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由於天氣比較冷,我特意去商場挑選了一副比較暖和的手套,這樣騎自行車去公司的時候就不用擔心了,不過就在我戴上手套的那一刻我發覺一個問題,那就是我無法靈活地操作手機,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手機的觸控螢幕一般都是需要感應電容的變化來觸發相應的操作。由於我不願意把手套改成「霹靂版」,無奈之下只能將其中的一隻脫了下來。
以往我對這個問題不是很在意,我想大多數人也不是很關心這個問題,就拿我愛人來說,她對於冬天的感受是最敏感的,即便是這樣也可以在很冷的天氣下在戶外靈活的操作手機,我有時也取笑她一番:看來智慧型手機提升了你的熱度。玩笑過後,我也在思考是否有一種方式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兼顧手機使用和保暖功能的手套貌似有一定的市場。
我想很多的手套廠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因為不經意間我發現之前買的手套上面的「小秘密」,手套的拇指和食指的指尖部位貌似被塗上導電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沒有辦法讓你在帶上手套的情況下識別指紋這樣的細節信息,但卻足以讓你通過密碼解鎖手機進行常用的基本操作,這算是一種創新想法。
不過這樣的方式還是不太方便和理想,我也發現了一個弊端,那就是在手指溼度變化的情況下,比如帶上手套容易出汗,外部過冷的情況下有可能會結冰,操作手機容易出現問題,所以也不是一個很完善的方案。解決的辦法我也仔細的想了一下,我記得很多年前,我見過一種手勢識別的技術,不需要接觸物體表面就可以做到相對精準的動作識別,這樣的技術應該可以滿足手機的需要,印象中是採用光學反射的原理,當光線被阻擋時,接收傳感器的信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判斷手勢的種類,這樣的操作模式對於日常手機的點擊,滑動操作來說是很契合的。
初步的方案我覺得可以是這樣的模式,檢測手勢的傳感器一定要很薄,可以通過類似手機貼膜的方式粘合到手機的四個角部位,或者乾脆做成手機貼膜,當檢測到手勢動作的時候,傳感器構成的手機貼膜通過模擬觸控螢幕的動作來觸發手機屏幕,這樣就可以實現非接觸手機操作。
當然,實現非接觸的手勢識別應該有很多的技術手段,並且單純的做這樣的設計價值應該不是很高,如果可以配合目前的手機外殼,增加輔助自熱,充電、保護的複合功能應該會大大增加產品的認可度,也許是一個新的買點,有興趣的設計人員也可以優化或者改進相關的方案,在我看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實際的使用,也許會有不錯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