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權威駁斥法國諾獎得主:新冠病毒不是人工製造

2020-12-05 寰宇解析

柏林夏裡特醫學院教授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在北德意志電臺(NDR)的播客訪談節目中再度駁斥了新冠病毒是實驗室人工合成的說法。

法國著名病毒學家蒙特涅(Luc Montagnier)不久前在一次電視採訪中再次拋出"實驗室陰謀論",他說,在新冠病毒的基因中發現了愛滋病毒(HIV)的基因片段,這只能是人工合成的結果。

蒙特涅被視為愛滋病毒的發現者之一,並因此獲得200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德羅斯滕對這種說法出自一位資深科學家之口表示遺憾。"這完全是無稽之談",他說,"對這個話題已經有了定論,即便是一位退休的諾獎得主在一次脫口秀裡這樣說,也不能改變這一事實。"

德羅斯滕指出,新冠病毒與愛滋病毒的基因片段有相似之處,並不是偶然的新發現,而是科學界已知的現象,與實驗室人工合成毫無關係。德國另一位出鏡率很高的病毒學家,哈勒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凱庫勒(Alexander Kekulé)也曾在播客採訪中指出,所謂愛滋病毒的基因片段在許多其他病毒裡都能找到,這種"巧合"在自然界是很常見的。

德羅斯滕還援引最新研究支持新冠病毒源於蝙蝠的推論,他說,中國和歐洲科學家分別在新冠病毒上發現了一種表面蛋白質結合點,與蝙蝠身上找到的極為相似。

法國12月發現首位患者?--問號還很多

德羅斯滕還對法國研究者稱去年12月底法國就出現新冠感染者的一項研究提出了很多質疑,包括檢測的流程和結論的嚴謹性。

5月初,巴黎北部一家醫院的醫生在《國際微生物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稱,對14名2019年12月初至1月中旬期間因非典型肺炎接受治療的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後,發現一名患者的樣本檢測呈陽性。這是一位42歲的阿爾及利亞裔魚販,他在法國生活多年,並且沒有最近的旅行記錄和接觸史。醫生由此認為,早期新冠病例可追溯到去年12月,比此前歐洲確認的第一個病例提早了一個月。

德羅斯滕指出,從發表的研究報告看,這名患者核酸檢測(PCR)出現陽性結果後,並未再作進一步測試核實,例如二次PCR或病毒基因序列鑑定。而根據後者可大致推斷病毒產生的月份,以排除第一次測試出現誤差或樣本交叉汙染的可能性。此外他還認為法國醫生PCR測試的試劑調適等技術細節值得商榷,這也或影響到結果的準確性。

此外他還認為,在確定樣本中的新冠病毒後,還應找到這名患者,對他進行血清抗體測試。如果他確實感染了新冠病毒,體內就會產生抗體。而且據報導稱,這位魚販的兒子也出現了疑似症狀,德羅斯滕認為當然也應對這個男孩進行抗體測試,進一步驗證、推導傳染鏈。

他指出:"這涉及改寫這一疾病的傳播史,將法國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開端向前推至少一個月,甚至揭示某些被隱藏或忽略的東西,如果要發表的是如此重要的一個研究結果,必須盡力保證其確定性。"但在他看來,來自法國的這份研究,無法讓他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相關焦點

  • 直擊諾獎|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諾獎得主談疫情後全球復甦需要「新冠肺炎馬歇爾計劃」
    疫情之後世界大部分地區經濟處於低迷狀態,諾獎經濟學家預言通過正確的政策引導,各國將以驚人的速度復甦,走向新的未來。與此同時,經濟落後的國家急需「新冠肺炎馬歇爾計劃」援助!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一對夫妻檔經濟學家,著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博士和埃斯特•迪弗洛博士。他們以研究並驗證經濟發展模式,與哈佛大學麥克·克雷默共享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日本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是人造的?美國一食品工廠近900名員工確診...
    德國一郵輪近3000名船員被隔離據德國媒體2日報導,正停靠在母港德國北部庫克斯港的「邁希夫3號」郵輪因一名船員確診新冠肺炎而採取全員隔離措施,涉及總共2899名工作人員。這艘郵輪隸屬於德國旅遊公司途易集團,船上目前沒有遊客。
  • 這幾則「法國笑話」,其實也是一些國內問題的一面鏡子
    說到諾貝爾獎,最近有個法國諾貝爾獎得主也有很多驚人言論。他可是專門研究病毒學的,正是憑藉發現愛滋病毒,他才獲得了諾獎。但這位叫呂克·蒙塔尼的科學家,最近在一檔訪談節目中,可是語出驚人。他稱,新冠病毒含有愛滋病毒的基因序列,有人工操作的痕跡,是有人添加的。他還把矛頭直指武漢的P4實驗室。
  •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今日...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今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表示,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
  • Hinton等6位圖靈獎得主、百餘位頂級學者邀你加入群聊,共話人工...
    匯聚圖靈獎得主、院士大咖的超強嘉賓陣容為什麼說這場北京智源大會不容錯過?在機器之心看來,今年的大會確實有著非常多的亮點。首先是嘉賓陣容十分強大,從目前更新的報告嘉賓中,我們看到了眾多熟悉的名字和面孔:其中就包括 6 位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的圖靈獎得主:Geoffrey Hinton、 Alan Kay、Judea Pearl、Manuel Blum、Joseph Sifakis、John Hopcroft。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雷剛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鳳凰網科技 聯合出品什麼叫「牛X的人,很早就全家牛X了」、「家學淵源」、「家族基因」……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oger Penrose(羅傑·彭羅斯)就是最好的說明。
  • 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
    央廣網上海9月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易肖奇)近日,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小說集《衣櫃》。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央廣網發 浙江文藝出版社供圖)作為波蘭家喻戶曉的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因大膽且極具獨創性的寫作風格而備受讚譽;她曾獲得尼刻獎、布克國際獎等多項重量級文學大獎,擁有「最具代表性的歐洲小說家之一」的美譽。
  • 美德法日諾獎遙遙領先,中國如何迎頭趕上?
    從三個領域的國別分布來看,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美國佔92人次,英國佔28人次,德國佔25人次,超過兩位數的還有,法國14人次;化學獎裡面,美國佔了70人次,英國佔了32人次,德國31人次;生理學或醫學獎中,美國佔了103人次,超過3位數的僅此一家。英國、德國、法國都是兩位數,分別是34、17和11。
  • 諾獎評選也以GDP論英雄?中國何時迎頭趕上?
    從三個領域的國別分布來看,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美國佔92人次,英國佔28人次,德國佔25人次,超過兩位數的還有,法國14人次;化學獎裡面,美國佔了70人次,英國佔了32人次,德國31人次;生理學或醫學獎中,美國佔了103人次,超過3位數的僅此一家。英國、德國、法國都是兩位數,分別是34、17和11。
  • 聊聊教出七個諾獎得主的史上最強老師索末菲
    老師有多強,當然是要看他教出的學生有多強,網上流傳的說法是,他教出了七個諾獎得主。這七人分別是:14年諾獎得主勞厄,32年諾獎得主海森堡,36年諾獎得主德拜、泡利,44年諾獎得主拉比,54年諾獎得主鮑林,67年諾獎得主貝特。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淺談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裡克詩集
    而暢銷作者更是難得一見,哪怕是像莫言那樣的中國作家,在諾獎之前和之後對於其著作的銷量都沒有什麼真正的提高,更可怕的是諾獎作家中的「經典」真的少,幾乎每一年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大象都覺得就是看個寂寞。 每年文學獎總有呼喚村上春樹應該怎麼都要給一個了,但是在大象看來,村上基本可以說和諾獎是無緣的,跟那幫評選的人的口味實在有點距離。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2020-10-2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特寫|在上海的這十張桌布上,諾獎得主們為人類未來打下草稿
    10月31日下午,數十名諾獎得主,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分組討論環節,以「科學與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分組討論環節將在場的科學家們一共分為十組,每組由1-2位頂尖科學家和8-10位青年科學家組成。
  • 上海大媽問諾獎得主如何炒股致富 通過淘寶直播視頻連線
    【上海大媽問諾獎得主如何炒股致富】據媒體報導, 8 月 19 日,一位上海大媽在視頻連線的淘寶直播中詢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最近有什麼股票可以推薦?席勒認為,個人投資者不應在股市上投入太多,「千萬不要把炒股視作快速致富的手段。」
  • 諾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金融業應促進疫後經濟恢復
    來源標題:諾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金融業應促進疫後經濟恢復 在21日舉行的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的「金融科技與創新」平行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表示,金融部門應發揮作用,促進疫情後的經濟恢復和發展
  • 曾在武漢的日本諾獎得主稱病毒為人工製造?本人發聲明
    近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著名免疫學家本庶佑的名字,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被借用甚至傳播了大量虛假信息。對此,日本學者本庶佑本人於近日通過其所在的京都大學官方網站發表聲明文章予以澄清。△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著名免疫學家本庶佑據日本媒體報導,有人假借本庶佑之名通過英語、印地語等語言傳播「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的」等虛假消息,甚至惡意杜撰本庶佑具有曾在武漢工作的經歷。
  • 諾獎得主赫克曼:今天的經濟學界很不正常
    Heckman)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但這本期刊所做的是,選擇標新立異的理論,推廣這些論文,至少讓人們出版新論文,然後有可能獲得成功。我們看一些排名,像《國際經濟評論》、《勞動經濟學期刊》、《國際經濟學期刊》和各領域的權威期刊等等並不高,而《世界銀行經濟評論》,沒有人會把它列為前五名,結果成了引文的主要來源。為什麼?因為他們有數據,他們有觀點,人們之後在這些觀點的基礎上展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