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底怎麼樣,才算厲害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能賺錢,事業發展得好是厲害人物;有人認為能成為行業領軍人物,算厲害;還有人認為學霸、職位高是厲害。
這些人群都屬於厲害人物,只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著清晰的知識體系,這也是他們制勝的法寶。
那麼像我們平常人,如果沒有知識體系,能不能用加倍努力,懂得多種知識,從而讓自己快速獲得進步呢?《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通過36歲才覺醒的親身經歷,闡述了一個扎心的真相:如果沒有知識體系,只會出現一個結果,那就是懂得越多,人生越糟糕。
01為什麼說懂得越多,人生越糟糕
在當下,看起來有很多「高手」,比如:
張嘴就談概念,張口閉口就是模型,看起來很高端;天天讀書,畫出的思維導圖非常好看,似乎結構也很好;對各種知識信手拈來,侃侃而談,似乎對知識如數家珍。然後「好看」歸好看,現實歸現實,折騰一番後,這些人發現自己除了一些抽象的概念,還是什麼都不懂,面對現實時依然扎心到傷感。
因為無論外界認為他們多麼「厲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實際很雞肋,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好看」,想做什麼都做不成。
這時候他們便投入了更多的「功課」學習,想等自己懂得更多時,就好了。
然而事實證明:學的越多,越迷茫,最後變得懷疑人生,認為學習是無用的。
事實上,他們之所以出現「懂得越多,人生越糟糕」不是因為學習不好,而是因為沒有將學到的東西建立成知識體系。
02厲害的人,都有著完善的知識體系
而實際上,真正厲害的人,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所謂的知識體系,實際上是知識的融合能力,將知識不斷內化為技能的過程。
比如說,我們學會一個知識,不叫有知識,如果能將知識點運用到生活和工作,甚至能改變自己的認知,這才叫知識吸收。
也就是說當知識能幫助你不斷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時,它才是你的知識,而空有知識,只能是「擺設」。
換句話說,個人成長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為了學習,而是通過學習後轉化的各項能力,也可以說是對生活與工作的「判斷與選擇」。也可以理解為厲害的人,所掌握的知識,都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
這才是真正的知識,也是將各種碎片化知識串聯起來後,最優化的知識體系,也只有當知識不斷為我們的判斷、選擇、認知和行動提供幫助時,才是真正的知識體系。
正是厲害的人,擁有著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看起來他們的成功才顯得隨手拈來,而實際上則是知識不斷融合後的渾然天成。
03我們如何構架知識體系
那麼我們該如何構架知識體系呢?首先來看一下什麼叫體系。
所謂體系,就是用獨特的視角將一些零碎的、獨立的知識、概念或觀點整合為應對這個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構架知識體系呢?作者在《認知覺醒》中認為關鍵有兩步:
第一,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解釋知識。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看一個知識點時,能用自己的理解方式進行重新構架。更多改變從思維認知開始,只有改變思維才能改變人生,如果你想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思維,不妨點擊這本好書《認知覺醒》連結
比如說我們看到《終身成長》時,我們要想到成長型思維,而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換一種溝通方式,換一種心態,這些都是成長型思維的表現。
也可以說將一個知識點,結合生活和工作進行無限延展時,就是對知識體系的運用。
第二,在需要的時候能提取知識並聯機。比如說我們接觸到愛情中的男女時,我們會想到《親密關係》,當愛情中受到傷害時,會想到《為何愛會傷人》
這就是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聯機和整合,這個才是將知道變為踐行。而掌握這關鍵的兩點,才能使我們的知識不斷轉化為知識體系,最終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當我們將知識踐行足夠多時,就會發現,所謂的成長不過只是逐漸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也可以說倒逼我們離開舒適區,一點點向外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