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往事》,作為鬼才導演昆汀的倒數第二部作品,風格與以往已有很大的不同,電影大量都已經在正常的敘事,但是作為最會玩電影的導演,這部電影多數場面依舊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認真看完的你,能看懂故事的主線是講瑞克遭遇職業危機,從而在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中尋求改變。但是你能明白故事中間穿插的羅曼波蘭斯基和嬉皮士的線嗎?如果沒有了解當時的大環境和好萊塢歷史的話,是很難懂的。接下來,我來為你解答這些問題。
一、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與波蘭斯基
電影開場,主角瑞克與坐著勞斯萊斯出場的製片人在餐廳的那場戲,其實昆汀就已經開始為我們還原當時的好萊塢。製片人的出現其實就是象徵了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制,在以商業為導向的好萊塢,有著一套完整的製片體系,而製片人在這套體系中,擁有極高的權力。主角瑞克也在製片人的引導下選擇向電影市場妥協。
同樣,在商業市場的驅動下,那個身材矮小,長發飄飄的導演波蘭斯基,因為他拍的是與英雄主義電影恰恰相反的文藝電影,成為了好萊塢紅極一時的人物。瑞克與波蘭斯基的過氣與爆紅,恰恰證明了好萊塢工業體系以商業為導向,誰擁有更多的市場資源,誰就會擁有更多的財富。
二、頹廢的一代,「嬉皮士」的興起。
當你在見識了好萊塢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後,你必然會對那幫翻垃圾桶,在路邊搭順風車的女孩們感到疑惑,她們性格奔放,穿著非主流的服飾,與那個時代顯得格格不入。她們所代表的,正是那個時代所盛行的嬉皮士文化。在美國經濟急速增長的刺激下,以及反戰情緒的感染,美國的年輕一代中「嬉皮士」文化興起。他們整日尋歡作樂,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並因此頹廢下去。
三、改編自真實事件——曼森殺人案。
嬉皮士最後的入室殺人事件,將整個影片推向高潮。也許你還對於他們的動機和臺詞感到費解,但是通過了解了這段真實的事件,你將恍然大悟。這段劇情由「曼森殺人案」改編。曼森利用邪教思想去感染其他嬉皮士,從而引發嬉皮士與好萊塢之間的矛盾,殺人案件由此發生。電影將現實中原本的受害者莎朗轉嫁到了瑞克身上,結果也與真實事件相反。電影中,嬉皮士將殺人比作殺豬,其實是暗示了上流社會佔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嬉皮士口中提到的「魔鬼」,其實是源自與「曼森殺人案」中,曼森通過波蘭斯基的電影《羅斯瑪麗的嬰兒》,來宣稱波蘭斯基信奉魔鬼,從而導致了這場慘案。電影將這場慘案由現實中原本的受害者莎朗轉嫁到了瑞克身上,結果也與真實事件相反。
看完電影也許你認為電影的結局與真實事件的結局完全不一樣,但是昆汀通過他斷裂的敘事風格中,反覆地讓觀眾從電影中間離出來,不正是一次次提醒我們:這不就是一場電影嗎?
以上,就是本期影得君給小夥伴們推薦的電影了,如果喜歡,記得留言點讚,關注我們。
「看電影,有心得」,我們是影得君。
咱們下期再見嘍,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