中「鴻雁」和「魚」兩個意象寓指__(2個字)。
2. 請分析「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與所化用詩句在表達技巧和情感上的異同點。
【答案】
【小題1】信使
【小題2】結句化用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結情」)抒發了物是人非之感;用「綠波」「東流」象徵比喻別離的惆悵和感情的悠長;以抒情之筆寫景,點出相思之情,頗具情韻。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典故的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幹的要求,然後根據課內所學和課外積累仔細作答。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說法,前者見於《漢書·蘇武傳》,後者見於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鴻雁在雲魚在水」的構思,表明無法驅遣它們去傳書遞簡,因此「惆悵此情難寄」。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致。古人認為「鴻雁」「魚」可以作為信使,代人傳遞書信溝通信息。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紅紙,密密麻麻地寫滿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傳達情義時,卻因『『鴻雁』』在雲中,「魚」在水中無法驅遣,把主人公的惆悵表現得更突出。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藝術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這首詞的結尾「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化用了唐朝詩人崔護的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意思是「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
「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從故事情節來看,這是一首即興的詩,它給人看到的似乎只是兩個簡單的畫面——桃花相映著的人面,人面去後的桃花。但是,由於人物的活動貫串其間,由於畫面與畫面、畫面裡(桃花)與畫面外(詩人)的對比、映襯,便巧妙地顯示了人物感情的發生、發展和起伏跌宕的變化,諸如初遇的脈脈含情,別後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隱或現地表達出來了。使用了擬人修辭,賦予自然界中桃花以人的神情「笑」,親切生動形象感人,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徒留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和無限悵惘。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突出了詩人別後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意思是「桃花般的人面不知道何處去了,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化用詩句但同時又賦予它新意。佳人已經不知身在何處,而那曾經照映過佳人倩影的綠水,卻依舊緩緩地向東流去。那無限的相思,也隨著綠水一起悠悠東流。運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結情的表現手法,用「綠波」「東流」象徵比喻別離的惆悵和感情的悠長。以抒情之筆寫景,點出離愁別緒和相思之深情,頗具情韻,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點睛】
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首先,要熟悉各種表達技巧的術語與內涵。其次,審清題幹要求比較的方向(是求同還是求異)、角度(是從哪個角度比較),比較到哪一步, 是只要答出術語還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比較。最後,鑑於表達技巧的複雜性,表達技巧的比較還是定位於常見常用的表達技巧。因此,要立足於原詩準確的判斷,尤其注意甄別那些易混淆的表達技巧,如表現手法中的對比與襯託、修辭手法中的借代與借喻。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天仙子
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首詞乃是詩人臨老傷春之作,開頭寫詩人想借聽歌飲酒來解愁,然而一覺醒來,日已過午,醉意雖消,愁卻未曾稍減。
B. 「臨晚鏡,傷流景」一句中的這個「晚」既是天晚之晚,也隱指晚年之晚,此處僅用了一個「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層意思通過「傷流景」三字給補充出來了。
C. 「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出人意表,詩人意興闌珊之際,卻見雲開天際,大地上頓時呈現皎潔的月光,花也一掃不久前的暗淡而一下子搖曳生姿,這給作者帶來了意外的欣慰。
D. 這首詞上片寫作者的思想活動,是動態;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靜態。靜態得平淡之趣,而動態有空靈之美。
2. 「風」字是貫穿整個下片的關鍵詞,請結合具體詞句簡要分析。
【小題1】D
【小題2】①因為「風」起春寒,鳥兒才緊緊依偎;②因為「風」散浮雲,月亮才得以重現;③因為「風」起,殘花月下始弄「影」;④因為外面有風,如果簾幕不遮,燈自然會被吹滅;⑤「風不定」,是表示風更大了,縱使簾幕密遮燈焰仍在搖晃;⑥因為「風」起,詞人才猜想「明日落紅應滿徑」。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對詩詞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賞析能力。
D項,「上片寫作者的思想活動,是動態;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靜態」錯誤,上片是靜態,下片是動態。
故選D。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賞析相關內容(詞語或者物象)的能力。
下片開頭「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寫風起了,剎那間吹開了雲層,月光透露出來了,而花被風吹動,也竟自在月光照耀下婆娑弄影。這就給作者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詞人把經過整天的憂傷苦悶之後,居然在一天將盡時品嘗到即將流逝的盎然春意。這一曲折複雜的心情,通過生動嫵媚的形象給曲曲傳繪出來,讓讀者從而也分享到一點喜悅和無限的美感。「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末四句是說,一重重簾幕密密的遮住燈光,風兒還沒有停,人聲已經安靜,明日落花定然鋪滿園中小徑。
結尾寫詞人進入室中,外面的風也更加緊了,大了。作者先寫「重重簾幕密遮燈」而後寫「風不定」,是說明作者體驗事物十分細緻,因為外面有風,如果簾幕不遮,燈自然會被吹滅,所以作者進了屋,就趕快拉上簾幕。但下文緊接著說「風不定」,是表示風更大了,縱使簾幕密遮燈焰仍在搖晃,這個「不定」是包括燈焰「不定」的情景在內。好景無常,剛才還在月下弄影的奼紫嫣紅,經過這場無情的春風,恐怕要片片飛落在園中的小路上了。作者在末一句所蘊含的心情是複雜的,春天畢竟過去了,自嗟遲暮的愁緒更強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沒有去赴會,居然在園中還欣賞了片刻春光,否則錯過時機,再想見到「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動人景象就不可能了。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動態,有空靈之美。
(三)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後面的填空題。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三、四句運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現手法,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的初春景物圖。表現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題空1】動靜結合(寓情於景)
【答題空2】表達了詩人閒適
【答題空3】歡愉之情
【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藝術特色及思想內容的能力。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溼,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緻,「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衝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
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寫作示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現代文閱讀:老舍先生《記懶人》
寫作指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古詩詞鑑賞:與君盡日閒臨水,貪看飛花忘卻愁
寫作訓練:對抗+和諧為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