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樣做,你也可以越來越厲害

2021-01-07 餘小魚MsYu

周末,我和W先生(我老公)在一家飯館吃飯,剛好離F比較近。於是,W先生打電話給他,邀約一起聚聚。

電話通了,F客氣地說,此刻人在杭州,參加一個培訓,來不了。末了,還不忘開玩笑說,下次有吃飯這樣的好事提前約。

掛完電話,我和W先生邊吃邊聊,為F開掛的人生感到高興,同時也為自己和他之間的差距感到羞愧。

F畢業後沒有立即上班,而是憑藉一腔熱血拉著一個同學選擇了創業,當初他也找過W先生,但是W先生沒敢闖,找了一份工作拿安穩工資。

沒想到的是,經過一開始的低谷,甚至負債,幾年之後,F竟然創業成功了,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剛剛30歲的年紀,他已經小有成就。

這還不算完,在公司走上正軌之後,F把所有的事情交給同學打理,他又開始涉足金融行業,而且做得也風生水起。

F是一個不安穩的人,起碼在事業上是這樣,他不甘平庸,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全力以赴,這一件事情做成了,會繼續下一個目標。

就像F自己說過的,他喜歡這種在路上不斷精進的感覺。所以畢業七年之後,他又開始讀書考研,讀MBA,滿世界跑去參加培訓,跟各界的大牛近距離對話。

跟F認識十幾年了,只有彼此熟識的人知道,F的成功不是偶然,他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一些品質,如果你我不斷精進,也可以成為很厲害的人。

01 學會管理時間,多做長半衰期的事情。

我們知道,所謂管理時間,最終管理的只是自己而已。同樣是一天24小時,如何度過這一天,不是根據時間來定的,而是根據自己的安排,這期間需要的是自律的態度。

大學的時候,同學的心態大概有兩種,一種是覺得苦熬了那麼些年,終於到頭了,於是解放自己、歡度時光;

另一種是革命尚未成功,仍須努力,於是大多時間都是泡在圖書館裡,除了修專業課程,還會留意接下來的路如何去走。

F屬於後者,他會跟著同學吹牛,但更多的時間是在讀書和思考,期間為了體驗生活還做了幾份兼職。如今路過曾經兼職的地方,他還感慨地說,有點懷念從前。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未來那麼清晰,也並不是對自己那麼了解,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就像劉同的一本書的名字——誰的青春不迷茫。

其實很簡單,當你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那些長半衰期的事情。

何謂長半衰期?在講這個概念之前,先說一下什麼是收益值?

衡量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的標準有兩個:即收益值和半衰期。

收益值,指所做這件事對「我」的收益大小,可以是心智、情感層面,也可以是身體、物質層面。

而收益半衰期,就是指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

像我們最常說的讀書、鍛鍊、學一門技術,都是屬於長半衰期的事情。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一個想要奮起的女性,她也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就知道學習肯定是好的,於是加入了很多打卡圈子。

在加入了眾多的打卡圈子並完成打卡之後,她找到自己的優勢和興趣點,就是做時間管理。

如今已經出了一本書,叫《學習力》,她是Angie。

02 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打破「直接傳遞模式」學習,嘗試「建構式」學習。

看廈九九的文章,有一篇寫到,她問一個面試者,你有什麼樣的知識體系?你平常怎麼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面試者無從回答,只簡單說了常看的一些書目。

看到此,我不禁想,我的知識體系是什麼呢?我有沒有刻意去構建過?答案是否。

我去過F的公司,在他的辦公室有一個書架,放著他平常喜歡的書。

一次搬家,光書就放了兩大箱。對於他正在做的事情,幾乎讀遍了該領域的所有能找到的書。

採銅說,一般人的學習都是「直接傳遞模式」,即認為學習就是簡單、線性的「接收-傳遞」的過程,學習的目標只是用靜態的只是把頭腦裝滿。

而現在我們急需的是學會「建構式」學習,簡單來說,就是把新知識和舊知識糅合在一起,在頭腦中構建出新的知識體系。

而且,要學會通過解碼的方式,深入學習。比如,我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從以下三個層次進行思考:

(1)它說了什麼,給了我什麼感受?(它原本就要傳達的信息知識)

(2)它是什麼?給了我什麼價值?(對內容的反思,以審視的目光對內容進行評價和定性)

(3)它的內容是怎麼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麼實現的?(對形式和構成的洞察,研究內容表達的手法)

03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會被「隱性假設」迷住雙眼。

在剛入大學的時候,我們都很迷茫,不知道未來在何方,更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努力。而F不同,他的目標很清晰。

他說,他要靠腦力賺錢,而不是像他的父親一樣靠體力賺錢,他要把父親這輩子該賺的錢自己統統賺回來。

當時我們還想笑他愛財,但是有目標總比沒有目標好。

現在看來,我們當時的迷茫和憤世嫉俗,是被「隱形假設」限制住了,意識不到更多的「可能選項」。

何謂「隱性假設」?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記得大學的時候,我有一陣子很不開心,喜歡的是新聞專業,結果錄取的是機械專業,兩個專業千差萬別,一下子對前途沒了信心。

其實當時我的想法,就是陷入了「隱性假設」,在「專業不喜歡」這個藉口下,還隱藏著這幾個觀念,即愛好與專業要統一、專業決定職業選擇和課程學習決定專業技能。

表面看來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他們不過是不同形式的偏見,並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這些觀點是對的。

如果能意識到這些假設的不可靠,釐清這些假設的不合理成分,就可以中斷這些假設給自己思維造成的束縛。

從原先的無路可走的假象中走出來,發現新的改變狀況的途徑,進而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些新的可能選項。

假設你喜歡的專業是動畫,那麼可以利用業餘時間發布動畫作品積累經驗,可以從非專業出身的動畫人經歷中獲得啟示,還可以直接從作品入手實現「做中學」。

這樣一來就可以找到更多的選擇,而不是被眼前的選擇所限定。所以當我們在人生中遇到某個無法擺脫的僵局時,先不妨試試這三步:

1.找出潛意識中的隱含假設;

2.識別隱含假設中的不合理性,進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靈活的思維框架,在此基礎上思考「可能選項」並進行嘗試。

04 放棄對「興趣」的執念,懂得因為努力而熱愛。

說到這輩子最快活的事情,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了,如果能用興趣賺錢,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可是「興趣」這兩個字,往往傷害我們最深。高考填報志願,大人們告訴我們,要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填寫。

可是興趣到底是什麼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還有很多前輩說,千萬不要把興趣當成職業,一旦成為職業,便沒有了興趣。都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幸福,難道這不是大大的矛盾嗎?

漸漸地,我們對「興趣」這個詞開始淡了,不是因為看開了,而是在現實裡平衡不了興趣和職業,就像平衡不好工作和家庭。

這在另一方面也是好的,就是放下了對「興趣」的執念,不再為難自己,即使是被動的。採銅建議要學會因為努力而熱愛,這才是每一個成年人該領悟的道理。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放棄對「興趣」的執念,不把「興趣」作為做事的先決條件;

(2)提升提升「浸潤」的深度,儘量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所做的事情裡面,不只用冰冷的理論,而用溫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體驗來激發興趣。

(3)增加互動,變單向的信息流動為雙向的信息演繹,或者變純粹的知識獲取為技能上的操練。

比如看書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裡面的主角,多問問自己怎麼辦,然後跟書裡的答案進行對比。

05 敢於與眾不同,不會為了追求社會認同而做事。

戰略管理大師麥可·波特曾經說過:「戰略的意義就在於讓你遠離競爭,戰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

對個人而言同樣如此,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果你與大多數人相比,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那麼為什麼社會要給你超出平均水準的回報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F的第一次創業了。當時很多同學都想著去五百強公司,或者說比較資深的企業,謀得一份營銷相關工作。因為他們大學的專業是營銷。

只有F不慌不忙,打起了農業的主意。還記得他當時是這麼說的,我國是農業大國,很多行業都離不開農業的支持。

再說了,跟那些農民伯伯競爭,作為有知識有文化的新新一代,要對自己有信心。

就這樣,F的第一次創業跟農業相關,走高端,很快就贏得了第一桶金。

在別人都鄙視,或者不屑一顧的時候,F卻看好這個市場,他的特立獨行,讓他邁開了成功的第一步。

不得不感嘆,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與眾不同,凡事隨大溜,結果我們的日子和人生也隨了大溜。

採銅表示,獨特性就是你最好的競爭力。不要為了追求社會認同而做事,要敢於做一些「酷的事」。

當你把所有的已知、現有的條件,和思想融合到一起,並形成自己的風格,那麼這件事情也就具有了一種獨特的魅力。

- END -

相關焦點

  • 《天道》: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不妨從你的思維開始提高
    有的人說很厲害的人就是會做局的人!還有人說要成為很厲害的人,必須背後要有強大背景,資源,人脈!網絡中曾經流傳一句話:不是你成功了才會去努力,而是只有你努力了才能有機會成功,而成功也絕不是你勤奮了,你堅持了,努力了就一定行的,成功來自正確的目標和正確的努力。什麼才是正確的呢?這個正確是誰來定的?
  •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關鍵有2步
    一個人到底怎麼樣,才算厲害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能賺錢,事業發展得好是厲害人物;有人認為能成為行業領軍人物,算厲害;還有人認為學霸、職位高是厲害。然後「好看」歸好看,現實歸現實,折騰一番後,這些人發現自己除了一些抽象的概念,還是什麼都不懂,面對現實時依然扎心到傷感。因為無論外界認為他們多麼「厲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實際很雞肋,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好看」,想做什麼都做不成。
  •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最厲害的人,就是能構建出系統的人。人間的一切都是修行。而修行的本質,就是構建系統。如果你是創業者,那麼,系統,就是你企業的願景、商業藍圖和價值觀。你是一個掌舵人,你到底要把企業引向何方?這必須由你來決定。為什麼很多人很容易被洗.腦?
  • 知乎大神採銅: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有的人勤勤懇懇,忙忙碌碌,只是為了一個小小目標的實現。 我們一邊羨慕,一邊唏噓,想成為那個厲害的人,也想讓所有努力都有成效。 生活中這樣的情形還有很多,如果沒有正確的策略引導,一股腦兒地投入時間與精力,會讓人在彎路上徘徊,也消磨了耐心。 這種虛妄徒勞的努力,最容易迷惑人們的心。
  • 漫畫頑童蔡志忠:「努力」沒有用,想要成為很厲害的人要這樣做
    這樣一個連初中都未畢業,沒有文憑,沒有師承,怎麼一個人能學到這麼多東西?成為這麼厲害的一個人?蔡志忠說:努力是沒有用的,唯有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致,無論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憑著自己的興趣,他居然無師不通,成為很多領域高人。他為了學橋牌,敢於去和頂尖人物挑戰,與聶衛平、巴菲特常切磋,自己也拿過10個以上的亞洲冠軍。他30多歲突然對物理學感興趣,把自己閉關10年,學習量子物理,為了學量子物理,還專門學了英語。你很難想像,一個連大學都沒有上過的人,可以靠自學,完成最尖端的量子物理學的學習。
  • 7張圖讀完《精進1》如何成為很厲害的人
    採銅老師從我們人生的七個側面,它們分別是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這是七個方面的精進路徑,依循書中的方法反覆磨練,便可以日益精進,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找到實現自我的那條成功之道讓大家跟著視覺筆記的七張圖,一起了解7個精進路徑。
  • 如何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3個方法推進自我成長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很厲害的人,可是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得到;因為成為厲害的人的路上,需要走一些平常人都不願走的路,吃一些人都不願意吃的苦,但事實是很多人容易選擇放棄;因為這一路,你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會有想像不到的苦難,總會一次次阻撓你往前走;
  • 一個人如何才能變得越來越厲害?學會3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每天都有新的「後浪」追著自己跑,我們只有不斷奔跑,前進,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厲害,一天比一天強大,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不被淘汰,成為大浪淘沙留下的幸運兒。但現實很殘酷,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懈的堅持。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厲害,不如先從以下3點開始。
  • 老人說: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做到一個就很厲害
    導語:老人說: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做到一個就很厲害每個人都想要成功,但是成功是很艱難的,需要付出的也會有很多,很多人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可是還是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在阻礙著自己的成功。
  •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這樣一個特質,值得大家學習
    各行各業都會出現非常厲害的人。厲害的人,各有各的厲害本領,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特別能「忍」。這樣的功夫,最終成就了他們的厲害,值得大家學習。孟子有句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打卡「5」如何成為厲害的人?2個方法教你從思維和行動上拒絕雞湯
    真正厲害的人是什麼樣的?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我先問你一個問題:真正厲害的人是什麼樣的?或許一千個人的回答就有一千種結果,但這些結果大體逃不過以下幾種特質:做了很厲害的事,獲得很厲害的成果,擁有很厲害的技能……這裡邊有你的答案嗎?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 如何和比自己厲害的人交朋友?
    我們都在說要和比自己厲害的人交朋友,對自己的幫助要大一些,那麼關鍵是我們怎麼能有機會去接觸到那些比自己厲害的朋友呢?首先,你應該在一個專業領域裡面儘量做到最好。這是一個互惠的社會,你要去跟比你厲害的人交朋友,你必須要有能給對方幫助的地方,然後人家才會想和你交朋友。沒辦法,現在這個社會,它就是這麼現實,如果說你沒有一點他需要的一些東西的話,那麼他是不會跟你在一個飯桌子上吃飯的。第二,我認為你要有一個骨灰級的愛好。
  • 讀《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3點心得|豆瓣評分9.4
    最近讀了知乎大神「採銅」的高分力作《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引發了筆者較多的思考,在此簡述一下,歡迎探討!1. 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是指一個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限定了木桶的最大容量。
  • 稻盛和夫: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請學會六個要點,持續精進自己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稻盛和夫曾在自己的講座中分享了六項精進法則,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六個法則堅持運用下去,我們就能實現任何內在的夢想和夙願。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保持謙虛的狀態,是需要我們學會空杯下來,持續吸收別人的優秀。為什麼海洋可以持續壯大,也是因為海洋的寬容與包容。
  • 「越是厲害的人,越沒有朋友」
    你甚至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你在痛心之餘,會開始懷疑自己。每個人到了一定的人生階段,都有這樣的時候,就是沒有朋友。沒有每天一起玩耍,一起喝酒,一起聊天的人,所有的一切,早已經無處訴說,只有自己一個人扛。
  • 真正厲害的人,有這三個特徵,能做到一個,都很了不起!
    有人說,真正厲害的人,什麼都會,綜合能力特別強,但我覺得,這樣的人,不算是真正厲害的人。我覺得,真正厲害的人,應該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某個行業的專家,而不是什麼都會,什麼都懂的人。曾經,我也想成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以為涉獵的東西越廣,了解的行業越多,我就會變得越來越厲害,後來才突然醒悟,自己一直走在錯誤的道理上。現在的我,不再那麼盲目了,我懂得了聚焦,學會了專注,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擅長的事上面,因為我發現,真正厲害的人,有這三個特徵,能做到一個,都很了不起!
  • 「沉默寡言」的人,往往很厲害
    沉默寡言的人,更像是一個置身事外的局外人,讓自己跳脫出來,站在另一個位置,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事情。正因為這樣,她看待事情通透,嘴上不言語,心裡卻跟明鏡一樣。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千萬不要消遣她,很多事情她其實都很清楚,只是不願意坦露而已。
  • 真正厲害的人擁有一個強大的信念:失敗並不會長久,你是嗎?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是否厲害與其內在的信念有密切的關係。真正厲害的人,大都秉持一個強大的信念,失敗不會長久。有人說,人最大的資產是希望,最大的破產是絕望。只要有希望在,我們就能變得勇往直前。而當你內在充滿絕望的時候,我們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更會讓自己無法站立起來。 所以如何面對失敗的態度決定了我們內在的力量,更決定了我們能否成功的關鍵。
  • 厲害的人,總是不一樣
    最近通過一些事情,我開始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工作和生活中,那些失敗者和經常性無法達成目標的人,總是能為自己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而真正厲害的人,似乎只會默默把事情搞定,達成原定目標。看起來毫不費力。那我就想問一個問題了:這些厲害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 十分鐘看完《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一、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時間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處理遠期未來和近期未來的衝突?】做遠景規劃時,人們通常會考慮目標的價值和意義;而對於近在眼前的事情,會較多考慮事情的可行性和實施的步驟。