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通過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形象地反映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好萊塢往事》加入各種電影海報、片段、演員致敬電影藝術人們及其作品。回顧了好萊塢電影的發展,同時導演也有意用電影對電影進行分析,並試圖做出某些改變。
從電影本身上來看,它確確實實是部好電影,但從內容價值來看,電影出現的李小龍片段有些誇大甚至扭曲,有辱華嫌疑,導演不願為此做出改動,所以只能遺憾該部電影末能在中國上映。
電影故事發生於1969年的好萊塢黃金時代末期,演員瑞克與其替身演員克裡夫試圖在末期重新尋找機會生存。電影以演員視角來展開,向觀眾展示拍電影過程,戲裡戲外很容易讓人迷糊。所以在瑞克的戲裡就經常加入一些「破綻」有意提醒觀眾這是電影。比如:忘詞、打斷、提詞、暫停等一系列動作。
瀏覽好萊塢相關歷史資料才發現混汀.塔倫蒂諾導演的《好萊塢往事》對許多歷史有再現與獨特的表現。這就要特別說明當時年代發生的一些事情了。
電影設定在1969年代,而那一年發生了一起重大殺人事件,被稱為「曼森殺人案」,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當天在外拍戲,他的妻子莎朗.塔特和四個朋友在好萊塢家中被謀殺,懷有8個月身孕的莎朗.塔特被捅了十幾刀,兇手最後鎖定了嬉皮士邪教組織曼森家族。對嬉皮士殺人事件在電影結尾處也有出現,地點是好萊塢,時間是1969年,只是嬉皮士預殺的人與結局都不一樣,嬉皮士闖入的,是瑞克家中,而結局是嬉皮士們被反殺,而令人意外的是,瑞克的鄰居就是羅曼一家,完全可以說,這是混汀導演對歷史事件有意的再現與表現。他再現了當年的「曼森殺人案」,卻也改變了「曼森殺人案」,拋開是否涉及尊重歷史來說,單從導演角度來看,這是導演對羅曼妻子被殺的婉惜。
同時,影片重現往事,不僅有回憶意思,也有對歷史發生的原因的深深思考。影片中的那群嬉皮士,是因為從小受瑞克主演的犯罪殺人片《賞金律法》長大,嬉皮士們看著殺人作品長大,深深受到《賞金律法》的影響,可以說,是影視作品教唆了他們犯罪。當他們看見了瑞克時,腦海中湧現了瘋狂的想法,殺掉瑞克這個教會他們殺人的人。無論是從歷史「曼森殺人案」還是電影《好萊塢往事》來看,都不得不讓電影工作者們反思,電影的存在價值。難道是教唆觀眾犯罪嗎?塑造扭曲錯誤的價值觀念?這決決不可能的,只是在影視創作時,電影藝術家們往往注重了藝術的表現而忽視了作品誕生會產生的影響。
電影,不僅僅用於娛樂大眾,更為社會意思形態的塑造有很大作用,電影傳播範圍廣,影響大,所以在影視作品創作時要注意作品內容的價值取向。
所以說,電影《好萊塢往事》有對電影藝術發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