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外匯網
誰的言論最能影響全球市場的行情波動?在美聯儲現任主席鮑威爾上臺前,相信許多人給出的答案,會是耶倫、是伯南克、是格林斯潘,而不會是同一時期的美國總統。
然而,在過去四年,全球市場上最閃耀的「明星」、最能影響行情波動的人物,則無可爭議地當屬川普。鮑威爾甚至連當「綠葉」,都顯得有些相形黯淡。
就市場影響力而言,川普的四年任期,或許算得上是美聯儲百年歷史上「最灰暗」的歲月。
不過好在,這樣的日子終於要結束了!
美聯儲周三結束了川普任內的最後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宣告正式揮別川普時代。美媒評論稱,這或許也是美國經濟的節點時刻。
☆回顧川普四年美聯儲經歷的「苦日子」
在過去四年,川普在批評美聯儲時很少留情面——「傻瓜」,「可悲」,美國的「敵人」。在川普的推特和發言中,他曾多次這樣抨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決定。
2016年11月9日,美國上演了希拉蕊和川普的總統大選之戰。正是這次總統大選川普的意外獲勝,令其與美聯儲產生了愛恨情仇之廝殺。
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過程中,當時的候選人川普就把美國的經濟問題,歸咎於美聯儲過早地採取收緊的貨幣政策,並承諾如果當選總統就會革職時任的美聯儲主席耶倫。起初,人們還只是認為這是「無知」的川普的出言不遜,不知道美聯儲具有獨立的決策權力,只是為了博取選民的眼球。
而當2017年川普如願以償上任美國總統後,美聯儲仍按照既定方針在一共採取了3次加息,這徹底激怒了川普,並在同年11月宣布提名鮑威爾出任下屆美聯儲主席,而前任美聯儲主席耶倫截止2018年2月5日的任期,也宣告壽終正寢。
在2017年11月提名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一職僅僅幾個月後,川普就已經一改往屆總統的做法,清楚表明他要直接了當地談論希望從美聯儲得到什麼。他想要的是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大規模購債、以及股市大漲,以此作為他宣稱美國經濟強勁程度前所未有的論據。
「債務即將到期,我們卻在升息——有沒有搞錯?」川普在2018年7月20日的推文中寫道。在此後的總統任期內,川普就經常對美聯儲政策做出這種批評。
好在,儘管是被川普「親自扶上臺」,但鮑威爾依舊頂住了川普給予的壓力。在川普任期的頭兩年,美聯儲繼續實施其認為適當的升息行動,因為經濟表現強勁且失業率較低,即便川普公開威脅要「貶斥」或炒掉鮑威爾。
美聯儲升息,實際上對川普有點褒揚的意思。在當下疫情引發衰退之際,人們或許很難回想起,經濟在川普上任的頭兩年經歷了「川普爆發」,減稅和出人意料的一系列聯邦赤字支出讓經濟增速超出了美聯儲官員的預期。
然而,川普政策有利就會有弊。川普政府開打的貿易戰愈演愈烈,加上升息的影響,導致美國經濟在2018年底放緩。到2019年初,鮑威爾不得不開始大張旗鼓地放棄貨幣緊縮,轉而努力維持經濟復甦。
這意味著川普終於得到了他希望的降息——但美國降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給全球貿易搗了亂。
進入2020年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降臨。當3月份美國遭遇疫情嚴重肆虐後,美聯儲迅速採取緊急大幅降息,不到兩周內降息2次,合計150個基點。至此,美聯儲利率水平重回2015年12月16日之前的0-0.25%區間低利率水平。在各大主要經濟體大水漫灌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體股市紛紛上揚,美國三大股指漲幅至少50%。
或許是美聯儲這回的開閘放水來的較為及時,川普與美聯儲的矛盾終於在其任期最後半年有所化解。過去數月,川普鮮有再對美聯儲政策指手畫腳,而把矛頭指向了其它方面。
☆「後川普時代」——美聯儲將何去何從?
總體而言,在川普四年任期內,美聯儲基本守住了「獨立性」的陣地。美聯儲避免了像聯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和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等聯邦機構那樣聲譽受損。在這些機構,政治似乎凌駕於專業技術和最初使命之上。
或許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雖然川普非常討厭美聯儲,但美聯儲的主要官員都是由他自己任命的。川普時期負責政策的五名美聯儲理事中有四名是他一手選定的,其中就包括鮑威爾。
而在川普時代結束後,美聯儲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要知道,鮑威爾的任期也將只剩下一年多,2022年他就將迎來「合同年」。
在目前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為明年1月就任美國總統做準備之際,預計貨幣政策不會是他最關心的問題。美聯儲已經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應對經濟衰退,而且有關聯邦支出的決策對於下屆政府來說更為迫切。
但在執政的第一年,拜登將不得不決定他想給美聯儲打上多深的烙印,尤其是需要確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今年將重心放在就業增長上的努力是否已經贏得了民主黨人的足夠信任、使其能夠再度獲得任命。
這位即將上任的民主黨總統將要權衡考慮的因素,可能包括要求美聯儲進行更廣泛改革的呼聲,以及鮑威爾是否是推進改革的合適人選。民主黨的競選政綱中就包括改革美聯儲,以使其更加關注種族財富不平等等問題。
對鮑威爾的反對意見也可能來自那些希望實行更嚴格金融監管者。現為金融監管問題方面關鍵人物的民主黨參議員沃倫,就曾在2018年反對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提名。
前美聯儲官員Vincent Reinhart認為,拜登要平衡他的支持者之間不同的訴求,因而可能想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2022年2月任期屆滿時,在美聯儲留下自己的印記。Reinhart現在是梅隆的首席經濟學家,他指出民主黨的經濟政策專家人員儲備十分豐富。
其中,現任理事布雷納德被業內提到最有可能接替鮑威爾,此外,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是第一位執掌一家聯儲地區分支的黑人,他在經濟公平問題上的意見在美聯儲系統內部也頗有影響,在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曾是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助理部長。
儘管如此,當鮑威爾的去留問題進入考量時,他也並非全無優勢。他是美聯儲的穩定中樞,不僅率領美聯儲對新冠病毒大流行作出了有力應對,還能在與總統川普之間風雨飄搖的關係中倖存下來。Cornerstone Macro分析師Roberto Perli寫道,如果共和黨保住參議院掌控權,鮑威爾「將是阻力最小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