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話故事」的角度來看,唐僧肯定是成功了,他成了聖僧,被封了旃檀功德佛。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唐僧是失敗了,他只完成了取經任務的1/3,相當於考試滿分100分,他只考了34分,連及格線都沒到。
01、先看如來佛祖說的「三藏真經」
如來佛祖是「西天取經」計劃的發起人,他是說東土大唐貪淫樂禍,宛如人間地獄,需要他的三藏真經才可以拯救。先不管如來佛祖對於盛世大唐的評價是否客觀,總之這經書是合計「三藏」。
後面在諸菩薩的追問之下,如來也詳細解釋了這三藏經書為《法》、《論》、《經》,它們分別可以談天、說地、度鬼,這經書合計35部,有15144卷。這些經書需要有一個有緣人,歷經千辛萬苦把它取走,然後傳到東土,好讓佛經在那裡紮根。接著,觀音菩薩就領了這個任務,然後去大唐操辦了。
因此,取經任務就這樣定下了,那就是取走三藏經書,回到大唐進行傳誦。
02、再看唐僧給唐太宗立的flag
觀音菩薩領到取經任務,自然是精心籌劃,步步為營的進行布局。她先隱藏身份潛伏到大唐境內,再操控地府去勾唐太宗的魂魄,用他「弒父殺兄、濫殺無辜」的罪行去嚇唬唐太宗,告訴他必須要用水陸法會才能超度亡靈,彌補他犯下的過失,不然等他正式駕崩之後,在地府將會受盡折磨。
然後唐太宗從地府歸來,立馬舉辦水陸法會,這時候觀音菩薩親自現身,告訴他這法會根本不管用,要想超度亡靈,必須要依靠大乘佛法,要去西天取三藏真經才行。於是唐僧就接下了這個任務,立誓要將大乘佛法取回,唐太宗喜得立馬跟唐僧結拜為兄弟,並且給唐僧賜了一個法號「三藏」,意思就是提醒他趕緊把這三藏真經取回來。原文如下:
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
唐太宗求經之心迫切,他擔心地府給自己加的20年陽壽不夠,萬一唐僧磨磨蹭蹭不回來,自己就又要去地府報導了。於是,他又特意問了取經需要多久?唐僧是這樣回答的:
太宗笑道:「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
唐僧三年取回真經的flag一立,唐太宗立馬就踏實許多了,隨後用至高禮儀為他踐行,等待他早日帶著三藏真經回歸,這樣地府的那些冤魂就不會找自己麻煩了。
因此,對於唐僧來說,他的任務詳細為:用時3年,取回15144卷三藏真經。
03、最後看唐僧的取經結果
唐僧帶著徒弟一路經歷千辛萬苦,到達了靈山,先是取了一堆無字經書,差點兒無功而返。後來他們在燃燈佛的指引下,重新返回靈山,在如來的明示之下,給了御賜的紫金缽盂當好處費,換回了5048卷經書。
等唐僧一行人返回大唐之後,唐太宗是興高採烈地詢問,御弟你從西天取回了多少經書啊?唐僧一番鋪墊之後,交代了自己經歷14年,從三藏真經之中分揀帶回了5048卷經書,數量也就是「一藏真經」,屬於三藏真經的縮水版。
唐太宗並不知道唯有《經》藏才能夠度鬼,只是不明所以的讓百官抄誦,讓專人去舉辦水陸法會。至於最後這縮水版經書能否度鬼,也只有死去的唐太宗才能知道了,反正唐僧是帶著徒弟去西天接受封賞了。
因此,對比「3年,取回15144卷經書」的任務,唐僧的結果是「14年,取回5048卷經書」,他的用時是預計的3倍以上,完成率是1/3,任務算不上圓滿成功。只不過唐僧本人得了正果,靈山在大唐開拓了地盤,佛教的收益才算真正的成功。
智曉文史,用心幫你還原真實的西遊記,看清光明與黑暗交織的世界,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