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室外用手機的小夥伴都知道這種痛苦——你不得不摘下手套、冒著凍傷的風險去接那些緊急的電話,尤其是廣大的 iPhone 用戶們。
不得不摘下手套才能使用 iPhone
為了應對這種場景,手機廠商們推出了「超靈敏觸控」這一功能,讓你即便戴著普通的手套也能正常觸控手機;而聰明的第三方配件廠商也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觸屏手套,戴著這種特製的手套,你也可以正常使用手機。不過用了這麼久,你知道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實現的區別在哪麼?
觸屏手套是怎麼工作的?
手機上的電容式觸控螢幕技術是利用人體的電流感應進行工作的。電容式觸控螢幕是一塊四層複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內表面和夾層各塗有一層 ITO(導電膜),最外層是一薄層矽土玻璃保護層,夾層 ITO 塗層作為工作面,四個角上引出四個電極,內層 ITO 為屏蔽層,以保證良好的工作環境。
當手指觸摸在金屬層上時,人體和觸控螢幕表面形成以一個耦合電容,於是手指從接觸點吸走一個很小的電流。這個電流分別從觸控螢幕的四角上的電極中流出,並且流經這四個電極的電流與手指到四角的距離成正比,控制器通過對這四個電流比例的精確計算,得出觸摸點的位置。
觸屏手套在指尖增加了導電纖維
市售的觸屏手套則是在指尖部分的織物裡混入導電纖維, 常見的有金屬化合物型導電纖維、金屬系導電纖維、碳黑系導電纖維、導電高分子型纖維等。當你帶上這類手套時,可以像用手觸摸時那樣在身體與觸控螢幕之間產生電容,讓人體的電場能延伸到手套的手指部分,這樣就可以操控觸控螢幕了。
大多數手機都只能靠這種方式戴手套操作,比如 iPhone 全系列。但由於是加入了特別的材料,這使得觸屏手套的樣式沒有普通手套那麼多,如果要追求時尚和品質,現階段的選擇還很有限。
淘寶上有各種各樣的觸屏手套
超靈敏觸控是如何實現的?
超靈敏觸控在一些手機上也叫做手套模式,顧名思義,就是除了手指觸摸以外、戴著手套也可以正常操作(實際上這種技術還支持指甲操作,不過大概很少有人用這種姿勢吧)。 超靈敏觸控最早是由諾基亞 Lumia 920/820 帶入大眾的視線裡,以至於一些人認為超靈敏觸控技術是諾基亞的專利,其實不然,這是美國新思科技(Synaptics)的 ClearPad Series 3 電容觸控螢幕感應技術。不過既然名字裡帶個「超」字,那麼它跟普通的觸控螢幕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一般來說,屏幕是由四部分組成的:玻璃蓋板、非集成式傳感器、顯示屏、手機機身。
現在廠商為了提高顯示效果、減小屏幕模組的厚度,將屏幕的組件由四個減少到了三個,即傳感器和顯示屏集成在一起(in-cell 屏幕)或傳感器和玻璃蓋板集成在一起(on-cell)。
傳感器是由感應器和傳送器兩個組件組成的,這兩個組件共同負責處理手指按壓屏幕時所產生的靜電。在一般屏幕上,傳感器的是在顯示屏的上方,而採用超靈敏觸控技術的屏幕則不同。in-cell 屏幕的傳送器放在顯示器的下方,感應器則放在了顯示屏的上方;而 on-cell 屏幕則把傳送器放在玻璃蓋板的下方,感應器放在了玻璃蓋板的上方。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能夠提升信噪比,讓屏幕觸摸靈敏度更高,所以能接收來戴著手套操作的觸摸信號。
in-cell 屏幕結構示意圖
不過這個功能雖好,但手機廠商卻為此設置了開關。因為手套模式下的手機靈敏度非常高,如果不戴手套,容易造成誤觸。一些手機能很聰明地自動切換模式,如果檢測到戴手套解鎖即開啟手套模式,如果是用手解鎖就關閉手套模式。
手套模式一般默認關閉
總結
對於用戶來說,超靈敏觸控是個更好的方案,它不需要額外購買觸屏手套,能適用更多的場景。雖然只是一個小功能,但也體現了廠商對用戶體驗細節的關懷,即便這並不能對手機銷量有可見助益(參考諾基亞)。
網友測試,諾基亞 Lumia 920 戴 5 層手套也能正常操作
目前兩種手套操作解決方案都不夠完美,因為戴上手套以後手指變粗,即便能夠正常觸控操作手機,精準度也會下降明顯,點擊、滑動操作還好,如果是用鍵盤打字則很容易出錯,過程非常痛苦。
將來如果手機能像駕駛模式那樣出一套針對手套操作的大按鈕或容錯率高的 UI 界面,手套操作才能更好地造福於人類,不然戴著手套戳不準氣到跳腳的話,還不如索性摘掉手套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