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格羅索的點球打進,義大利人徹底瘋狂了,替補席上的球員衝進球場,擁抱這些場上的英雄們。這一天,是2006年的7月10日,不少球迷半夜2點起來觀看比賽,就等著齊達內再一次帶領法國捧起大力神杯,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然而讓人沒想到是,齊達內和馬特拉齊爆發了衝突,一向溫文爾雅的齊祖竟然做出了頭頂對手的暴力動作,結果直接紅牌下場,比賽的走勢也就此發生改變。通過120分鐘的鏖戰,義大利和法國始終未能分出勝負,最終進入點球決戰,義大利人依靠更強大的心理素質笑到最後,這支由眾多"男模"組成的球隊奪回了失去24年之久的大力神杯。
2006年世界盃是很多90後球迷完整看過的第一屆杯賽,因此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屆杯賽也是世界足壇兩個時代的分界線,由羅納爾多、齊達內、菲戈等人組成的70後巨星最後一次在大賽亮相,而由魯尼、梅西、C羅等人組成的80後球星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從陣容組成來看,當年的義大利隊"過氣球星"比較多,皮耶羅、託蒂等人都是年近30歲的老將,但就是這批球員創造了偉大的成績。有人認為,2006年的義大利隊能夠奪冠,完全依靠運氣,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其實從陣容、實力、韌性三個方面來看,當年的義大利隊足夠強大,他們配得上世界盃冠軍。
首先看看陣容組成,義大利隊的主教練是裡皮,這位可是中國球迷十分熟悉的名帥,恆大能取得今天的成功,離不開老爺子的幫助。裡皮在執教義大利之前就是頂級名帥,他在意甲賽場摸爬滾打多年,已經集齊了所有俱樂部榮譽,就差一個國家隊冠軍。義大利不僅教練優秀,球員同樣都是叱吒風雲的名將。門將位置上,義大利擁有"小將"布馮,當年的他正值巔峰;後防線上,卡納瓦羅、內斯塔組成雙中衛,贊布羅塔、格羅索出任雙邊衛,雖然內斯塔只參加了小組賽,淘汰賽由馬特拉齊出場,但是沒有影響這條鋼鐵防線的實力;中場更是人才濟濟,託蒂、皮爾洛、德羅西、加圖索個個都是頂級巨星;前鋒線上,託尼和因扎吉早就不需要證明自己,吉拉迪諾和亞昆塔正值巔峰。如果把這些球員放在今天,每一個都能在歐洲豪門擔任絕對主力,這樣的陣容難道不夠強?
其次,義大利深諳團隊足球的道理,整屆杯賽他們只丟了2個球,一個是小組賽被美國打進1球,另一個就是決賽中被齊達內點球攻破球門。義大利參加7場比賽總共打進12球,由8名不同的球員完成,這種多點開花的球隊才是世界盃最大的奪冠熱門。舉個例子,烏克蘭擁有超級射手舍甫琴科,但是在義大利人的鋼鐵防線面前,舍瓦面對自己的俱樂部隊友沒有任何辦法,球隊最終3球慘敗。當時的很多球隊都過於依靠一兩名球員,比如巴西依靠大羅小羅;德國依靠克洛澤、巴拉克;法國依靠齊達內、亨利;阿根廷依靠裡克爾梅、克雷斯波。相比之下,義大利更重視團隊,連皮耶羅這樣的超級球星都不得不擔任替補,可見在每一位義大利球員的眼裡,集體榮譽遠在個人得失之上。
最後,義大利人韌性十足。就在2006世界盃開賽前,意甲爆發了"電話門"事件,尤文遭到了沉重打擊,多名義大利國腳受到牽連。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隊頂住了壓力,把全部心思放在足球比賽中,最終達成所願。義大利和德國的半決賽充分體現了他們的韌性,比賽踢到加時賽,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就在這個時候,格羅索和皮耶羅站了出來,他們用兩個進球徹底擊垮日耳曼戰車,能夠和德國人拼到最後而且取勝,難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2006年世界盃的參賽球隊實力都很強,像貝克漢姆、託雷斯、羅本以及上文提到的一些超級球星悉數登場,歐洲七強以及南美雙雄的整體實力都很強,義大利能夠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戰勝齊達內領銜的法國黃金一代奪冠,這座世界盃的含金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