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泰勒
有人調侃,外賣小哥無所不能的形象,再次被刷新了。近日,一則外賣小哥買基金成百萬富翁的新聞火了。
如何通過做騎手賺到100萬?
在大家印象中,金融理財人士大都西裝筆挺,與地攤的煙火氣形成強烈對比。可你相信嗎?最近,一位外賣小哥火了,原因正是他特別善於理財。
賈兆江,河南南陽人,在北京做外賣騎手,俗稱快遞小哥,圈內卻都叫他理財哥。
賈兆江出生在河南南陽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初中沒讀完就輟學了。一沒背景,二沒學歷,但賈兆江卻偏偏生了一顆想要出人頭地的心。
於是,在十幾年前,網際網路在農村還不怎麼普及的時候,賈兆江就給自己整了一臺電腦。每天上網搜索瀏覽信息,從中尋找商機和信息。
就是在這時候,他第一次知道有種叫做「基金」的東西,「複利」「投資」......一個個新鮮的詞彙顛覆了他過往對「錢」的認知。
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他一頭扎了進去。偶然搜到的一本《基金經理》,裡面關於基金經理操盤籌謀、叱吒風雲、機構博弈的描寫,更是徹底點燃了他內心的不安分。
他暗暗立下了人生目標:要靠投資實現財務自由,改變自己和這個家的命運。
只有初中學歷,卻一直沒放棄對理財的鑽研。從18年初開始正式投資,因專業和時間限制,只買基金,不買股票(股票交易時間剛好是上崗時間),已累積資產百萬,今年4月以來(也就是A股走出「無聊一月」後)的五個月,平均靠理財月入5萬+。
外賣小哥堅持自學理財十餘年
2010年,他剛接觸基金沒多久就投出了第一筆錢,然後全虧了進去
他很慶幸,一個失敗的「開始」為他敲響了警鐘,讓他明白「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好運只能撐他一時,只有靠譜的理財知識才能撐他一世。
於是,他從基金市場退出,開始了漫長的自學,每天1小時,到現在堅持了十年,雷打不動。
從最開始上網搜,到後來找書看,他學到的理財知識越來越系統,越來越專業,也更正了許多自己關於理財認知的誤區。
2014年,他第二次出手。當時經濟下行處於衰退階段,他判斷按照「過熱-滯脹-衰退-復甦」四階段,經濟將迎來復甦,於是看準時機迅速出手。懷揣著5000元錢一頭扎進了槓桿基金,靠著十餘年對理財知識的鑽研學習,這一次投資他賺回8萬,足足翻了16倍,成功在老家買房。家裡的親戚都沒想到,老賈僅是第一次投資,就能獲得如此回報。
老賈自有一套自己的邏輯。為啥理財十個裡邊八個輸?在他看來,基金理財不要看到今天漲了,明天跌了,一定要有耐心。「做投資就像古代劍客,十年磨一劍,但一出手就必須見血封喉。」
在14年那筆成功投資後,此後老賈收手了四年,沒有再投入1分錢,那時他預判中國市場牛短熊長,不宜再下場。而他理財的另一個原則,就是從不碰高風險的股票市場。「普通人不建議炒股,股票是一門科學,需要專業的人去研究,我們坐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就行。」他說到。
2018年,他預判中國大盤即將觸底反彈,果斷的開始購買基金理財,老賈再一次預判正確。短短2年時間,老賈靠基金理財累積資產已經近百萬,行情最好的時候,他靠理財一個月賺了7萬多。有人不解:明明可以靠理財賺錢,為什麼還要辛苦的送外賣呢?
老賈的回覆是:「投資是不確定性很大的事情,仍需生活上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有安全感。」畢竟家裡的小孩剛剛上4年級,父母身體也不太好,未來他還將繼續深研理財知識,真正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炒股不如買基金」深入人心
以今年為例,2020年A股市場整體演繹的是一波極致的結構性行情,科技、消費、醫藥等領域節節攀升,尤其龍頭股漲勢如虹,但銀行、地產等周期領域卻表現平平,差異巨大。這一導致了公募基金整體收益率出現分化,抓住市場機遇的基金經理表現神勇。
從主流指數看,今年表現最好的是創業板指,表現可謂神勇,截至前八月,創業板指年內漲幅高達53.37%,頻頻創出新高。其他指數,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中小板指今年以來也表現較好,漲幅達到11.6%、32.79%、18.25%、39.76%。
公募基金前8月整體交出了一份不弱的成績單,繼續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權益類基金(包括混合型、股票型、指數型;剔除今年新成立基金、分級基金僅計算母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2.63%,整體表現好於上證指數、滬深300,和深證成指表現也差不多。
而從2019年的情況也是「炒股不如買基金」。WIND資訊數據顯示,剔除分級基金以及2019年新成立的基金,最低倉位為60%的偏股混合型基金2019年度平均收益率為43.33%,而最低倉位為80%的主動股票型基金2019年年度平均收益率44.96%,跑贏滬深300、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中小板指等各大主流指數。且這兩大類型的基金平均收益跑贏滬深300差不多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