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來,超過三分之二野生動植物滅亡,人類在玩一場自掘墳墓遊戲

2021-01-10 環球GOSSIP

環境保護,一直以來都是被呼籲和提倡的存在,然而,很悲哀的是,很多情況下,「環保」不過是名人明星博取關注的話題之一。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發布了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近50年來,和我們人類共享地球的野生動物數量驟減三分之二以上。

換言之,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的數量下降了超過68%,受到環境的驟變影響,淡水物種數量也減少了84%,毫不誇張地說,「自然界正處於自由落體式的衰落態勢。」

仔細想來,導致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也不過這些,只不過其中有多少項中夾雜著人類的痕跡?

1. 小行星撞擊

有意思的是,每每說到物種滅絕。人們總是會率先懷念那些不曾親眼所見的「恐龍前輩」。而導致這些龐然大物滅絕的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行星撞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的威力巨大,不少天文學家都在忙活著尋找可能預示人類文明終結的彗星或流星。

2. 氣候變化

即便沒有小行星撞擊這樣外在的強大因素,地球自身所處的氣候變化,更像是影響野生動物和人類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之一。早在大約11000年前,當巨型哺乳動物無法適應快速變暖的溫度而出現數量驟減以至於滅亡,就是最好的例證。而今,「全球變暖」這個現代化發展饋贈給人類自己的「禮物」已經為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3. 疾病的流行

就像新冠病毒的突然而至一樣,莫名疾病的衍生和流行的確會給自然界以及人類帶來困擾。講真,僅僅單純依靠疾病威脅而導致物種滅亡的事例並不廣泛,科學研究表明,只有在食物短缺,棲息地缺少,缺乏遺傳多樣性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之莫名疾病的到來,才會產生物種滅絕的結局。比如真菌感染破壞了青蛙,蟾蜍和火蜥蜴的皮膚,才能導致相關物種在幾周內大規模死亡。

4. 生存環境的改變

毫無疑問,任何一個物種的生存都需要它特定的環境要求,就像一隻鳥需要高聳的大樹棲息,野生動物需要廣闊的平原雨林賦予生存可能。但人類的文明的快速發展,早就剝奪了地球共生者——野生動植物的家園。自然棲息地的大幅減少,導致物種數量驟減,再加之種族壓制的影響,才有了如今野生動植物數量慘澹的結局。

5. 缺乏遺傳多樣性

這就好比是「近親結婚」,這個道理不僅影響著人類,也嚴重影響著野生動物。以非洲獵豹為例,因為缺乏足夠的復原力,再加之生存棲息地的大幅減少,導致「近親繁殖」概率較高,這直接會導致致命疾病的易染性,從而造成種族滅絕。

6, 入侵物種的強勢介入

雖然生存物種之間存在著天然性的「優勝劣汰」,但沒人可以否認,的確其中有一些「強悍的存在」,這些「強者」在被有意或者無意間移植到新的環境後,大量繁殖,直接「殲滅」土著物種的存在。這樣的現象在植物中體現得更為明顯,而讓不少植物學家也感到害怕的是,有時候,儘管有人類的強勢幹預,但依然無法阻止這樣可怕現象的出現,然而,不要過分擔憂,因為這終歸屬於特例現象。

7. 飢餓

很明顯,「飢餓」是一種快速,單向而且必然導致滅亡的更為有效的方式,而且無論是對於野生動物還是人類而言,都是如此。但看待事物總歸要看到本質,是什麼導致了野生動物的嚴重飢餓現象?除了生存環境的改變導致適者生存定理,還有食物鏈的影響,在一種物種滅絕之後引發的相關物種的連帶反應。

8. 汙染

毫無疑問,「環境汙染」這個詞是為人類特定而生。除了單一的環境災難,例如石油洩漏給海洋帶來的嚴重影響之外。那些持續不斷地,由於人類生產產生的環境汙染問題,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整個地球生存環境。如今,連生存在海洋深處的動物們也備受人類肆意傾瀉塑料垃圾的負面影響。

9. 人類的捕食

或許很多人對此不屑,認為作為高等生物的存在,早就擺脫了最初的原始捕食。然而數據是最好的例證,從人類早期的生存捕食到如今依然延續傳統的捕鯨獵殺,人類才是改寫整個自然界的,造成野生動植物物種和數量大幅驟降的根本原因。再加之對特定物種的皮毛,器官的特殊喜好,導致不少物種因此命喪人類之手。

10. 適者生存

如果沒有環境的瞬間變化,野生動植物無需如此被動地接受「適者生存」這條自然法則的不斷考驗。的確,自然界本身的變化不可更改的考驗著各個物種,但人類的強勢作用,將「適者生存」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有科學家預言,或許在不到百年之後,地球上除人類之外的野生動植物會基本滅絕殆盡。

縱觀以上導致物種滅絕的原因,不難看到,人類的發展在其中的影響最為廣泛。作為食物鏈頂層的存在,一旦其他野生動植物消失殆盡,我們人類自身也勢必會承受由此帶來的環境惡劣的負面影響。

停止砍伐,改善能源生產系統以及在食物上進行革命化的突破,能否在未來逆轉目前的環境發展頹勢,可能也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當然,也會有人說,我們高明的人類,在未來可能早已經找到了新的適宜星球來居住,所以地球也不過是個「棄子」。但不要忘記,如果依然是對環境的各種肆虐掠奪,新的星球早晚會成為「第二個地球」。

如今,與其去孜孜不倦地探求,在人類滅亡之後,是螞蟻還是蟑螂會接管地球,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從根本上認識到重要性,從自身小事做起,切實地保護地球,保護野生動植物,畢竟說到底,實現人類與自然界的平衡,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身。

相關焦點

  • 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生命力報告》: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的動...
    根據外國媒體9月11日綜合整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從1970年至2016年,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平均下降了68%,無數物種瀕臨滅絕,從數據來看,人類50年內已經消滅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動植物。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我們普通人能補救世界嗎?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人類憑藉自己的努力,讓全球範圍內的動植物數量下降了68%,並且這僅僅只是50年的數據,我們不知道是該驕傲?還是還反思?難道人類真的是萬物之靈?地球給我們一次次的警告,是時候讓我們重新審視自我了。
  • 2021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主題已定為「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
    【綠會融媒訊】中國綠髮會國際部收到來自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最新通知,2021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已經正式宣布——主題為「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2020年11月23日,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秘書處宣布了2021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Day 2021)的主題:「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Forests and livelihoods: sustaining people and
  • 5年來瀕危野生動植物實現恢復性增長
    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中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說,中國通過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不斷強化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為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
  • 野生動植物的「解碼者」
    ■閱讀提示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行走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中,終日與野生動植物打交道;他們跨越冬夏,不惜用數年時間去觀察鳥類的飛行軌跡;他們攀巖走壁,只為了尋找一種獨特苔蘚……探尋生物學奧秘、保護瀕危的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環境、拯救大千世界豐富多樣的物種及人類自身,這群人以解碼與護衛自然為使命。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拒絕野味,保護它們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請轉發
    今天是第7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保護野生動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拒吃野味,拒絕野生動物製品。保護野生動物從我做起。大家都知道,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因為野生動物而起,來自於人類對於野生動物的貪嘴和捕殺。在今天,我們應該痛定思痛,應該好好想想讓野生動物和人類共存。我們在未經動物們的同意之下就隨意破壞它們的棲息地;在未經它們的同意之下就隨意傷害它們的軀體;在未經它們的同意之下就私自決定它們的死亡。這就是在傷害我們人類,讓我們人類走向毀滅。動物與我們人類一樣,有思想,有感情,也有它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有自由權。
  • 重慶有多少種野生動植物,你知道嗎?
    你知道重慶有哪些野生動植物嗎? 11月18日,「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及「重慶溼地保護宣傳周」啟動。南川區金佛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裡,聚集了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者、志願者代表、社會公眾等200餘人,共同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
  • CITES、UNDP等機構聯合宣布:紐約帝國大廈為慶祝「世界野生動植物...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剛剛,中國綠髮會收到了來自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秘書處的致信,獲悉CITES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等機構發布了一則聯合新聞稿,為了慶祝很快到來的2020年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來認識這位專注一生,只為畫野生動物的藝術家
    2013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十八屆會議決定宣布每年的3月3日為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這一天是197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籤署的日子。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已迅速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野生動植物年度活動,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幫助提高人們對許多不同種類野生動植物種群所面臨的挑戰的認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還提醒我們,現今迫切需要加強對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犯罪的打擊,這對經濟、環境和社會都有廣泛的影響。在疫情之下,在這個不一樣的假期裡。
  • 「喜報」上海自然博物館榮獲「第七屆野生動植物衛士獎」
    喜 報11月18日,2020野生動植物衛士行動暨第七屆野生動植物衛士獎頒獎活動在北京召開。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榮獲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美國)聯合頒發的「2020野生動物物衛士行動暨第七屆野生動植物衛士獎」之「專業成就獎前沿衛士」。
  • 書單|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讓我們閱讀自然
    最近,由於新冠肺炎的疫情,人類與野生動物,與自然的關係,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3月3日正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聯合國設置這個紀念日,是為了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也為提高公眾意識,使公眾更加深入了解保護野生動植物對於人類的諸多益處提供了一個契機。
  • 書單|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讓我們閱讀自然
    最近,由於新冠肺炎的疫情,人類與野生動物,與自然的關係,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3月3日正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聯合國設置這個紀念日,是為了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也為提高公眾意識,使公眾更加深入了解保護野生動植物對於人類的諸多益處提供了一個契機。
  • 世界自然基金會: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平均下降68%
    綜合CNN、BBC等外媒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本周三發布的《2020年地球生命報告》中警告,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在40多年的時間裡平均下降了68%,並且沒有跡象表明這種「災難性的下降」有放緩的趨勢。
  • 氣候變化影響野生動植物疾病風險
    氣候變化影響野生動植物疾病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1:41:00 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Jeremy M. Cohen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最新發布,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一、中國多項提案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方大會上獲通過,中方倡導全鏈條打非理念二、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動
  • 全國野生動植物「先鋒衛士」出爐!浙江象山榜上有名
    >begin--> 近日,由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聯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聯合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支持的2020年第七屆野生動植物衛士頒獎活動在北京舉行。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得自然保護地領域最高獎項「野生動植物衛士獎——先鋒衛士」。
  • 6500萬年前,恐龍並不是瞬間滅亡的!這是一場持續數百萬年的死亡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就找到了那個被判定為導致恐龍滅絕的超級大隕石坑。科學家們認為,一顆直徑達到十千米的小行星,對地球進行了撞擊,形成了一個直徑達到一百八十千米的隕石坑。除了這個,很多別處發現的證據也向科學家們證明,在6500萬年前的地球上確實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大撞擊。
  • 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更新 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魚蛇類大量列入
    科學家們認為:生物多樣性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及其生態過程,其中動植物是生物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對野生動植物進行保護,是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基礎,也與申報世界遺產,建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息息相關。
  • 人類和病毒鬥爭了幾百萬年,最終會在一場超級病毒中滅亡嗎?
    人類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已經在基因層面具有非常高的多樣性,而且還有著幾十億數量的龐大種群,所以單一的超級病毒是不可能導致人類全體滅亡的。在人類歷史上,天花導致了超過5億人的死亡,鼠疫導致一億多人死亡,1918年大流感至少導致5000萬人死亡,愛滋病已經導致超過3500萬人死亡,無論這些病毒有多厲害,總有人會倖免下來。
  • 野生動植物丨冬日候鳥樂園
    野生動植物丨冬日候鳥樂園 2020-12-28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