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一直以來都是被呼籲和提倡的存在,然而,很悲哀的是,很多情況下,「環保」不過是名人明星博取關注的話題之一。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發布了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近50年來,和我們人類共享地球的野生動物數量驟減三分之二以上。
換言之,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的數量下降了超過68%,受到環境的驟變影響,淡水物種數量也減少了84%,毫不誇張地說,「自然界正處於自由落體式的衰落態勢。」
仔細想來,導致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也不過這些,只不過其中有多少項中夾雜著人類的痕跡?
1. 小行星撞擊
有意思的是,每每說到物種滅絕。人們總是會率先懷念那些不曾親眼所見的「恐龍前輩」。而導致這些龐然大物滅絕的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行星撞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的威力巨大,不少天文學家都在忙活著尋找可能預示人類文明終結的彗星或流星。
2. 氣候變化
即便沒有小行星撞擊這樣外在的強大因素,地球自身所處的氣候變化,更像是影響野生動物和人類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之一。早在大約11000年前,當巨型哺乳動物無法適應快速變暖的溫度而出現數量驟減以至於滅亡,就是最好的例證。而今,「全球變暖」這個現代化發展饋贈給人類自己的「禮物」已經為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3. 疾病的流行
就像新冠病毒的突然而至一樣,莫名疾病的衍生和流行的確會給自然界以及人類帶來困擾。講真,僅僅單純依靠疾病威脅而導致物種滅亡的事例並不廣泛,科學研究表明,只有在食物短缺,棲息地缺少,缺乏遺傳多樣性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之莫名疾病的到來,才會產生物種滅絕的結局。比如真菌感染破壞了青蛙,蟾蜍和火蜥蜴的皮膚,才能導致相關物種在幾周內大規模死亡。
4. 生存環境的改變
毫無疑問,任何一個物種的生存都需要它特定的環境要求,就像一隻鳥需要高聳的大樹棲息,野生動物需要廣闊的平原雨林賦予生存可能。但人類的文明的快速發展,早就剝奪了地球共生者——野生動植物的家園。自然棲息地的大幅減少,導致物種數量驟減,再加之種族壓制的影響,才有了如今野生動植物數量慘澹的結局。
5. 缺乏遺傳多樣性
這就好比是「近親結婚」,這個道理不僅影響著人類,也嚴重影響著野生動物。以非洲獵豹為例,因為缺乏足夠的復原力,再加之生存棲息地的大幅減少,導致「近親繁殖」概率較高,這直接會導致致命疾病的易染性,從而造成種族滅絕。
6, 入侵物種的強勢介入
雖然生存物種之間存在著天然性的「優勝劣汰」,但沒人可以否認,的確其中有一些「強悍的存在」,這些「強者」在被有意或者無意間移植到新的環境後,大量繁殖,直接「殲滅」土著物種的存在。這樣的現象在植物中體現得更為明顯,而讓不少植物學家也感到害怕的是,有時候,儘管有人類的強勢幹預,但依然無法阻止這樣可怕現象的出現,然而,不要過分擔憂,因為這終歸屬於特例現象。
7. 飢餓
很明顯,「飢餓」是一種快速,單向而且必然導致滅亡的更為有效的方式,而且無論是對於野生動物還是人類而言,都是如此。但看待事物總歸要看到本質,是什麼導致了野生動物的嚴重飢餓現象?除了生存環境的改變導致適者生存定理,還有食物鏈的影響,在一種物種滅絕之後引發的相關物種的連帶反應。
8. 汙染
毫無疑問,「環境汙染」這個詞是為人類特定而生。除了單一的環境災難,例如石油洩漏給海洋帶來的嚴重影響之外。那些持續不斷地,由於人類生產產生的環境汙染問題,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整個地球生存環境。如今,連生存在海洋深處的動物們也備受人類肆意傾瀉塑料垃圾的負面影響。
9. 人類的捕食
或許很多人對此不屑,認為作為高等生物的存在,早就擺脫了最初的原始捕食。然而數據是最好的例證,從人類早期的生存捕食到如今依然延續傳統的捕鯨獵殺,人類才是改寫整個自然界的,造成野生動植物物種和數量大幅驟降的根本原因。再加之對特定物種的皮毛,器官的特殊喜好,導致不少物種因此命喪人類之手。
10. 適者生存
如果沒有環境的瞬間變化,野生動植物無需如此被動地接受「適者生存」這條自然法則的不斷考驗。的確,自然界本身的變化不可更改的考驗著各個物種,但人類的強勢作用,將「適者生存」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有科學家預言,或許在不到百年之後,地球上除人類之外的野生動植物會基本滅絕殆盡。
縱觀以上導致物種滅絕的原因,不難看到,人類的發展在其中的影響最為廣泛。作為食物鏈頂層的存在,一旦其他野生動植物消失殆盡,我們人類自身也勢必會承受由此帶來的環境惡劣的負面影響。
停止砍伐,改善能源生產系統以及在食物上進行革命化的突破,能否在未來逆轉目前的環境發展頹勢,可能也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當然,也會有人說,我們高明的人類,在未來可能早已經找到了新的適宜星球來居住,所以地球也不過是個「棄子」。但不要忘記,如果依然是對環境的各種肆虐掠奪,新的星球早晚會成為「第二個地球」。
如今,與其去孜孜不倦地探求,在人類滅亡之後,是螞蟻還是蟑螂會接管地球,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從根本上認識到重要性,從自身小事做起,切實地保護地球,保護野生動植物,畢竟說到底,實現人類與自然界的平衡,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