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面前人性能有多醜惡?神作《迷霧》讓你絕望到底的神結局!

2021-01-11 是土豆呀你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弗蘭克·德拉邦特導演的《肖申克的救贖》,可是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偉大的導演還有一部神作,那就是今天我們要聊的《迷霧》。

《迷霧》這部影片是在十幾年前上映的,改編自史蒂芬·金1980年的同名中篇小說。這部電影中處處充滿著對人性的思考,它將人性赤裸裸的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在面臨生死的時候,我們都是恐懼的,可是恐懼並不代表著我們可以喪失掉心中的那份善良!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霧籠罩在了這個小鎮上,大家都被困在了超市裡面。外面傳來了一陣陣救護車的聲響,從迷霧中冒出來了一個老頭,他流著鼻血,神色緊張的跑進超市並大聲呼喊「迷霧裡有怪物」,讓大家趕緊關上門。這時又發生了地震,更是給迷霧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出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大家都人心惶惶,不敢離開超市半步。

人群中有個女士出於母愛,想要出去超市回家去找自己的女兒乞求有人可以陪她一起去。可是在場的所有人都迴避了他的目光,沒有一個人願意陪她一起去。於是女士便一個人獨自離開了。

就在這時,一個女神棍出來開始宣揚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她認為這是上帝對人們的懲罰。可是並沒有一個人理會她。 男主這時去倉庫找保暖用品,突然聽到奇怪的聲響,他叫來幾個超市員工一起查看,誰知這時,從門外出現了一隻巨大的章魚觸手,把其中一個人拉了出去,隨行的人們都傻了,他們驚魂未定的跑回了超市內,並告訴了大家發生的一切。讓大家不要外出,外面真的有巨大怪物。

大家這時都齊心協力布置超市,以防止怪物的襲擊。可是一個黑人大叔卻不想坐以待斃,於是將繩子綁在身上出去查看情況,最終,大家拉回來的只有他血淋淋的下半身。女神棍在這時又出來恐嚇大家災難還沒有結束,而窗外又飛進來幾隻巨大的蝙蝠,大家都非常害怕,只有男主挺身而出用火把消滅了它們。

面對這一次次的恐怖經歷,大家慢慢開始相信女神棍說的話。於是女神棍開始蠱惑大家,指出這一切都是因為軍方的實驗惹怒了上帝,才會讓大家受到這些災難。在恐懼的支配下,大家慢慢喪失了理智把人群中一個穿軍裝的小夥硬是推出了門外,因為女神棍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平息上帝的憤怒。

男主目睹了這一切,可是自己卻無能為力。他認為下一個女神棍的目標就是自己一群人,果不其然在他們想要逃跑的時候,女神棍提出要把男主的兒子當做祭品獻給怪物。而男主一行的神槍手這時射殺了女神棍,這樣他們一行人才順利離開了超市來到了外面。

來到停車場的男主一行人只剩下了四人,他們懷抱著可以走出迷霧的希望,開上了一輛汽車想要開車離開這裡。可是現實確實殘酷的,路上一片寂靜,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地獄一樣。而此時男主一行人的車沒油了,不得已停在了半路。車上的人這個時候反而都平淡了下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已經盡力了,或許命運就是要讓他們都死在這吧。於是大家默默的達成了共識,用車上唯一一把槍結束自己的生命。男主儘管十分悲痛,可是他也不願意大家被怪物吃掉,於是便一一殺了他們。

在大家都死後,男主抱著必死的心走下了汽車,他期待怪物能夠快點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命運之神再一次捉弄了他,過了許久,迷霧慢慢的散開了緩緩駛來的是一輛軍用坦克,後面跟著幾輛拉滿難民的汽車,軍隊這時候也開始清理周邊的迷霧,男主呆呆的看著過往的車輛和軍隊陷入了極度的悔恨和痛苦之中,影片到此結束。

本片劇情的設計將小鎮的居民慢慢拉入恐懼的深淵中,一步一步的摧毀他們的心裡防線。導致後來大多數人相信了女神棍的言論,以此作為寄託心靈的慰藉。電影中無時無刻都在充斥著對人性的思考,從一開始女士尋求幫助一直到最後失控的眾人殺死軍裝小哥,面對未知恐懼的時候人的本性暴露無遺。

人性是脆弱的,男主的心理一步步的從失望成為絕望,都是現實對他的巨大打擊。如果影片最後大家都還抱有生還的希望,那或許他們都是能存活下來的吧。不得不說,導演設計的這個結局真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堪稱是神一樣的結局,或許因為只有悲劇才能讓人刻骨銘心!才能更加的貼近現實吧!

整部影片都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而最後迷霧散去帶給男主的不是晴朗而是最後的痛苦。或許這樣的結局也是在告訴我們,當我們不論身處多麼艱難的處境,都不要輕言放棄,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或許下一個奇蹟就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相關焦點

  • 電影《迷霧》,有關人性的考驗
    達拉邦特在《肖申克的救贖》當中為我們留住的最後一點人性的光輝卻在十幾年後的《迷霧》裡將之親手粉碎了。影片以一場猛烈的風暴開始,這場風暴讓主角大衛·德雷頓一家一片狼藉。弗蘭克·達拉邦導演特把注意力集中在角色和氛圍之間的緊張關係上,這有利於電影的發展,因為總有足夠的時間讓電影保持觀賞性,中間情節也證明了這一做法是正確的。電影的中間環節,因為迷霧的影響,鎮子上向來和睦的居民,開始相互猜疑,相互殘殺,從內部崩潰瓦解。讓觀眾看到了人性的黑暗面,看到了人在絕望和恐懼面前甚至連親人都可以毫不留情地抹殺,營造了絕望下人性的悲哀氣氛。
  • 恐懼是人類的本性,《迷霧》告訴你最讓人絕望的正是人性
    然而未知的怪物每次闖入都能殺掉1、2人,恐懼在人群中迅速滋生所有人都被嚇著了。最初的恐懼是可以戰勝的,然而機會稍縱即逝,膽怯的人開始變得盲目自我。義正言辭的律師,他不相信有什麼怪,邏輯和法律是他唯一關心的。
  • 人性的醜惡面
    1,人性的醜惡就是能給予陌生人最大的寬容與理解,卻用最刻薄的話傷害最愛你的人。 2,接觸越多的人,看到越多的事,心靈越是受到無盡的震顫,一次次更新我的認知。原來這個世界真的殘酷又冷漠,人性醜惡又荒唐。
  • 《迷霧》:詭異的濃霧,驚心動魄的探索,可怕的是怪物還是人性?
    世界上有什麼比死亡更可怕呢?那就是對死亡的畏懼,以及死亡即將到來卻無能為力的無奈。在死亡面前,人性也會變得真實而且毫無保留地變現出來,《迷霧》這部電影就是對人性最好的刻畫。其中離開超市走進濃霧的人們無一歸還,在超市外等待的是各種窮兇極惡的怪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超市開始變得不安全了,為了逃離困境主人公戴維用盡力了一切辦法……《迷霧》中充斥著各種未知驚悚的懸疑情節,以及有各種可怕的怪物讓觀眾嚇一跳,例如故事一開始在捲簾門後出現的「觸手」、撞破超市玻璃的「翼鳥」、襲擊眾人的「巨型蚊子」以及藥房遇到的「蟲子」巢穴等。
  • 改編自小說迷霧,一部讓人絕望到底的科幻電影,結局反轉再反轉
    經過瓢潑大雨洗禮的小鎮本應該恢復清爽的泥草氣息,可是遠方突然逆風飄來的濃密迷霧,讓大衛隱隱有了不安的感覺。更糟糕的是,他家的船塢被鄰居諾頓家的樹砸扁了,他決定去找諾頓理賠,通過對話我們能看出來,他和鄰居諾頓似乎矛盾不小。對話很是尷尬,不過因為風暴的原因,諾頓也需要去鎮上採購生活物資,他表示想要搭大衛的車,而大衛也答應了。
  • 《迷霧》:人性如此真實 恐懼和怪物都是盜版
    畫家大衛·德雷頓帶著他幼小的兒子比利生活在一座風景宜人的小鎮裡,恰逢一場暴風雨過後,小鎮遠方突然逆風飄來的濃密黑霧,讓大衛隱隱有了不祥的感覺。果然,迷霧中似乎隱藏著一種邪惡的生物,讓所有人幾乎命懸一線。大衛帶著兒子與一小撥人躲入一家超市,暫時逃過一劫,但讓人覺得恐怖的事情才真正開始——最讓人害怕的不是外面的迷霧,而是曾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小鎮居民,一場人性與生命的挑戰就此開始。
  • 《迷霧》:恐怖怪物和圍困在超市裡的人們,到底誰才可怕
    有的是後你循規蹈矩的做事,卻不如不按常理出牌,或者是違反規則的人打敗。這個時候,你會感到迷茫,是自己錯了麼,為什麼我按照常規的方法辦事,反而卻不如看起來一定失敗的人成功。到底我是聰明人還是還是他是?到底我是笨蛋還是他們是?如果一些人被困在一起,會發生什麼?這些都是沒有明確的一個講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部經典的驚悚電影,《迷霧》。
  • 金基德大尺度神作,人性在生存面前一文不值
    前者非常在意它,而後者則表明,不管多麼穩固的結構,在人性面前,都不堪一擊。聖經味兒的母題諾亞方舟出自《聖經》,是諾亞製造的一艘可以在大洪水中行駛的大船。傳說上帝創造人類後不久,又因為他們惡劣的品性,而決定用一場大洪水來消滅人類,清洗他們在大地上留下的罪惡。
  • 史蒂芬·金的《迷霧》,你見過比它更殘忍的結局嗎?
    國外影視作品的過程是虐心的,結局更是虐心的,大多數以悲劇告終。就像《鐵達尼號》一樣,傑克和露絲的愛情令人慾哭無淚,但結局卻是陰陽兩隔。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這部電影的結局更是讓人無法釋懷,透過屏幕也能感受到主人公的絕望。
  • 《呼吸》和《迷霧》都是精彩講「霧」的科幻災難片,待遇卻大不同
    前者畫面壯觀,全程無尿點,卻以人性的「善」為核心;另一部則是相反,現實、殘酷,人性的「惡」在劇中在恐怖的災難面前無限放大。結局的反轉讓兩部電影不同的待遇迷霧由地底中冒出,而且越來越多,漸漸覆蓋了屋頂。電影結局當女兒呼吸艙電池用完後,父女都認為必死之局,沒想到結局反轉,原來這迷霧是地球的自我保護機制,前面說到地球上有很多小孩需要呼吸艙才能生存,而這群小孩就是地球的「天選之子」,意思是只有這些小孩才可以在迷霧中生存,其他人只有靠著呼吸艙生存或死去。
  • 高分恐怖片《迷霧》:經不住考驗的還是人性,結尾喪心病狂
    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同樣改編自史蒂芬·金於1980年創作的小說《迷霧》。電影《迷霧》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他還曾導演過《肖申克的救贖》和《綠裡奇蹟》等影片,可以說是非常熟悉史蒂芬·金的作品。弗蘭克·德拉邦特似乎非常偏愛並擅長「小空間大格局」的設計,並以此展現人性。
  • 未知讓人恐懼,恐懼讓人瘋狂,電影《迷霧》讓我們看到真實人性
    《迷霧》在題材上大概可以被歸類到驚悚片、災難片的分類裡頭,這類的片子無非就是以氛圍上的緊張刺激作為賣點,在這一點上,《迷霧》的確做得很好。"mist"迷霧、薄霧的意象正符合電影中所創作出的那種模糊、混沌的詭譎氣氛。然而,對於人性的深層探討和剖析,才是本片所要傳達的主題。
  • 電影《迷霧》:人真的能被未知的恐懼打敗
    前言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因為結局,導致口碑兩極分化的電影——《迷霧》。喜歡這部電影的人覺得結局是神來之筆,反映了人性的弱點,而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則覺得,結局讓人感到壓抑絕望,導演故意安排這個結局反而顯得很做作。
  • 史蒂芬·金老爺子眼中的人性,一場迷霧帶來的「怪物」
    一個反套路的結局,在於一個美好的結局,卻讓男主陷入了最深的絕望中。把人類曾經信仰的東西打了個包,然後完全打碎。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天地之間,人們都是平等的,在上天看來,萬物並沒有貴賤之分,按照天地自行的運轉就對了,別去過多的人為幹預。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當聖人的,所以影片才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反套路結局。
  • 簡評電影《迷霧驚魂》-中國法院網
    如果要我簡單描述電影《迷霧驚魂(Mist)》的感想,我會說:導演Frank Darabont與原著史蒂芬金連手在觀眾的心裡喚醒了一頭駭人的怪物,電影播畢你會發覺自己連呼吸都飄散著逼人窒息的絕望。《迷霧驚魂(Mist)》是導演Frank Darabont與原著史蒂芬金兩人第三次合作,比起前兩部作品更加細膩精準地詮釋了史蒂芬金的恐怖風格,是近年來翻拍史蒂芬金小說最成功的電影。
  • 《迷霧》:在極端環境下,人性是如何喪失的?
    不過好在電影主創們對於院線主題的挖掘,修改了《迷霧》原著裡那種漫長而無法扭轉的無望,將主題精煉到短時間裡就可以看到結局的可控時長裡。可,在最後,甚至修改了老爺子的原定結局,使得結局猛烈而反諷,成為了整個系列裡,最具有諷刺意味的存在,一直被金大爺的書迷和影迷津津樂道。
  • 日漫神作亦神坑 光之少年墮落成魔 摯友持劍復仇
    雖然格裡菲斯有著赫赫戰功,同時也被民眾敬仰,但是他卻自視甚高以為憑藉自己的戰功能讓自己走進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之中。因為和公主的戀情暴露後,格裡菲斯被米特蘭國王打入溫達姆城地獄,在監獄中格裡菲斯遭受了長達一年的非人般的拷打和刑罰,以至於他被救出後成了一個廢人,也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 結局絕望程度不輸《迷霧》
    前不久有一個話題,叫做「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是熊孩子」,熊孩子確實破壞力超強,他們能刪掉你的存檔,摔壞你的手辦,砸爛你的口紅,你卻拿他們沒辦法,因為他們還是個孩子。受《聖經》裡面的故事的影響,一開始看見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我還以為伊甸湖是跟伊甸園一樣的樂園,結果沒想到卻是如此恐怖的故事,一群青少年獵殺情侶,父母還幫忙行兇,看到最後的時候整個人都感到了絕望。雖然這部電影是一部恐怖片,但是真正讓人感到恐怖的,並不是裡面那些血腥的畫面,也不是離奇的事件,而是它帶給人的深深的絕望和無力感。
  • 不用細思就很恐怖的《迷霧》,看完整個人都不舒服了
    而《迷霧》的名氣雖沒有那麼大,卻也位於高質量,好口碑的經典之列。原因有四點1 結局極致反轉,預料不到迷霧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可怕的怪物,而是人們面對未來處境的未知。但可怕中往往帶著不經意間的反轉,打的讓你措手不及。男主再也受不了這種可怕的等待,準備殺出一條血路,這時他的心中還是有著生存的希望的。當他出去後,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可笑,到處都是白霧,到處都是巨型怪物。
  • 選擇決定命運——《迷霧之夏》多結局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岔路口,會有很多選擇,其中不乏讓我們左右為難的選擇;不論是填報志願時選擇的學校,還是找工作時選擇的職業。互動遊戲就如同是這些人生選擇的戲劇化集合體。互動遊戲的對話選擇、多結局可以讓玩家們有較強的代入感,這就像我們的人生岔路口,遍地都是抉擇;生命不息,選擇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