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質學家和科學家們的考古發現,地球的上一個霸主是恐龍,它們是在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初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在經過了上億年的發展後,終於在白堊紀晚期,整個地球上都遍布了恐龍。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它們無處不在,恐龍成為了地球唯一的霸主。
可是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了。那他們是怎麼滅絕的?科學界有很多說法,現在最讓人接受的原因是小行星撞擊。但是很多人對這個的理解有偏差,大多數人的認為。小行星在撞擊的一瞬間,恐龍就全部滅絕了,其實不是的,恐龍滅絕的過程持續的時間相當長。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就找到了那個被判定為導致恐龍滅絕的超級大隕石坑。科學家們認為,一顆直徑達到十千米的小行星,對地球進行了撞擊,形成了一個直徑達到一百八十千米的隕石坑。
除了這個,很多別處發現的證據也向科學家們證明,在6500萬年前的地球上確實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大撞擊。這場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將周圍數千公裡的範圍都摧毀了,除了恐龍以外,白堊紀晚期的大量生物都被滅絕了。
撞擊產生後,巨大的衝擊波飛快地向外輻射。隨後地球開始了劇烈的變化,一場曠日持久的死亡正在上演。小行星撞擊導致了地球板塊的劇烈運動,劇烈的火山噴發開始了,超過萬億立方千米的物質通過火山口被送入到大氣層。炙熱的巖漿導致了大量恐龍的滅亡,火山灰隨著大氣環流,遮擋了絕大部分的陽光。在失去了太陽直射的效果後,地球在很短一段時間內氣溫驟降,並且無法恢復。
科學家們認為,直接死於小行星撞擊下的恐龍數量其實並不多。全球氣溫的異常變,導致了植物組成的變化,大量的生產者死亡,生物圈的食物鏈遭到了毀滅性破壞才是恐龍死亡的直接原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恐龍沒有了食物來源,很多都餓死了,再加上全球氣溫下降在沒有食物的來源下,越來越多的恐龍凍死了。
科學家們估計,從小行星撞擊開始到恐龍滅亡,中間花費的時間非常長,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死亡,持續時間超過數百萬年。
我們很難不從恐龍身上聯想到我們自己。因為這次災難,我們取代了恐龍,成為了地球的霸主,恐龍是死於小行星,那我們呢?我們會死於自身嗎?
自從人類開始發展工業革命以後,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地球的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1.2度。並且氣溫上升的趨勢正在加強,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愈發強烈。氣溫上升導致了兩極冰川的加速融化,全球海平面會因此上升,這會讓地球加速進入到第四冰期的溫室效應期。我們人類的生存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將會面臨劇烈且嚴重的危機。
可以這麼說,如果溫室效應還不被重視起來,那麼,恐龍的結局極有可能就是我們人類的結局。或許有人會說人類和恐龍不一樣,恐龍只有一身蠻力,而人類卻擁有智慧。
是的,我們擁有智慧,可是我們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目前還是微不足道的。我們雖然發展到了太空時代,但是我們還沒有能力進行太空移民,我們無法脫離地球而生存,我們也沒有能力去改造地球。
所以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地球成為了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必須通過漫長的時間來控制解決溫室效應,不然等待我們的終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死亡和終將到來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